《瑜伽经》中的7个幸福智慧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丹艺
   中体倍力上京店、望京店健美操部经理
   Ashtanga瑜伽、流瑜伽、哈他瑜伽导师
   从事瑜伽练习、研究、教学七年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健美操专业
   国家级健美操指导员、健美操国家一级运动员、
   健美操国家一级裁判员
   曾连续三年任中央电视台五套《闻鸡起舞》瑜
   伽形体教练
   北京电视台健身类栏目策划
   2008年奥运会鸟巢驻场啦啦队成员
   2009全运会健身指导
  
  瑜伽的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强壮我们的身体,更多的是在强壮我们的心灵,内心的力量大于一切,当你尽心自己能做到时才有可能。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瑜伽的精神世界,《瑜伽经》的智慧能帮助您从平淡的生活中获得幸福和自由。
  
   1 Ahimsa(非暴力):不从语言、思想、情绪中去伤害众生
  生活中的非暴力要求我们审视那些使我们无法平和的态度,面对一切使你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这种坦率的态度也可以蔓延到其他人身上,这样也能让更多的人找到自我,让您和世界建立一种全新的信任关系。摒弃那些仇视和暴怒,实现平和。在这里所有愤怒、分离、侵害都能得以解决。
  
   2 Satya(不妄):真诚做人
  《瑜伽经》里把不妄作为理想状态的最高层次。做到不妄,你所说的每一件事都能成真,但不要把你的思想和真理混为一谈。
  真诚需要你不但考虑语言表面的意思,还要考虑其深层含义。你不希望因为遗漏让别人会错了意,也不要将想法一股脑地都说出来,特别是当你的话有可能伤害到别人时。“不要散布是非,即使你所讲的可能句句属实”,讲一些有价值的,用话语鼓舞别人,你也从中提升了自我。
  很多寻找思想家园的人发现,深思能帮他们获得新体验。不再喋喋不休,将脚步慢下来,脚踏实地,诚恳地对待一切,静默让你能分清是非。在内心深处检验自己的话语,在交际时就能更好地控制粗鄙的言行。通过非暴力和真诚,获得和平和诚恳。
  
   3 Asteya(不盗)
  《瑜伽经》里说,不偷盗,所有的好东西都会来找你。不偷盗被理解为不拿任何免费的东西,大多数人想到钱、衣服、实物,和其他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但他说的远远多于物质层面。
  比如说迟到,就是在剽窃别人的时间。往往不经意间就会偷走了别人的精力,别人的快乐,别人的想法。
  每样事物都有内在联系,你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来自其他地方。很多人不懂思索消费的一切所耗费能量有多少,从能量学和因果报应的角度上,如果我们只获取,不付出,就会毁掉平衡。
  日常生活中不偷窃是让你考虑清楚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远离欲望,不要多拿多占。把平等当做信条,包括生活习惯。
  
   4 Aparigraha(不执著)
  不执著是指不要抓得太紧,远离欲望,别试图索取更多。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这很难做到。
  在你带任何东西回家前,问自己是否真的没它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无法做个好家长?无法追求精神目标?或者我是否只是出于恐惧或贪婪才想要它?因为你一旦得到这些东西,就得照顾它们,保护爱护它们。
  你要想:就随它去吧!如果塞满这些,怎么会有地方来释放新的活力。
  想要做到不役于物,就试试这个简单的练习。学会知足常乐,学着感激,如果我们总是心怀感激,满足于现在拥有的一切,就不会渴求想要更多。
  
   5 Saucha(净身)
  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习惯,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洁净。保持思想的整洁,可以避开那些痛苦的情绪,让身体和外界协调,产生平静感。经过冥想练习后的头脑更加缜密,有条理,身体井然有序。摒弃复杂混乱,让生活简单化才是真谛。
  《瑜伽经》建议人们去关注精神,他不会衰老或腐朽,当你了解这个真正不朽的本质时,人们就不会再一味追求身体的完美,而放弃了驻足享受每秒生活的机会。
  
   6 Tapas(苦修)
  《瑜伽经》里的苦修是指自律行为,当你燃烧或创造热量,就能烧掉那些杂质,得到净化。
  苦修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求自我约束,充满热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培养爱心,摒弃批判……找出自己能做的事情,每天都练习,就算只有10分钟,也要神圣对待。保持一个动作,看能发生什么,这样可以锻炼你的意志力,也知道自己真正的底线。
  当你苦修时,要努力培养某种健康的习惯,如果你沉迷于练习体式法,也会上瘾,这时苦修会让你不再一味地沉迷其中,苦修的作用之一就是让你远离某些无意间已经养成的不良嗜好。学会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律是通向幸福的切实可行的道路。
  
