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妒嫉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根据法国一家环境保护组织发布的生态环境报告的统计,每3周用洗衣机洗一次牛仔裤,用烘干机把牛仔裤烘干,然后再用电熨斗熨好。这样下来一年就要消耗240千瓦小时的能量,相当于在一小时之内同时点上4000个60瓦的电灯泡所消耗的能量。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干洗牛仔裤更是“一场环境灾难”。
  我发现这事儿真的很有趣。我得提醒你一句。洗牛仔裤还要熨,就凭这一点。熨牛仔裤的人就让所有的人相形见绌了。如果你还把牛仔裤烘干的话,那你就是疯了,因为那只能让牛仔裤缩水,穿在身上往上提的时候更费劲儿。
  但是,就算是你把这两道程序省了,大概也只能省下80%的能量,单单洗牛仔裤这一道程序就向环境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不过。最吸引我的却是关于“干洗”是“一场环境灾难”的断言。
  这句话让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我应付我那位超级绿色环保朋友的惟一有力武器。我的这位朋友环保意识很强是出了名的,譬如说她会常常建议我说应该让我的小女儿同年龄比她大的孩子们一起坐公共汽车去上学,而不是由我天天开车送她去上学,我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开1cm的路程,都要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虽然这段路只用10分钟就开到了。  我同意让女儿坐公共汽车上学是个好主意。不过我要一直等到她8岁的时候才这样做,原因很简单,我是头一次当妈,希望自己能够亲自把女儿送到学校,让她高高兴兴地上课,确保万无一失。我对朋友说,我的车很小,不像她丈夫那样在城里也开一辆越野大吉普。后来我借机向她提起了干洗这事儿,而且跟她说我从来都不干洗。
  这回我可赢大了,因为我的朋友每周都往干洗店送4件衣物,而我一年才送两件。即使是在大家都关心环保之前,我就觉得穿上被刺鼻的化学试剂干洗过的衣服不是件什么好事儿。
  我的朋友是个从谏如流的人,她在自己的有机美容网站上表扬了一位朋友(那就是我;就是我!)让她大开眼界,了解到了干洗对环保的危害。干洗不仅仅是危害环境,而且对保护衣服也没什么好效果。她现在开始运用我推荐的自然风干、用刷子和海绵保护衣服的技巧。
  最近,我的一位最要好的朋友来拜访我。她想要点“有发泡的矿泉水”喝。我听到自己在说:“我们家没有瓶装的矿泉水。我能不能给你来点儿接骨木花甜水加上自来水呢?”我心里有一半在憎恨自己这样假模假式地说话,(另外一半却在空气里铿锵作响1,没想到她却不亢不卑地把我给顶了回来,“我们也只是在周末才喝瓶装的矿泉水,我觉得这并不算是过分,因为我一周才泡两次澡。”
  她的话给了我当头一棒,我不得不老老实实坦白交待,每天我至少要洗一次淋浴,有时候也每天在澡盆里泡澡一次。在这方面,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同她相比。我当时搜尽脑汁地在想怎么样能委婉地提醒她说你们家里有两辆车,而我们家才有一辆。可就在这时,我却突然觉醒了。
  我们这是在干什么呢?我们这种所谓环保竞争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互相交换二氧化碳的得分吗?如果我的朋友不开车送她的女儿上学,我就可以开车送自己的女儿上学吗?我不喝瓶装水。我的朋友就可以喝吗?
