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互进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风气,而优良的家风也是开展乡村治理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基础。家风建设对于乡村的繁荣发展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基于此,从安徽省怀宁县的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出发,探究当前怀宁县在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家风建设;乡村治理;安徽省怀宁县
  中图分类号:D422.6;D64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85
  1 怀宁县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成效
  1.1 乡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安徽省怀宁县在开展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工作时,将二者的特色进行有机融合,并着重对村庄内部发展与村庄周边环境积极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对村内的生活生产垃圾开展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使得村庄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在维护与管理村庄的基本环境时,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效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化”的问题。例如怀宁县江镇镇新合村村民在家风引领下每天自发对村内道路进行清扫;雷埠乡怀堂组、石镜乡邓林村邓冲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小厕所也是大革命”政策的要求,通过“改水改厕”工程,让村民头疼的厕所难题与卫生习惯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1.2 家风文明促进乡村治理发展
  近年来,老人、儿童成为乡村主要的常住人口。各地为了推进家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工作,通过建立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各种文化设施场所开展乡风文明活动,丰富了留守人员的文化生活。例如有些村庄与其他村社合作,通过戏曲、快板等方式将党的指导思想、十九大精神及遏制陋习的做法成效等向人们进行广泛宣传;有的乡村文化站利用节日进行“文艺活动下乡”;部分乡镇利用传统节日,例如高河镇江湾组春节辦灯会、端午赛龙舟等,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此外,部分乡镇还借助快手等媒体,不定期推送乡风文明相关内容,对家乡动态进行实时宣传。
  1.3 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怀宁县在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利用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和力量,鼓励和引导农村党员和普通群众为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群策群力。1)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将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县委党校、县农校、基层党组织示范点、远程教育网站的学习,使广大农村党员对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目标、标准和进展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2)强化实践载体建设。通过开展农村星级评比活动,不断加强基础党组织在管理、教育及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促进乡村党组织和党员晋位升级。例如紧紧围绕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开展创星承诺活动,实行以公开亮诺、积极践诺等流程的承诺制度[1]。3)设置科学合理的村级组织经费运转、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退休村干部的生活补贴制度,保证美好乡村建设有效推进。例如怀宁县财政每年支出120万元用作专项党建工作经费,同时设置奖惩机制,激发村干部积极主动为村庄的发展服务。
  1.4 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促发展
  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因素。安徽省怀宁县在开展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时,不仅注重“硬件”建设,还十分重视“软件”建设,即通过利用当地特色优质文化资源,加大对村民的思想、风尚和道德的引领,着力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1)积极培育文明新风。通过举办“怀宁好人”评选活动,在乡村形成相互比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导村民摒弃落后的观念和思想,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举办三讲一树、公民道德宣传口等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让人们在参与活动中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2]。2)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怀宁县的一些文艺爱好者自发组建了怀宁独秀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在全县社区和农村老年公寓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宣传文化知识、婚育新风、文明礼仪等内容,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3)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建立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让农村居民养成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创建美好乡村大舞台,利用黄梅戏娱乐大众的功能,不断激发县黄梅戏民间班社的表演热情,充实群众的业余生活,为继承和发扬“黄梅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平台;通过开展“春暖花开诵海子”系列活动及“乾隆牡丹书画作家笔会”活动,让文化重新回到民间,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文化。
  2 怀宁县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村庄规划与时代发展相脱节
  村庄规划是乡村治理与家风建设的基础条件,安徽省怀宁县的村庄规划缺乏实地考察,没有长远性考虑问题。具体来说,部分村庄由于对周边环境和未来发展缺乏长远性与整体性思考,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同时,部分村庄由于规划发展时缺乏应有的实地考究,使得规划与实际脱节,村庄发展随大流,出现“同质化”村庄的现象。
  2.2 基层群众主体意识薄弱
  安徽省怀宁县在建设家风与乡村治理时要求各地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原则。“政府主导”是指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时,政府起引导与助推发展的作用,主要在财政、政策、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而“农民主体”是指在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时,农民应积极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安徽省怀宁县部分村庄曾出现“政府一头热”的尴尬局面,人们普遍认为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是政府的事,乡村建设好不好与自身没有任何关系;还有部分乡村在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不听取民意,村干部“一头干”,即村干部一头决策并进行相关事项的制定与执行。
  2.3 乡村治理与家风建设资金来源失衡
  安徽省怀宁县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时,为资金投入与整合工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在资金来源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村民、金融、社会投资为辅。尽管怀宁县积极鼓励和引导在外有所成就的学子及社会资本等以投资、捐款的方式参与家乡建设,但相对来讲金额还远远达不到实际乡村建设所需。   3 怀宁县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对策
  3.1 聚集民意,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发展规划
  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离不开好的村庄发展规划,因此怀宁县在发展中要聚集民意,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发展规划。1)综合历史与现实因素。怀宁县大部分村庄是经过数百年聚集起来的,很多村民之间都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因此,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时不仅要考虑村庄发展的历史文化,也要深入实地了解村庄的实情,比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乡贤代表提建议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对村庄发展规划的意见与建议。2)要保证村庄的基础设施完善,比如规划旅游村示范点时,要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出行、生产、生活,还要注重村庄的特色,紧抓特色促进村庄未来的发展,让村庄规划发展与时代发展顺向而行。
  3.2 党建先行,带领群众参与
