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是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也是生物分子、遗传资源开发的热点区域。在"宏-组学"方法快速发展的今天,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在微生物环境功能研究、代谢途
【机 构】
: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也是生物分子、遗传资源开发的热点区域。在"宏-组学"方法快速发展的今天,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在微生物环境功能研究、代谢途径的阐明、特定功能的验证及基础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应用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多数环境微生物不能被分离培养的几个原因。然后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在土壤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方面的探索,主要包括生长培养基的优化和重新设计如培养基稀释分离、添加生长限制因子、更换凝固剂等,在延长培养时间、改善含氧量、降低培养温度等方面对生长条件进行改进,采用"扩散盒"、"原位培养陷阱"等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天然环境原位培养,对环境微生物群体培养和共培养,利用"宏基因组学""宏蛋白质组学"等非培养技术辅助分离等。最后,作者对未来土壤微生物分离研究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他文献
<正> 一、小儿舞蹈病案张某,男,12岁。患儿二年前初夏,因发热五天,经晒医治疗热退,一周后发现摆头、抽颈,皱眉、眨眼,缩唇。经治疗症状减轻,但反复发作,而影响上学。某地区医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正成为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在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湿地土壤是陆地重要的有机碳库,土壤碳密
随着无线传输产品的普及,各种设备对天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研制具备较高性能的天线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新型电磁材料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能够实现一般材料所不具备的电磁特性,在
以位于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长期定位试验的水稻土(始于1981年)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和BIOLOG分析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及
为研究GOOSE网络结构对快速报文传输实时性、可靠性的影响,利用OPNET软件对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IED)进行建模型,构建了双端口IED的节点模型,并在此
<正> 慢性肾炎病程长、演变多,堪称顽症。李丹初副研究员,积六十年临床经验善治斯疾,名闻遐迩。爰概其大要,供同道参考。一、理脾益肾法本法临床运用较为广泛,脾主运化水湿、
目的探讨PDCA提升病区5S管理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PDCA专项小组,制定病区环境查检表,分析问题,拟定规范及完善标识,加强患者宣教,制定考核制度三大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合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是指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正常发展、保障湿地系统生态水文功能和相关环境功能正常发挥所需的水量,以扎龙国家自然湿地为例,选取植被需水量、土壤需水
<正> 浙江桐乡医家陆以湉,字定圃,清代咸丰年间人。所撰《冷庐医话》五卷,博极群书,采撷繁富,生动浅近,言多精辟,对后世颇有影响。其论保生、医鉴、慎药等内容,更有见识。
近年来,阅读推广工作受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高度重视,但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已不能适应读者日益发展的阅读需求,高职院校阅读推广效果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