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比较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xw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两种术式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4至2006年在宁波鄞州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临床诊断明确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7例(17眼),其中8例行DLKP,平均年龄38.6岁,9例行PKP,平均年龄51.0岁.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状态、角膜内皮计数及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最好的最佳矫正视力达1.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KP组术后散光小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7,P<0.05),两组散光度均低于5.00 D.术后6个月、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DLKP组较PK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9、7.618,P<0.05).深板层角膜移植患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较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低(x2=132.26,P<0.01).结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DLKP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略优于PKP,角膜散光度比PKP低,并发症也较少.DLKP能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降低手术的失败率,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VERIS mfERG (EDI Inc)和Espion multifocal imager (Diagnosys)两种不同系统测量正常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电位波反应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并用两个不同系统分别测量黄斑前膜患眼的mfERG并进行分析.方法 这是一项横断面研究,在VERIS系统使用Burian-Allen (BA)电极,Espion系统使用BA和DTL电极分别测量25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视疲劳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视疲劳的表现多种多样,原因复杂.有些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或者本身相关,因此视疲劳的诊断往往被忽视.在治疗上只是简单笼统的对症,忽视病因的查找和纠正,治疗效果十分有限.鉴于该病诊疗的情况,我们必须从全面的视角审视问题,加强该病的诊治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应以建立标准验光室和提高验光水平为基础,加强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强病因和药物治疗的研究。
期刊
目的 研究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后波前像差及视觉质量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5例(43眼),选配合适的RGPCL配戴2周后,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测定其矫正视力,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进行戴镜前后的全眼波前像差测量,并测量戴镜前后高阶、低阶像差及高阶像差中的球差、彗差及三叶草样散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
期刊
期刊
病例特点  患者,女,39岁,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1 d,于2009年7月29日来我院眼科就诊.全身体格检查及化验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5,左眼0.15,予镜片矫正均不能提高;双眼轻度睫状充血,角膜无水肿,可见尘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可见多数浮游细胞,双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存在;散瞳后眼底检查示玻璃体尘状混浊,双眼视盘轻度充血,边界清,C/D 0.3,视网膜轻度水肿,视网膜血管旁可见白
期刊
目的 分析经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或者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患者中(除外过矫、欠矫和眼部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出现视觉不良症状者的高阶像差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回顾了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间经初次LASIK术后(包括传统组和波前像差引导组),除外过矫、欠矫和眼表及眼内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出现重影和星芒等视觉症状患者总4
目的 探讨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对中、小度数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度为15△~35△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69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注视6 m和33 cm的斜视度,根据看远斜视度定量行7~10 mm单眼外直肌后徙术,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前后采用Worth四点灯检查中心和周边融合,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径路泪囊鼻腔造瘘术(EE-DCR)联合新型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LOES)植入术治疗鼻泪管支架(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并发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施行EE-DCR取出支架,同时植入自主研发的新型LOES以扩张泪囊造瘘口.LOES留置3~6个月后取出,继续随访观察6个月后评价泪液引流重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