  这不是我们的目的uE?这也不是环保的目的吧?所以我决定今后我只关照自己的环保良心(从此不洗澡了……),同时也尊重我的朋友。让她自己关照自己的环保良心,因为至少我还知道她是有环保良心的。
其他文献
走在校园的大道上,朝旁边的花园一瞥,便有几朵紫红色的笑脸一闪,那是紫玫瑰,都仲秋了,还有一种花开不败的势头。   看见紫玫瑰的时候,总是想起我的家乡。   小时候,我的家乡,很多人家门前都种几株紫玫瑰,我们都叫它刺玫花。   小雪家门前种的最多,有一行,形成了一堵矮矮的花墙,是他爱花的爷爷种的。紫玫瑰花旁就是我们玩耍的地方,紫玫瑰花开的时候,我们会摘下一些花苞,洗净装在玻璃瓶子里,撒上白糖腌
我们学校后面的湖边就长满了各色的雏菊,虽然还没到花季。每晚,总是有男生女生在湖上的木桥约会,这座桥叫望桥。  潮湿粘腻的梅雨时节,整个城市都是压抑的。我没有打伞,穿过树木茂盛的甬道觉得浑身通透的凉,去传达室取来傅安然寄来的信。牛皮纸信封上长长的地址,厚厚的感觉,很温暖。  傅安然在信里说,在武汉,学校旁边的花店里有各式各样的盆栽,很便宜。他买了一盆雏菊,本不在意的,却开出了明黄和粉红的小花。信封里
1.你不来,我的幸福就不能画上句号  一个月前,我在人人网上见到大学时的同学明目张胆的祝贺蓝樱的婚事,这群人学生时代没少捞我便宜,每逢在街上遇见我和蓝樱约会,都费尽心思血洗我的荷包。如今一转眼,就去祝福蓝樱和别的男人的婚礼。  我真的咽不下这样的难过。然而,昨天下午我却接到蓝樱的电话,她正在公司大堂等我,我想也没想就往楼下冲,看到她的那一刻,止住脚步,因为我看到她手里的一张粉色卡纸,在婚庆公司工作
那时,我刚刚走出校园,业余喜欢搞点文学创作由于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于是每天我把自己的心情整理成文字,然后付诸于草稿纸上,那些朦胧的故事、整理成文字,然后付诸干草稿纸上,那些朦胧的故事、抒情的散文、励志的诗歌,温暖着我的青春岁月。  家里的纸箱累积起我一年多的创作素材,大大小小的草稿本足有十余本,我一直将这些心灵的文字视为我人生路上最珍贵的宝藏。期冀日后有一天可以一并发表。  可是半年后的某天,由于
【青春里没有的酸甜】  袁姗姗,1987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一个家教严厉的传统式家庭,她还有两个好听的别名:酸酸、姗宝。可是,她的童年太过静好,让她想品尝的青春的酸甜,味道那么少。伴着这种遗憾,她每天被妈妈逼着练习小提琴,这让她怨苦不已。      袁姗姗的妈妈从小爱好音乐,但这辈子却与其失之交臂;爸爸是个老传统,家教严厉。袁姗姗五六岁时,便被送去学了小提琴,甚至在学之前姗姗都不知小提琴到底是
1    他们相识,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  她做完晚间最后一档音乐节目,已是身心俱疲,走出播音室,习惯性地在躺椅上坐下来,闭眼休息。不经意间,便入了梦。起初,那梦里,是天寒地冻,她拼命地跑,却无论如何,也跑不出那片冰雪,及至后来,忽然来了一艘小船,她的双脚,刚刚踩踏上去,周围,便是春暖花开。她微笑着睁开眼,便看到了身上开满大朵大朵花儿的毛毯。诧异地抬头,他正冲她略略拘谨地笑着。  她是当地一个有名
电影念头:要圆父亲一次表演梦  姚金飞说,产生拍《我的父亲》的想法,是在得知父亲突然患上肺癌之后。当他知道这个消息,脑子一下子就蒙了。因为他从来没有将癌症这个词与自己的父亲联系起来。在他心目中,父亲虽然身体略显精瘦,但健康而有力,平时也很少生病。当姚金飞匆忙赶回青岛在医院见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的时候,他的心在那一刻被刺痛了。一向乐观幽默、精神矍铄的父亲,此刻已被病痛折磨的奄奄一息。  那一刻,姚金飞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如果有一把清亮的好嗓子,也有不惧场的好性格,还有喜欢诗的好品味,那么这样的人,定会喜欢朗诵诗。  有多少人呢?依照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对生活里喜欢诗的人的统计——“倘若不把每个人必上的学校/和诗人自己算在内,一千个人当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A.J.贾克布斯毕业于美国的布朗大学,著名的常春藤名校,据说其入学竞争极其激烈,所以可以想见A.J.顶着聪明的头脑徜徉在校园里时,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但再得意也是要毕业的,走进社会的A.J.先是在《娱乐周刊》找到一份
每天上下班走过那条马路,都会看到那个修车摊。两旁并无多少过客,只有一个老者,在静静地坐着。或是抽一支烟,或是于傍晚时分喝两口酒。一个人,一席摊,一杯酒。岁月就在他的静默中不动声色地流去。  小区里有一老人,常坐瓜藤下。晨听笼鸟,暮拉二胡。他只选安静的时候独奏。夜色上来,光线暗淡,他就一个人坐在藤椅上,轻轻地拉起他的乐器。咿咿呀呀,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厚重与沧桑。  下到村里,见一位年迈的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