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急停跳投是篮球运动中一项技巧性和实用性很高的技术动作,本文从急停跳投生物力学的本质与理论进行透析,分析了急停跳投技术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命中率的若干因素,并探讨了急停跳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篮球急停跳投技术
急停跳投是篮球运动中一项技巧性和实用性很高的技术动作,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技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最为广泛。在篮球教学中,研究急停跳投的技术,丰富急停跳投技术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 急停跳投的生物力学分析
急停跳投是篮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跳投技术整个过程是在极为迅速的情况下完成的,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衔接十分紧密,而每个环节都体现着生物力学的合理运用。广大教师可以依据生物力学原理指导教学训练,并改进急停跳投技术。
急停跳投是由急停、起跳、腾空、出手、落地五个环节组成,而整个技术动作的冲量来自蹬地、摆臂伸臂、腰腹用力以及手腕手指发力等方面。在跳投技术中增大肌肉作用力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增加肌肉的力量,使其在完成跳投技术时能产生一个较大的动力;二是合理完成技术动作。就后者而言,在肌肉力量相对相等的前提下,做动作除应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能将跳投踏跳时人体对地面所做的原动力流畅、连贯地体现在整个动作的各环节中,并结合各环节所发的力,尽量减少在动作途中的分力,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冲量在技术动作中得到发挥。投篮技术最后用力含有内外力的综合能力,内力方面是指腾空接近最高点处于稳定的刹那间迅速伸臂,手腕手指发力将球投出。可以认为篮球在做一个近似的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各种运动参数取决于运动员在球离手前及离手瞬间对球施加力各种要素的总和。整个技术动作中的冲量来自蹬地、摆臂伸臂、腰腹用力及手腕手指发力等方面。外力方面是根据动量定律得出:物体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力的冲量,换言之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而冲量是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和它的作用时间的乘积。下述公式表明,手给球一个冲量,它的数值根据动量定理,数值是作用力(F)和作用时间(t)的乘积。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即F·t=m(V1-V0)整个投篮的动作过程,用力要协调柔和。由于冲量的作用球获得一个动量,这个数值是球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球的质量是个恒量,球所获得出手速度的大小,取决于手给它的作用力大小和这个力作用时的长短。因此,要获得大的动量就必须加大冲量,即作用力和作用时间。但是篮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双方对抗十分激烈,时间是分秒必争。由于比赛的特点所限,常常是急停跳投,通过用增加作用时间的方法来增加冲量。篮球比赛的特性要求,跳投技术需在时间相对不变(尽可能快速)的情况下,用增大作用力的渠道来加大动作冲量,从而获得一个好的上升高度和滞空时间,以及有效的距离来保证原地与跳投的攻击性。
F=因v1=得出
F=
二、 急停跳投的技术特点
(一) 快速性与突然性
接球急停跳投是在快速移动中,用跨步或跳步急停接球,并及时起跳投篮。快速性着重体现在大大缩短了投篮前的准备时间,并能在快速的运球、快速的接球中急停跳起投篮。这一过程自始至终没有明显的停顿。无论在持球突破,运球突破和接球急停投篮时,其急停和起跳两个动作都是相互和关联的,急停的同时也就是起跳的同时,这就把急停和起跳两个环节合二为一,从而大大提高了投篮的快速性。急停跳投突破了一般跳投的普遍规律,它是在做其他技术动作时,突然演变成投篮的技术。急停与起跳之间没有停顿,这就无法表明有任何的投篮迹象。它的一切都是在快速防守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完成的,因此防守无法预先判明这突然的投篮。
(二) 灵活性与多样性
灵活性与多样性体现在急停跳投技能与其他攻击技术有机结合之上,根据场上不同的情况,它能自如地变换成与防守情况相反的各种进攻技术,从而恰到好处地达到进攻的目的。篮球比赛中将急停跳投与运球突破,持球突破、突破分球以及运球、传球、空切等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常常使防守人捉摸不定、防不胜防。此外,急停跳投的举球和出手点都比较高,不易被对方封盖,即使遇到防守人封盖时,也可充分利用空中的伸展以及腰腹肌的力量来完成第二个动作。如躲闪投篮、后仰投篮、滞空投篮以及改变各种出手部位和投篮方式的投篮。
三、 影响急停跳投命中率的若干因素