   7 Svadhyay(自我实现)
  我们的本质是快乐的,追逐快乐也很合理,错误的是你追求外在快乐而其实他却在你心里,试着全身心地自省,体会自学的艺术,时时刻刻问“我是谁?”
  《瑜伽经》暗示自学能引导你和内心的自己沟通,习练瑜伽最大的好处是能认清自我。精神洗练最高的境界就是内省,自省能让你发现某些无意间就能控制生活的模式,当你留意每一刻做的事情及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将这些应用到别人身上。
  瑜伽的练习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有机会改变生活。你可以通过练习、冥想和思考改变自己,引导我们达到平和、真诚、满足、博爱,而这些恰恰是幸福的真谛。
其他文献
关于爱情,作家卜伽丘这样阐述:“纯洁的爱情是人生中一种积极的因素,是幸福的源泉。”思想家卢梭这样诠释:“我宁肯为我爱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而一对久居乡间的老年夫妇的“爱情格言”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陪他(她)一起慢慢变老!”  2009年12月上旬,当村里为这对共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老年夫妇补办“金婚”庆典时,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颤抖着双手举起了酒杯,声声美好的祝福中,两人一饮而尽,脸上洋
期刊
虎为百兽之王,形象威猛雄壮,色彩斑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画家情有独钟的描绘对象。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1840~1896)擅长画虎。凡求他画一只虎需酬白银10两。有一天,一个富商趁他生活困难之际,请他作画,奉酬金五两,讲明画半只虎,想以此为难他。对于画半只虎,任伯年还是初次碰到。任伯年见富商有意刁难,也不示弱。他凝神构思片刻后,便挥几笔在宣纸上画了个山洞,在洞口画了只老虎的后半身,老虎尾巴竖起,两只后
期刊
数九寒天,又赶上了多年来的最低气温,可巧,锅炉坏了,暖气停了。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样的温度,水管子冻坏了。顿时,生活一片混乱。  邻居们之间见了面,没别的话,就是互相唉声叹气:“没水,没暖。这日子真没法过了!”特别是女人们,更是受不了这种生活,乱糟糟的。我也一样,甚至自己抱怨完了,便找老公发脾气。  周末,老公带儿子回了老家,留下我一人,开着空调盖着被子看电视。邻居张嫂来了,一进门,便夸张地说:“你
期刊
父亲今年75岁了,身体还好,就是耳朵越来越聋,和父亲说话,声音要提高八度。几进医院,没见效,医生就告之,这是人的自然规律,老了,耳朵功能自然退化。  父亲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听收音机,由于耳朵聋,声音放得很大。  一个星期天早上,父亲照例早早起床听广播,可找了半天没找到收音机。父亲虽老,但放置东西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就一个晚上,收音机会跑到哪里去了呢?  我叫醒睡梦中的儿子,只听儿子
期刊
营养治疗,指的是根据疾病的病理、病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给予恰当的能量及营养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减低器官负担,纠正因代谢失常而产生的矛盾,达到预防、治疗有关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现代医学临床实践证明,对肝病的冶疗只有采取营养、医疗、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结合的治疗才能获得最好的疗效。  肝脏是人体功能最多、最复杂的脏器,也是参与营养代谢的重要脏器。肝脏疾病主要包括乙肝、脂肪肝、
期刊
前几天上火,害牙疼,腮帮子肿的老高,从牙龈往外感觉冒火,吸口气都引得一阵神经痉挛——那个滋味甭提多难受了。在街上看到一个人啃西瓜,羡慕地盯着人家,心里说:这个小子真有福气,不害牙疼,瞧瞧啃得多香……今天牙好了,忙不迭地买了个西瓜,大啃特啃了一通,西瓜汁顺脖子流,心里说:牙不疼,真幸福!  不久前搬东西不小心,把腰扭了,一个活动不注意,一股痛感像条蛇爬似的噌一下子从腰间窜到了后脑勺,疼的连大气也不敢
期刊
关 元——艾灸关元,肾虚人士最好的“补药”    我们在讲督脉的腰阳关的时候,已经讲过,关元就是元阴元阳出入的地方。元就是元气、天气,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关则是枢纽、机关,开合之处,这里主要是关闭、关藏、闭藏的意思。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大家大概都听说过一个养生的方法叫腹式呼吸,也叫深呼吸。我们在郊外玩的时候,碰到一朵开得很鲜艳的小花,会情不自禁地上
期刊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研究人类心理状态的科学家发现,生活中有些小烦恼可能对心理健康起到正面作用,能帮助人们缓解抑郁症的不利影响。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心理学家埃德·迪纳教授领导了这一研究。他们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大脑活动进行监测,发现恐惧有时会强化与抑郁有关的脑部活动,而烦恼则能抑制其活动,有助于减轻抑郁情绪。“这表明特定的焦虑有助加强脑部某些部位的活动。”研究者说,有时烦恼是一件好事,或许它会
期刊
专家简介   杨博胜1983年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考入北大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医务监督专业作了两年的研究生,1985年拿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奖学金后,到美国深造并获得生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佛克斯切斯肿瘤研究所(Fox Chase Cancer Center)和匹茨堡大学(Univer
期刊
田伯平,男,1958年生于河北,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自幼随外祖父学习书法,兼学国画和钢琴、小提琴等,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书画展,并先后到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讲学交流。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收藏。曾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常常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客座主持节目。他的书法曾搭载神六、神七遨游太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