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铅污染的途径及预防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环境铅污染日趋严重。铅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近些年来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然而,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铅蒸汽、铅尘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环境铅污染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对食品导致的铅蓄积、铅中毒却往往无知或未予以足够重视。事实上,无铅作业的城市居民每天吸收的铅总量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食物。因为,水和食物中都含有微量的铅,一般成年人每天从水和食物中摄取的铅最少约为0.1毫克。在日常生活中,铅主要通过饮食由消化道进入人体,铅一旦进入人体,即使通过药物治疗也难以排出。食品中的铅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会受到铅污染。如爆米花在加工过程中被铁罐制作机中的铅污染,使爆米花含铅量高达20毫克/千克,超过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的40倍;传统工艺腌制的松花蛋的含铅量则高达2毫克,千克。另外,罐装食品或饮料也可能含铅,特别是酸性食品更容易使铅逸出。
  二、食品由于包装或储存不当会造成铅污染。如用锡壶盛酒或烫酒。因锡壶一般含铅10%~15%。而铅极易溶于酒精中。又如,用搪瓷或陶瓷品装醋、果汁、葡萄酒也可将釉层内的铅析出。另外,用聚乙烯塑料包装食品或用彩色印刷的报刊包装食品均可使食品被铅污染。
  三、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人体内的含铅量增高。国外曾有过报道,低钙饮食可促进胃肠道对铅的吸收,这是因为钙和铅二者在肠道内享用共同的黏膜载体,在吸收上存在竞争性抑制机制。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缺铁、缺钙或缺锌者铅吸收率会升高。此外,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与血铅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铅在肠道中与胆汁的某些成分(很可能是蛋白)能形成复合物,从而有利于铅的吸收。因此,高脂肪饮食能刺激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铅的吸收。
  铅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多系统的,尤其对于身体弱小、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在健康和智力发育方面的危害较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食品中铅的摄入。具体措施如下:
  勤洗手。一般情况下,洗手能清除掉附着在手上的90%~95%的铅,为避免消化道摄入铅,要特别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
  谨慎使用食品包装物。要避免使用陶器或内部有花纹的瓷器盛装食品;使用食品袋装食物时,要防止塑料袋上的字、画或商标与食品特别是酸性食品直接接触。
  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注意饮食平衡。多吃鸡蛋、牛奶、海产品。此类食品中钙、铁、锌的含量高,有助于拮抗铅的吸收;多食用高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麦麸等;多食用高蛋白饮料或补充必须氨基酸,如奶和豆浆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食用山核桃、大麦、荞麦、全麦、干制豌豆来增加锰的摄取量。因为,含锰丰富的食物可提供重要的钙进入动脉上皮细胞内。日常食谱中还应含洋葱和蒜头,它们能在人体内产生天然的螯合作用,有助于去除人体内的铅。同时应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以免螫合剂和某些维生素结合排出体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