随着现代篮球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当前投篮技术是向着以跳投为主体的多种方式,多种变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现代高速度,快节奏和强对抗比赛的需要,不仅男学生普遍采用以跳投为主体的多种投篮方法,而且女学生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以急停跳投为主的投篮方法。但学生们由于运动实践不够,都不同程度影响了急停跳投命中率。
(一) 手法与瞄篮点不正确
学生在运用急停跳投技术时常常手法与瞄篮点不正确,正确跳投时持球的手法应该是五指自然分开,用指根以上部位触球,手心空出手腕后屈托球,食指、中指对准球篮,球出手时要求全身协调用力,主要是臂、腕、指协调用力,特别注意用手指控制球,手心不要触球,正确的手法有助于全身协调用力和发挥手腕、手指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急停跳投时以篮圈的中心点为瞄篮点比较好,因为这个目标和球的落点是一致的,容易命中。跳投时要正确掌握球飞行弧线、选择适合的飞行弧线,一般中距离投篮时,应选择中等抛物线,据研究认为4 m距离投篮时,抛物线最高点离地面约3.5 rn为宜,6.25 m以外的跳投抛物线最高点离地面约4.5 m为宜,跳投抛物线并非一成不变,它因队员身高和投篮距离而变化,因此运动员在跳投训练中,应不断摸索投篮抛物线的规律。
(二) 出手速度与球的旋转把握不好
出手速度是指投篮时球出手一瞬间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经过手腕和手指的调节,作用于球体,得以使球离手向空间运动的初速度。合理的投篮速度取决于出手力量和手腕、手指动作的速率。手腕的前屈或翻转以及手指拔球动作的突然性、连贯性和柔韧性,对取得合理的出手速度,起着关键作用。通常出手角度小,出手点低,则出手速度快。反之则慢。另外,投篮距离与出手速度亦有密切关联,投篮距离愈远,出手速度通常较快。反之则较慢。因此,投篮出手速度的应用,应立足于既要提高出手角度,又要提高出手速度。投篮时球在空中正确地旋转,能够减轻向前的冲力和空气的阻力,使球沿着正确的方向均匀、柔和地飞行。
(三) 身体的平衡与心理稳定性失调
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和全身协调用力,对投篮的命中率至关重要。通过教学中的观察发现,许多学生跳投命中率不高的原因是身体跳投时不平衡,从而造成力量的分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队员尽管身体素质很好,但是跳投时特别费劲,动作很僵硬,大大地影响了急停跳投的命中率。良好的投篮心理是正确动作建立的前提,应排除各种干扰,锻炼意志,增强投篮命中率。
四、 急停跳投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 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
初学者一般先安排非对抗性跳投练习内容,随着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技术的掌握,应加强在教学比赛对抗性中练习。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技术动作尽量不要单个动作练,最好是两三个动作连起来练习,使学生从初学阶段就养成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实用性,为以后的发展与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各班级球队的具体情况、学生的特点,可制定几种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基本战术打法进行教学。例如,战术教学训练应从两三个人的传切配合着手,以熟练传球路线和跑动路线及跑位原则,并对每个战术配合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完成战术配合的最后阶段都要以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结束。当学生熟练地掌握某一投篮战术以后,应及时配合前一次学习的传接球、运球技术或跑步切入的方式进行急停跳投,以系统地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为配合投篮的心理训练,还可以设置障碍或在干扰下进行练习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以提高学生投篮的稳定性和篮球的综合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 持球虚晃突破急停跳投
急停跳投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在运动实践中急停跳投技术,往往不能单一的运用,要和突破投篮、突破分球相结合,以及利用假动作虚晃突然的动作来迷惑对手,继而达到突破投篮的真实意识。持球虚晃突破急停跳投时, 应强化运用假动作的意识。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先有意识而后才有行动。在使用虚晃突破急停投篮这一技术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突破对手后运球急停投篮或上篮,另一种情况是防守人始终保持正常的防守位置,不可能突破对方,于是就采用运一次球后摆脱对方进行投篮,或运一次球迫使防守人后退,进攻队员乘机上步急停投篮,这就缩短了投篮的距离。总之,在进攻中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持球队员首先不要下决心去做一个虚晃动作或某种稳定的投篮球赛,而应根据当时防守人作出的具体行动去作出不同的反应。
(三) 运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
