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有了一个男孩后,更加感觉小学教育中,男教师不可缺少。我呼唤更多男教师加入班主任、语文教师的队伍,呼唤男教师回归教学一线。
男教师都去哪了?有人戏言道:都做行政工作去了。在小学,这就叫“官”。确实,看看周围,男校长,男书记,男教导主任,男总务主任,男保卫主任,男办公室主任……一所小学中,像样的男教师都成了“官”。没有成为行政的,必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做官无疑是好的,各种机会好像天降指派一般,不用争取就落到你身上,你还要谨慎地向大家解释,“这也不是我的本意,推不掉啊。”所以,越来越多的男教师选择做行政,没当上的,干脆辞职。
男教师越来越少。有意思的是,当了行政的男教师总要强调:“我还在一线。”他们深知一线对于一个教师的意义,但越来越行政化的学校,一旦成为行政岗位的教师,“一线”二字只能是一块遮羞布。确实也有不少在行政岗位上却做出名堂的名师,他们大多成了游走四方的布道者,给大家带去教育福音。
小学教育,需要扎扎实实、地地道道的一线男教师。
一线男教师,你不知道你的意义有多大。中国的儿童成长需要阳刚之气,需要男性独特气质的影响。这么说吧,即便这个男教师什么也不说,教学也经不起推敲,但只要他是个纯爷儿们,他的存在就是价值。夏天,他能让孩子看到烈日下有一种姿态叫屹立;秋天,他能带领孩儿们在校园里捡拾落叶,童心未泯是男教师具有的不可抵挡的魅力,女教师的温情在这样的童真面前也稍逊风骚;冬天,带着孩儿们在操场上跑上几圈,那就是严寒里最好的课堂;春天,即便什么都不做吧,难以压抑、兴旺勃发的激情一定会感染到班级中的孩童。那样的冲动,那样的激情,是中国儿童亟需的生命气场。
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毕业,如果男教师不曾出现在儿童生命中,或者在生命中占据的比重不足,其所埋下的性格遗陷、理性脆弱、思辨缺失,将成为他们终身不能自愈的硬伤。
我感受最深的是家中需要男性,需要父亲的时时在场。伴随儿童,男性的典范作用是成长拔节时必须添加的精神钙片。男性带给儿童更多样性的感受,更灵动幽默的生活情调,他们为儿童注入刚强坚毅的性格激素,这是儿童将来要独立面对生活时有力的支撑。男性也有温情的一面。牵起孩童的手,粗糙的大手让孩子感受到原始的力量;时而一用力,将孩子高高举过头顶,在瞬间失重时,孩子以灿烂的笑容回应,因为他从父亲的举动中丝毫没有感到不安,相反,是坦然享受的安全,是一种完全的信任。而这些,母亲要做起来就不能那样畅快淋漓,一气呵成;在孩子哭泣时,默然也好,逗笑也罢,那都是男人特有的教育方式,无需说教已传递给孩子信息——“别哭,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睡前故事,不是妈妈的专利,爸爸给孩子讲神话,讲未来,讲孩子感兴趣的稀奇古怪的故事,没有脚本,爸爸们天生有应对孩子无厘头提问的智慧,不要小看这样的随机讲述,科学与否不是孩子关注的要点,爸爸言语中特有的趣味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讲到这里,并没有偏题,因为在家中,父亲就是不折不扣的男教师。
按我说,学校教育中但凡做得出色的男教师,最好的提拔就是——担任班主任,成为儿童的陪伴者,是儿童成长道路上的点灯人。我多次在外地讲课,简介中有“班主任,语文教师”一句,总要花时间解释“我真的不是校长,我喜欢这个岗位,它让我如鱼得水”。我想,真有一天,班主任成为男教师们争先恐后希望上的岗位,教育就趋于正常化了。
我呼吁家长要给予男教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毕竟小学是适合女性工作的地方,即便男性的作用再大,也有着天然的缺陷:细心,爱意,温暖,亲柔……这些和男性特质天然排斥的要素,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也是社会、学校,每一个家庭评价教师的标准。所以,看到男教师的作用,给予男教师更多理解,就是给予他们更多动力服务教育,探索教育的艺术,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不可否认,男教师肩负着更多家庭经济的担子,所以,我也呼吁给予小学男班主任最高的工资待遇,超过学校里任何一个岗位。工资不是安慰剂,而是一种发自真诚的尊重。要是哪个岗位的人敢说“我的工资要多些,我比班主任辛苦!”赶紧闭嘴吧,在小学,班主任不叫累,谁敢鼓噪?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
