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人体动作与身份多任务识别

来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弥补单任务识别未充分利用相关任务监督信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任务识别模型。该模型引入注意力机制,对任务共享层的特征进行重校正,并结合多尺度结构进行特征融合,最后在任务特定层上进行多任务识别。针对共享特征空间内类分布不紧凑导致的模型泛化性能降低问题,本文在模型中引入中心损失函数与均方误差损失函数,与传统的交叉熵损失函数相结合,共同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人体6个动作类别和15个身份类别上的最高识别准确率分别可达100%和99.93%,两种任务上识别的总准确率可达99.93%,均优于任务独立识别时的各项准确率,说明所提模型能更有效地同时完成人体动作及身份识别任务。
其他文献
法国应用高功率激光系统产生了高温等离子体热核聚变。但等离子体的量很少,且不知该如何约束。关于加热大量的等离子体并寻找一种达到高温之后加以约束的方法,这两个问题仍然存在。估计这两个问题在20年内不会解决。
期刊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是通过逆变器作为桥梁与电力系统实现并网,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稳定,抗孤岛检测成为光伏并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研究现有传统被动式和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电网稳定电压边界条件,通过设定阈值提出了基于光伏逆变输出功率扰动的复合式孤岛检测方法。结合IEEE.Std.2000-929和UL1741技术规范,阐述了该方法的工作机理、阈值整定与实现过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在逆变器输出功率与负载消耗功率匹配度较高时,能够实现快速的孤岛检测,无检测盲区和谐波污染,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实现了光伏系统
利用光诱导原子解吸附效应,无需加热就可实现碱金属原子浓度的调控,简易有效,故常被应用于光纤内碱金属原子的充载和磁光阱内单原子的捕获等。在使用460 nm的发光二极管阵列进行原子解吸附时,发现铷原子池的温度上升,说明光解吸效应受到了光热效应的影响,但目前关于光解吸附实验中的光热效应研究鲜有报道。当解吸光功率密度较小时,光热效应的影响几乎可忽略。当增大解吸光功率密度时,光解吸效应以及光热效应的影响不断增大且对原子浓度增长的贡献趋于接近,在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原子浓度的增长幅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对光子芯
期刊
本文直接由辐射场方程与边界条件导出了气动激光器的稳定振荡条件.由这一稳定振荡条件与资料的饱和增益公式导出了气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表达式,指出了在一定的近似下用迭代法可由该公式求出气动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值,并导出了气动激光器的最佳耦合计算公式,指出了Rigrod公式对气动激光器的不适用性,用本文的方法对Gerry的典型实验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证明了所提理论的可靠性.
期刊
期刊
将二元的金属-介质非均匀复合物的等效介质理论推广到三元的情况,并由此计算出两种铝阳极氧化着色膜(Au-Cu-Al2O3,Ag-Cu-Al2O3)试样的反射谱。与实验结果对比可看出,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大致相符,表明了该计算方法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的适用性,从而为多元复合表面材料光特性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高速高精度的几何校正是构建投影显示系统的关键环节,对于由大量投影机组成的全景显示系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提出了基于鱼眼相机的几何校正方法并给出了理论推导。该方法首先对鱼眼相机进行标定,然后通过拍摄投影到显示墙的结构光特征条纹构建投影机与相机间的亚像素级映射关系,进而计算出每个投影通道的几何校正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为大规模全景显示系统提供高速高精度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研究了非线性光纤光栅在禁带内对光脉冲的压缩机制,结果表明这是一介储能-调出禁带的过程。入射脉冲首先在光纤光栅中激发能量密度波包,它是有限长光纤光栅中的准孤立波,其在光纤光栅输出端的能量损失形成输出脉冲,并决定了输出脉冲的脉宽和峰值功率。在脉冲压缩过程中,自振荡效应可以导致输出脉冲的分裂,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提高脉冲压缩比。
介绍了一种基于分离脉冲的掺铒光纤飞秒激光放大技术及光源装置。该光源采用分离脉冲放大技术将待放大种子脉冲先通过偏振复用方式分割成若干个子脉冲,再由光纤主放大器非线性放大和压缩,从而免去了光栅对或者棱镜对的使用。1.55 μm波段分离脉冲放大技术的特点在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飞秒脉冲放大过程中的光谱非线性畸变,实现无基底的时域脉冲输出,而且可以通过管理泵浦光强度和光纤长度对非线性效应和光谱展宽程度进行精细控制。实验上,研究了主放大器在低非线性条件和高非线性条件下的脉冲放大和压缩效果。其中,在低非线性条件下,主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