运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是在防守人的左右两边做突破的虚晃动作诱骗对方,使其重心移动,而在其重心移动的瞬间作出其方向相反的突破。例如,运球虚晃急停与急起急停跳投。进攻队员利用运球虚晃突破的假动作超越对手,是使防守人出现判断上的错误而失去身体重心,进攻队员这时向防守人失去重心一侧迅速运球突破急停投篮。在运球起动前,可以表现出漫不经心假象分散和麻痹对手的注意力,然后在对方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运球起动突破对手急停投篮。如果防守人在运球起动的同时立即后撤,并阻止突破路线,这时进攻队员就应立即将运球急起变为运球急停跳投。
(四) 急停跳投的运用时机
所谓急停跳投的运用时机,就是持球突破者利用急停投篮或向一侧做突破的假动作时,使防守者身体重心变化的一刹那,迅速起动突破急停跳投。在急停跳投时能否把握最佳时机,往往就构成了整个跳投成败的关键。运动实践证明,只掌握急停跳投的方法,而没有掌握时机的捕捉运用能力,根本不能使急停跳投达到良好效果。通常时机的运用主要有两类。一是一步急停跳投,它是在快速运动中突然进行的。在接球或运球结束急停起跳时,脚尖一着地立即向上起跳;以突然性的“停”、“蹬”、“举”一拍将球投射出。二是二步急停跳投,它是在完成一步急停起跳动作的基础上,增加左右横移的交叉步起跳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由三个技术动作组成,接球—两步急停—跳投。即在接球过程中,一只脚向前跨出做急停,此时双手快速拿球,紧接着另一只脚迈出脚前掌做抵地动作,当抵地动作结束时快速起跳完成投篮动作。
为了提高急停跳投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急停跳投的同时应开始强调时机运用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捕捉时机运用的能力;把运用时机作为跳投技术的核心进行培养和训练,将脚步动作,投、突、传技术与急停跳投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直到能在实践中准确及时地掌握运用时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实践练习法,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多角度的模拟练习,从量变达到质变的转化,提高捕捉时机的运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以练习脚步移动,用假动作向一个方向跑动,然后突然变向急停跳投提高投篮意识;或利用投篮假动作、传球假动作、半转身假动作等与急停跳投进行组合练习、以提高在复杂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投篮命中率。
总之,急停跳投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动作,它包括急停、起跳和投篮出手三个技术动作环节,并且三者紧密相连于一体。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急停跳投技术,关键在于运用正确脚步和控制好身体重心。只有停得稳,投篮的命中率才有根本的保证,才会有坚实的起跳力,使身体各关节部位的协调合理用力,最后出手拔球使球稳定地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赵诚民.对跳投技术生物力学特征之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3)
[2]卢义锦等.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庞德芳(1959-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编卢海)
【关键词】 篮球急停跳投技术
急停跳投是篮球运动中一项技巧性和实用性很高的技术动作,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技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最为广泛。在篮球教学中,研究急停跳投的技术,丰富急停跳投技术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 急停跳投的生物力学分析
急停跳投是篮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跳投技术整个过程是在极为迅速的情况下完成的,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衔接十分紧密,而每个环节都体现着生物力学的合理运用。广大教师可以依据生物力学原理指导教学训练,并改进急停跳投技术。
急停跳投是由急停、起跳、腾空、出手、落地五个环节组成,而整个技术动作的冲量来自蹬地、摆臂伸臂、腰腹用力以及手腕手指发力等方面。在跳投技术中增大肌肉作用力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增加肌肉的力量,使其在完成跳投技术时能产生一个较大的动力;二是合理完成技术动作。就后者而言,在肌肉力量相对相等的前提下,做动作除应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能将跳投踏跳时人体对地面所做的原动力流畅、连贯地体现在整个动作的各环节中,并结合各环节所发的力,尽量减少在动作途中的分力,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冲量在技术动作中得到发挥。投篮技术最后用力含有内外力的综合能力,内力方面是指腾空接近最高点处于稳定的刹那间迅速伸臂,手腕手指发力将球投出。可以认为篮球在做一个近似的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各种运动参数取决于运动员在球离手前及离手瞬间对球施加力各种要素的总和。