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是时间的收尸房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magic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跑步表中有一种倒计时功能,如跑60分钟,设定之后按“开始”,马上变成“59:59”,嗖嗖飞逝,时间越来越少。
  时间有什么特点吗?它无色无声无香无味。它充满了无,如果它也有一点特点的话,那就是越来越少。原来不知它有多多,但现在越来越少。我们总觉得时间在前进,苏联有一本长篇小说名字就叫《时间啊,前进》,估计这本书的作者已经死了,时间在前进中抛弃了他而继续前进。人的生命正在所谓“少”中得以确立。长寿者也只是把他越来越少的时间变得比其他人略微多一点,或者少得慢一点儿,最后还是归零了。如果一个人的时间储存没了,通俗的说法叫“死了”。“了”在汉语里表示完成。死亡完成是真正的完成,一点没耽误,没偷工减料,没半途而废。成语所说的“半死不活”还是没死,这和“饿个半死”一样,还活着,他身上还留着时间呢。真死相当于液晶表上的“00:00:00”。
  如果认同每个人有自己的时间储备库,并认同时间对每个人具有减少性而非增多性,那么,相连接的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减少的时间去了哪里?既然时间每人独有一份,它消失于你的身上,也一定会在你身上留一个消失的痕迹。我觉得消失的时间堆在人的身上,特别是脸上。
  脸是时间的容器。孩子的脸那么美,有人总结这是因为孩子的皮肤细腻白嫩。可是,小孩并不是玉器,为什么会白嫩细腻呢?白嫩细腻红润是他脸上没有时间的尸体,他脸上贮存与消耗的时间比例是一亿比一,所以美。时间的尸体什么样呢?没样。倘若时光之尸积存多了,脸上自然沟壑纵横。说的吓人点儿,皱纹即是时间的停尸房。有人企图用化妆品掩饰他脸上的时间没减少,这怎么可能呢?你能把倒计时的表变成正计时吗?那太可怕了。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在正计时中呈现,他将回到童年和婴儿状态。然后呢?不敢想,是否回到他爸的童年呢?再然后,他从此人身上缩阳归一,回到清朝时一个人的身上,继之唐宋,再之魏晋。时间如果真这样弄的话,将恢复此人所有的苦难,包括饥饿、悲伤,他无法承受。估计他过完清朝就不想过明朝了,也许他正是明朝在景山上吊的那个皇帝呢,为此还得再上一回吊不值。有人说,人有前生,但我们想不起来了。我觉得,人如果真有前生,真不宜记忆。你能背负那么多爱恨情仇以及临终奄奄一息的记忆过这一辈子吗?上帝一定抹去了人前生的记忆,所以儿童才天真活泼,如果记忆没抹干净,儿童在玩耍时忽然想起前生刀兵相见的记忆片断,这孩子不得活活吓死吗?
