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多发现 素材就新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缺少发现,一些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导致习作时即便搜肠刮肚也是只言片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李白坚教授在《“前”作文教学的意义和方法》中也提出了“生活和激情是写作的先决条件”,要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新颖的写作素材。
  一、留心观察,多“发现”
  1.从亲身经历发现
  亲身经历是感受最真切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学生每天在学校、社会、家庭中,都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而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新的变化,把它们作为写作的素材。即便是为了作文而举行游戏活动,也可以在适宜的“创造情境”中来获得比较真实、具体的感受。
  2.与课文比较发现
  课文是最好的习作范本,在学习课文之后进行小练笔有两个好处:一是对课文写法的仿写;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可写出新的感受,与原文进行对比,看是否能产生认识上的共鸣。
  3.从媒体中去发现
  现在的“去生活”时代悄然来临,学生与现实生活疏远了,网络、信息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中。这时就应该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网络中注意新人新事,将这些事情与自己、身边的人做做对比,也会有很多发现。
  二、热爱生活,爱“发现”
  对生活的热爱、关心,是学生发现生活的重要前提。裴斯泰洛齐说:“好奇心这个强有力的刺激激励儿童思考。好奇、热爱才能关注,才会有感情做动力去进一步观察、发现。”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实际生活体验中体会生活美的含义,引导他们用全身心去感受生活美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观察、研究生活。
  有一次,我校举行拔河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我班12名选手虽然个子高,力气比对方大,结果却输给了对方。在旁边观看的同学说:“我班阵容是前高后低,不合理。应该是前低后高,这样后面的同学才不会受到前面同学的牵制。另外,最前面两个同学的力气要大一点,才能稳住阵脚,最后面的一个同学既要个子大,又要力气大,才能稳好舵。”我立即采纳建议,及时调整了阵势,终于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我要求学生立即将赛况写下来,新颖的素材又产生了。
  三、循序渐进会“发现”
  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发现的基础,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比较、分析,认识才有可能更准确、深刻。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所学到的内容与身边的哪些事物有联系,借以认识事物。再次,训练学生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一个侧面,练习寻找相似点,“发现”同类现象。最后,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相似点,从而准确地发现。
  学生一旦拥有了发现的方法,拥有了观察、记录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就可以逐渐解决写作中出现的缺乏创新、文字枯燥、情感苍白等问题,作文就会增添生趣和灵动。
  四、养成习惯常“发现”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情绪性也十分明显,所以,要使他们留心观察往往有一定难度。那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各类游戏中用心体验,养成发现的习惯非常重要。
  1.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需要引起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而观察的目的指向性可以有意识地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因此,可以将习作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使观察、认识、发现新事物与本次习作相结合,用自己的“发现”来满足内容的需要。在设计观察发现的训练内容上,教师要力求使内容和形式新奇、丰富,有一定的吸引力,便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发现的兴趣。
  2.保持兴趣
  ①每次观察、认识、发现新的事物,教师都要指导学生积极运用在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观察、认识的新知识,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层次性和差异性的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②坚持写观察日记。这个日记有个人观察的,也有小组观察的,促使学生自主去观察、认识、发现新事物,并且及时进行评讲,将个别的发现与大家共享。
  ③通过“新闻发布会”、“校园广播台”以及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发现”交流。
  3.深化兴趣
  在学生能坚持观察、认识、发现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观察、认识、发现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具体措施是:
  ①每周五下午召开一次“发现”会,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价,看谁的发现深刻、准确、有新意。
  ②组织学生将“发现”写成报道、征文,教师写上评价附言,踊跃向报社、杂志投稿。
  总之,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就要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来选择作文内容,畅吐心声。只有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才能使新颖素材层出不穷,让习作越来越容易,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习作。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课堂练笔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安排课堂练笔,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阵地,关键在于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
介绍了杜泊羊前胃弛缓的病因和临床症状,采用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或叙述严谨,或语句优美,或选材精当,或结构严谨,或構思奇特,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表达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表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那么,读写将不是孤立的了。  一、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经典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笔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依照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念,对小学作文导学进行了大胆尝试,下面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注重导法,强化思维    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知识与写作技能的横纵向联系,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探求写作的热情,因势利导,以学生为本,指导、训练作文技能技巧。平时要求学生多读多看,随学随写;细心观察,随看随写;情
我们让学生早识字,尽快地多识字,不能回避这样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问题:学校里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都规定得死死的,没有多余的时间。你怎么办?你想迈步,却无路可走。农民有条经验: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点与我们的课改同理。识字要提速,就必须先修一条高速路。所以,从改革课程结构入手,每周开设一节识字活动课,就为识字提速开辟了一条可行之路。  一、识字活动课的具体解说  1.课时安排  这一个课时,教师
对仔猪腹泻病因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规模养殖场在预防仔猪腹泻病时提供参考。
蠕虫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诊断有所不同,因为蠕虫病的症状与若干非蠕虫病的症状类似,缺乏特异性,很难截然区别开来。完全依据临床症状往往不易得出正确结果。蠕虫病的死后剖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