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清晰的层次探究问题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用清晰的层次论证和探究问题,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问题实质,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现以经济学问题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探究方法。
  一、直接间接探究法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如果现象甲引起现象乙的产生,现象乙又引起现象丙的产生,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现象甲的直接影响是现象乙的产生,间接影响是现象丙的产生;还可以说现象丙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现象乙,间接原因是现象甲。因此,直接间接探究法常用于解决原因探究和意义分析类问题。
  例1.(2010年高考上海政治卷第32题)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决定对新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是此次政策之一。运用经济常识回答:该政策的实施对新疆困难地区的企业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解析:减免企业所得税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问题的解决、成本和收入的增加;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的实力和积极性,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把上述思想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助于解决新疆困难地区企业的资金问题;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提高企业自身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的实力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二、内部外部探究法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外部事物相联系,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从事物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去探究。
  例2.(2010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37题)
   【世博之梦】
  [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
  [发贴]为什么中国人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今天才得以实现?]
  请你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帮助他解答疑问。
  解析:中国人举办世博会的梦想今天才得以实现,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原因。从国内看,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博会的举办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结果。
  三、理论实践探究法
  一方面,理论源自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根基,只能筑起空中楼阁,最终成为空谈。另一方面,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所以说理论与实践互相依托、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在分析经济学问题中,常常要将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例3.(2010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34题)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们福祉的提高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解析: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从理论角度看,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践角度看,有利于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四、主体客体探究法
  一定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主体实施的,而主体的行为对象,又构成了客体。在经济方面,实施一定经济行为的主体一般分为国家(政府、司法机关等)、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和个人(消费者、劳动者等)三种。客体要复杂得多,有时是指国家、单位和个人,有时是指资金、生产资料、劳动力、产品或商品等。
  例4.(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38题)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本题中,分析影响可用客体探究法,分析措施可用主体探究法。从客体角度探究,影响的对象有两个:企业和消费者:“限塑令”会使生产塑料袋的企业直接面对需求减少的状况;“限塑令”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影响消费行为。从主体角度探究,采取措施的主体有两个,仍然是企业和消费者:企业面临的选择有:①改进企业生产技术,转产不在“限塑令”范围内的其他塑料产品。②被兼并或退出该领域。③企业提高符合标准的塑料袋售价,将增加的成本转移给商业企业;或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将增加的成本消化在企业内部。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如使用布袋等。
  五、综合探究法
  探究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做题时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应该根据具体不同的试题材料背景和设问信息来确定。也不是一个材料只对应一种方法,有时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来探究同一个问题。
  例5.(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7题)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综合采用直接间接探究法和内部外部探究法。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直接看,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间接看,有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以上都属于内部探究,从外部进行探究我们还可以发现,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安徽省的冲击和影响。[S]
其他文献
堇青石蜂窝的制作,利用原料粒子的定向作用而出现蜂窝结构件的低热膨胀系数。所以,必须使用容易起走向作用的扁平粒子,如高岭土,滑石等,特别是高岭土对堇青石的定向作用起着非常大
红萱是一种兼药用、食用及观赏为一体的野生植物,经济价值很高。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城市绿化的需要而进行大量采挖,野生资源逐渐减少,通过人工栽培,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对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