整个技术动作中的冲量来自蹬地、摆臂伸臂、腰腹用力及手腕手指发力等方面。外力方面是根据动量定律得出:物体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力的冲量,换言之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而冲量是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和它的作用时间的乘积。下述公式表明,手给球一个冲量,它的数值根据动量定理,数值是作用力(F)和作用时间(t)的乘积。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即F·t=m(V1-V0)整个投篮的动作过程,用力要协调柔和。由于冲量的作用球获得一个动量,这个数值是球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球的质量是个恒量,球所获得出手速度的大小,取决于手给它的作用力大小和这个力作用时的长短。因此,要获得大的动量就必须加大冲量,即作用力和作用时间。但是篮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双方对抗十分激烈,时间是分秒必争。由于比赛的特点所限,常常是急停跳投,通过用增加作用时间的方法来增加冲量。篮球比赛的特性要求,跳投技术需在时间相对不变(尽可能快速)的情况下,用增大作用力的渠道来加大动作冲量,从而获得一个好的上升高度和滞空时间,以及有效的距离来保证原地与跳投的攻击性。
F=因v1=得出
F=
二、 急停跳投的技术特点
(一) 快速性与突然性
接球急停跳投是在快速移动中,用跨步或跳步急停接球,并及时起跳投篮。快速性着重体现在大大缩短了投篮前的准备时间,并能在快速的运球、快速的接球中急停跳起投篮。这一过程自始至终没有明显的停顿。无论在持球突破,运球突破和接球急停投篮时,其急停和起跳两个动作都是相互和关联的,急停的同时也就是起跳的同时,这就把急停和起跳两个环节合二为一,从而大大提高了投篮的快速性。急停跳投突破了一般跳投的普遍规律,它是在做其他技术动作时,突然演变成投篮的技术。急停与起跳之间没有停顿,这就无法表明有任何的投篮迹象。它的一切都是在快速防守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完成的,因此防守无法预先判明这突然的投篮。
(二) 灵活性与多样性
灵活性与多样性体现在急停跳投技能与其他攻击技术有机结合之上,根据场上不同的情况,它能自如地变换成与防守情况相反的各种进攻技术,从而恰到好处地达到进攻的目的。篮球比赛中将急停跳投与运球突破,持球突破、突破分球以及运球、传球、空切等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常常使防守人捉摸不定、防不胜防。此外,急停跳投的举球和出手点都比较高,不易被对方封盖,即使遇到防守人封盖时,也可充分利用空中的伸展以及腰腹肌的力量来完成第二个动作。如躲闪投篮、后仰投篮、滞空投篮以及改变各种出手部位和投篮方式的投篮。
三、 影响急停跳投命中率的若干因素
随着现代篮球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当前投篮技术是向着以跳投为主体的多种方式,多种变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现代高速度,快节奏和强对抗比赛的需要,不仅男学生普遍采用以跳投为主体的多种投篮方法,而且女学生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以急停跳投为主的投篮方法。但学生们由于运动实践不够,都不同程度影响了急停跳投命中率。
(一) 手法与瞄篮点不正确
学生在运用急停跳投技术时常常手法与瞄篮点不正确,正确跳投时持球的手法应该是五指自然分开,用指根以上部位触球,手心空出手腕后屈托球,食指、中指对准球篮,球出手时要求全身协调用力,主要是臂、腕、指协调用力,特别注意用手指控制球,手心不要触球,正确的手法有助于全身协调用力和发挥手腕、手指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急停跳投时以篮圈的中心点为瞄篮点比较好,因为这个目标和球的落点是一致的,容易命中。跳投时要正确掌握球飞行弧线、选择适合的飞行弧线,一般中距离投篮时,应选择中等抛物线,据研究认为4 m距离投篮时,抛物线最高点离地面约3.5 rn为宜,6.25 m以外的跳投抛物线最高点离地面约4.5 m为宜,跳投抛物线并非一成不变,它因队员身高和投篮距离而变化,因此运动员在跳投训练中,应不断摸索投篮抛物线的规律。
(二) 出手速度与球的旋转把握不好
出手速度是指投篮时球出手一瞬间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经过手腕和手指的调节,作用于球体,得以使球离手向空间运动的初速度。合理的投篮速度取决于出手力量和手腕、手指动作的速率。手腕的前屈或翻转以及手指拔球动作的突然性、连贯性和柔韧性,对取得合理的出手速度,起着关键作用。通常出手角度小,出手点低,则出手速度快。反之则慢。另外,投篮距离与出手速度亦有密切关联,投篮距离愈远,出手速度通常较快。反之则较慢。因此,投篮出手速度的应用,应立足于既要提高出手角度,又要提高出手速度。投篮时球在空中正确地旋转,能够减轻向前的冲力和空气的阻力,使球沿着正确的方向均匀、柔和地飞行。
(三) 身体的平衡与心理稳定性失调
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和全身协调用力,对投篮的命中率至关重要。通过教学中的观察发现,许多学生跳投命中率不高的原因是身体跳投时不平衡,从而造成力量的分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有些队员尽管身体素质很好,但是跳投时特别费劲,动作很僵硬,大大地影响了急停跳投的命中率。良好的投篮心理是正确动作建立的前提,应排除各种干扰,锻炼意志,增强投篮命中率。