  作为基层组织干部,在助推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1)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参与功能。号召先进知识分子及乡贤代表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障家风建设和乡村治理有序推进。2)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供给功能。依托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通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这种网络化纽带,有力带动各个主体参与到乡村活动中来[3]。比如开展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等活动,让群众及时了解乡村治理与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在节日通过各种文艺活动向全体村民代表宣讲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目标和原则、政府奖励与补贴的具体措施及各项工作的具体事宜等,并让他们参与商议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事项,使其真正参与到决策中来。
  3.3 以政策为先导,利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
  各乡村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村口或者村界处设立大型宣传牌和宣传栏,介绍乡村治理与家风建设的目标和政策。针对农村的普通群众,政府可以通过在广播、网站等媒体上开设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专题栏目,让群众真正了解和认清乡村治理与家风建设的意图和前景[4]。针对长年在外地务工和居住的人员,可以利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宣传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使他们关心家乡建设,为乡村治理与家风建设提供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3.4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村民发展
  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示范引领,让农民群众真正理解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内涵,真正了解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具体措施[5]。要将县内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成功的典型案例和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传授给农民,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家乡家风建设與乡村治理中来。此外,还要注重乡村中乡贤的带头引领作用,利用他们的威望和才能,引导其他村民共同参与到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中来。
  4 结语
  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家风建设对乡村治理乃至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各地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中,让家风引领乡村治理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祁.传统家训文化与中国当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7.
  [2] 赵秀玲.传统“家政文化”与当前中国乡村治理[J].求索,2017(01):61-68.
  [3] 马爱菊.传统家训与现代乡村治理[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01):72-75.
  [4] 胡中晓.优秀家风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内生动力价值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234-236.
  [5] 向春玲.以“好家风指数建设”推进乡村治理创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5):91-94.
  (责任编辑:刘 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林相是森林的外形特征,包括树冠的层次(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和森林的林木品质及健康状况。实施林相改造,将林地从单一的绿色针叶林向彩色的针阔混交林转变,逐步实现森林色彩化,建设森林“彩带”,不仅能有效保护森林植被,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巩固森林系统稳定性,提高森林生态效应,调节森林林种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抗灾害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其景观效果,实现森林的多功能特性。建设森林“彩带”的目标是多树种
摘 要 全域旅游是近年来新出的旅游概念,因其通过整合区域内社会资源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受到地方党委政府推崇。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新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目前旅游行业中的热门发展话题。近年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乡村生态旅游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其中又以森林旅游项目为主,占项目总数60%以上,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是,由于覃塘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起步晚,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对生态环
摘 要 森林资源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确保森林资源在受到灾害后得以尽快恢复,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促进林业产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政策很有必要性。目前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构建完善的保险政策及监管体系、提高服务意识。基于此,结合广西三江县政策性森林保险实施期间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主展开分析探讨。  关
摘 要 村民通常不了解本村的供水收费机制,但时常对自己所要缴纳的水费存有异议。村民平日不会花费时间关注该地区所使用的供水设备情况,也不愿花费大量财务用于投入地区供水的安全工程。同时,村民在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会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供水安全系统净化用水增添了困难,如果不对村民的活动进行约束,村民日常用水安全仅靠机器设备维持远远不够。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有效供给已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不足,仍存在推广平台传统、推广形式单一、推广范围不广和推广力度不大的问题,导致相关种植技术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基于此,针对东北地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业建设;绿色农业;推广建议;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 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和方式多样化,经营者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认识不一,导致经营决策不科学,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期阶段存在科技含量较低、形式多乱杂、系统化和配套率较低、作业范围狭窄带来重复投入较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中机械化与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摘 要 激发我国超大规模的农村市场优势和农村居民潜在需求,大力促进其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是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重要一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基础。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消费创新融合,营造农村居民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基于此,阐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性,分析促進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
摘 要 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振兴具有带动效应,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改善生态环境、重塑乡风文明、提升治理效能和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但也存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不深、生态环境污染、人文资源破坏、基础设施不全、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基于此,从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生态化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