  人的脸是打着格的,一格一格的老,皮肤薄了,油脂少了,细胞内的水分撑不起脸的圆润了。这样的脸上还留有他自己独有时光的尸体,愤怒、失意、被欺骗、得意、傲慢的尸体躺在沟壑里。人到老还能认出自己来,很了不起啊,这就是经常照镜子的功劳,否则早忘了自己是谁了。
  我们说时间,好像坐在一辆开动的车里评论另一辆行进的车。我们察觉不出所坐这辆车的运动,我们坐在车上思考、发呆、睡觉或盼望车开到地方停下来。世上有哪一样东西没包着时间的外衣?美女、荣誉、财富和官位,它们只在时间中短暂存在过,然后永久消失,消失得更快的是时间,从眼前开到了天边。
  (李中一摘自《八小时以外》2014年第6期)
其他文献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和其他小孩一样上学读书受完整教育,所以一直很自卑,总觉得自己好比路边的一块破铜烂铁,一无是处。十一岁那年,我无意间和外婆谈起心中的感受,外婆告诉我:“傻孩子!破铜烂铁有什么关系,只要肯在大冶洪炉中熬炼,破铜烂铁也能成钢。”这句话犹如黑暗里的一道光明,引领我走向多彩多姿的人生。  不久,我剃度出家。在那个年代里,教育并不普及,佛事念经成为最普遍的度众方式,因此有一个“好喉咙”
“忍”字,心横一把刀。利刃加心,用心一撑,硬是过去了。这,是需要大胆量,大勇气,大智慧的。  然则,事忍,也是有高低之分,大小之分的。姑且称之为“大忍”和“小忍”。  如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韩愈之“胯下受辱”,可谓“大忍”。“大忍”者,其后是有重大的目的,有“阴谋”在焉。《论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有此意。“大忍”,多发生在成大事业者身上,对于他们来说,忍,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是为了达
父亲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耐心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您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或上万元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不知名的人身上?”  他愣了愣,然后笑着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人说过: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内心缺少什么,那么只需要看他在炫耀什么。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那么只需要看他在掩饰什么。  通常来说,炫耀的人总是带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姿势、居高临下的派头,總以为自己非同小可,但事实上人并没有多少好炫耀的。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离开了那豪华的轿车、华丽的服装,离开了警车开道、簇拥的人群,来到了澡堂子里,剥光了衣服,都是同样的人,没有什么高低贵贱。  炫耀也是表达美的一
快到30岁时,我决心进入修道院,并在修道会的安排下去美国修习。修习结束后,又按照修道会的指示考取学位,35岁时回国。再后来,修道会派我去位于冈山的圣母清心女子大学任教。任教的第二年,这所大学的第二任校长匆匆离世,出乎意料地,我被修道会任命为学校的第三任校长。那时我36岁。  我從小在东京长大,冈山对我来说,是一块充满未知的土壤。更何况,学校的第一任和第二任校长都是年过七旬的美籍老先生。一来我并非毕
一个年轻人,准备在他家所在的那条街上开商店,他向他的父亲征求意见:“我想在咱们这条街上开店赚钱,得先准备些什么呢?”  他父亲想了想说:“咱们这条街上商店已经不算少了,但门面房还有的是,你如果不想多赚钱,现在就可以租两间门面,摆上货柜,进些货物开张营业。如果你想多赚钱的话,就先得准备为这条街上的街坊邻居们做些什么。”  年轻人问:“我先做些什么呢?”  父亲说:“要做的事很多,比如,街上的落叶很少
摘 要:分析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与单纯性肥胖(超重)的关系,探索PSBPR延迟作为肥胖(超重)患者新的调控标志物的可行性。将169名志愿者按照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组(BMI≥24 kg/m2,n=91名)和正常体重组(18 kg/m2≤BMI<24 kg/m2,n=78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图形与数据统计三方面的知识,在数的研究上,重点是数的认识和计算,所以小学数学的这块内容可以简称为“算术”.进入初中后的数学学习,知识板块由原来的三个变成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四个,在数的研究上,从小学的算术数上升到了初中的代数.初中代数需要经历三次飞跃,其中,第一次是从小学的算术数引进负数变成有理数,完成数扩充的飞跃,第二次是从小学具体的数引进抽象的字母,用字母代替
法国人向来很重视教育问题,他们把孩子的培养当做一种社会义务。但是,作为世界上最浪漫的法兰西民族,法式教育在细致严格的同时往往又掺入了温馨浪漫的幽默色彩。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正玩得起劲时,篮球不慎打落了书架上的一个花瓶,花瓶“咚”的一声摔在地板上,瓶口摔落了一大块碎片。令孩子不安的是,这个花瓶不是普通的摆设品,而是家里世代相传的波旁
“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这就是“比伦定律”,它由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F·比伦提出。值此一年马上又要晃过去的忙碌年底,以之来回望一年,比照一下年终总结是颇有意义的。  定律中“若是……你就……”的句式极为果决,还用了“一年”这样具体的时间单位,几年、十几年太长,几个月或几周又太短,以一年来论事,似乎恰到好处。  如果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你的事业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