男教师都去哪了?有人戏言道:都做行政工作去了。在小学,这就叫“官”。确实,看看周围,男校长,男书记,男教导主任,男总务主任,男保卫主任,男办公室主任……一所小学中,像样的男教师都成了“官”。没有成为行政的,必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做官无疑是好的,各种机会好像天降指派一般,不用争取就落到你身上,你还要谨慎地向大家解释,“这也不是我的本意,推不掉啊。”所以,越来越多的男教师选择做行政,没当上的,干脆辞职。
男教师越来越少。有意思的是,当了行政的男教师总要强调:“我还在一线。”他们深知一线对于一个教师的意义,但越来越行政化的学校,一旦成为行政岗位的教师,“一线”二字只能是一块遮羞布。确实也有不少在行政岗位上却做出名堂的名师,他们大多成了游走四方的布道者,给大家带去教育福音。
小学教育,需要扎扎实实、地地道道的一线男教师。
一线男教师,你不知道你的意义有多大。中国的儿童成长需要阳刚之气,需要男性独特气质的影响。这么说吧,即便这个男教师什么也不说,教学也经不起推敲,但只要他是个纯爷儿们,他的存在就是价值。夏天,他能让孩子看到烈日下有一种姿态叫屹立;秋天,他能带领孩儿们在校园里捡拾落叶,童心未泯是男教师具有的不可抵挡的魅力,女教师的温情在这样的童真面前也稍逊风骚;冬天,带着孩儿们在操场上跑上几圈,那就是严寒里最好的课堂;春天,即便什么都不做吧,难以压抑、兴旺勃发的激情一定会感染到班级中的孩童。那样的冲动,那样的激情,是中国儿童亟需的生命气场。
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毕业,如果男教师不曾出现在儿童生命中,或者在生命中占据的比重不足,其所埋下的性格遗陷、理性脆弱、思辨缺失,将成为他们终身不能自愈的硬伤。
我感受最深的是家中需要男性,需要父亲的时时在场。伴随儿童,男性的典范作用是成长拔节时必须添加的精神钙片。男性带给儿童更多样性的感受,更灵动幽默的生活情调,他们为儿童注入刚强坚毅的性格激素,这是儿童将来要独立面对生活时有力的支撑。男性也有温情的一面。牵起孩童的手,粗糙的大手让孩子感受到原始的力量;时而一用力,将孩子高高举过头顶,在瞬间失重时,孩子以灿烂的笑容回应,因为他从父亲的举动中丝毫没有感到不安,相反,是坦然享受的安全,是一种完全的信任。而这些,母亲要做起来就不能那样畅快淋漓,一气呵成;在孩子哭泣时,默然也好,逗笑也罢,那都是男人特有的教育方式,无需说教已传递给孩子信息——“别哭,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睡前故事,不是妈妈的专利,爸爸给孩子讲神话,讲未来,讲孩子感兴趣的稀奇古怪的故事,没有脚本,爸爸们天生有应对孩子无厘头提问的智慧,不要小看这样的随机讲述,科学与否不是孩子关注的要点,爸爸言语中特有的趣味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讲到这里,并没有偏题,因为在家中,父亲就是不折不扣的男教师。
按我说,学校教育中但凡做得出色的男教师,最好的提拔就是——担任班主任,成为儿童的陪伴者,是儿童成长道路上的点灯人。我多次在外地讲课,简介中有“班主任,语文教师”一句,总要花时间解释“我真的不是校长,我喜欢这个岗位,它让我如鱼得水”。我想,真有一天,班主任成为男教师们争先恐后希望上的岗位,教育就趋于正常化了。
我呼吁家长要给予男教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毕竟小学是适合女性工作的地方,即便男性的作用再大,也有着天然的缺陷:细心,爱意,温暖,亲柔……这些和男性特质天然排斥的要素,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也是社会、学校,每一个家庭评价教师的标准。所以,看到男教师的作用,给予男教师更多理解,就是给予他们更多动力服务教育,探索教育的艺术,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不可否认,男教师肩负着更多家庭经济的担子,所以,我也呼吁给予小学男班主任最高的工资待遇,超过学校里任何一个岗位。工资不是安慰剂,而是一种发自真诚的尊重。要是哪个岗位的人敢说“我的工资要多些,我比班主任辛苦!”赶紧闭嘴吧,在小学,班主任不叫累,谁敢鼓噪?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