四、 急停跳投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 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
初学者一般先安排非对抗性跳投练习内容,随着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技术的掌握,应加强在教学比赛对抗性中练习。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技术动作尽量不要单个动作练,最好是两三个动作连起来练习,使学生从初学阶段就养成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实用性,为以后的发展与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各班级球队的具体情况、学生的特点,可制定几种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基本战术打法进行教学。例如,战术教学训练应从两三个人的传切配合着手,以熟练传球路线和跑动路线及跑位原则,并对每个战术配合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完成战术配合的最后阶段都要以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结束。当学生熟练地掌握某一投篮战术以后,应及时配合前一次学习的传接球、运球技术或跑步切入的方式进行急停跳投,以系统地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为配合投篮的心理训练,还可以设置障碍或在干扰下进行练习接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以提高学生投篮的稳定性和篮球的综合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 持球虚晃突破急停跳投
急停跳投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在运动实践中急停跳投技术,往往不能单一的运用,要和突破投篮、突破分球相结合,以及利用假动作虚晃突然的动作来迷惑对手,继而达到突破投篮的真实意识。持球虚晃突破急停跳投时, 应强化运用假动作的意识。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先有意识而后才有行动。在使用虚晃突破急停投篮这一技术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突破对手后运球急停投篮或上篮,另一种情况是防守人始终保持正常的防守位置,不可能突破对方,于是就采用运一次球后摆脱对方进行投篮,或运一次球迫使防守人后退,进攻队员乘机上步急停投篮,这就缩短了投篮的距离。总之,在进攻中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持球队员首先不要下决心去做一个虚晃动作或某种稳定的投篮球赛,而应根据当时防守人作出的具体行动去作出不同的反应。
(三) 运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
运球突破中的急停跳投,是在防守人的左右两边做突破的虚晃动作诱骗对方,使其重心移动,而在其重心移动的瞬间作出其方向相反的突破。例如,运球虚晃急停与急起急停跳投。进攻队员利用运球虚晃突破的假动作超越对手,是使防守人出现判断上的错误而失去身体重心,进攻队员这时向防守人失去重心一侧迅速运球突破急停投篮。在运球起动前,可以表现出漫不经心假象分散和麻痹对手的注意力,然后在对方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运球起动突破对手急停投篮。如果防守人在运球起动的同时立即后撤,并阻止突破路线,这时进攻队员就应立即将运球急起变为运球急停跳投。
(四) 急停跳投的运用时机
所谓急停跳投的运用时机,就是持球突破者利用急停投篮或向一侧做突破的假动作时,使防守者身体重心变化的一刹那,迅速起动突破急停跳投。在急停跳投时能否把握最佳时机,往往就构成了整个跳投成败的关键。运动实践证明,只掌握急停跳投的方法,而没有掌握时机的捕捉运用能力,根本不能使急停跳投达到良好效果。通常时机的运用主要有两类。一是一步急停跳投,它是在快速运动中突然进行的。在接球或运球结束急停起跳时,脚尖一着地立即向上起跳;以突然性的“停”、“蹬”、“举”一拍将球投射出。二是二步急停跳投,它是在完成一步急停起跳动作的基础上,增加左右横移的交叉步起跳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由三个技术动作组成,接球—两步急停—跳投。即在接球过程中,一只脚向前跨出做急停,此时双手快速拿球,紧接着另一只脚迈出脚前掌做抵地动作,当抵地动作结束时快速起跳完成投篮动作。
为了提高急停跳投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急停跳投的同时应开始强调时机运用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捕捉时机运用的能力;把运用时机作为跳投技术的核心进行培养和训练,将脚步动作,投、突、传技术与急停跳投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直到能在实践中准确及时地掌握运用时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实践练习法,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多角度的模拟练习,从量变达到质变的转化,提高捕捉时机的运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以练习脚步移动,用假动作向一个方向跑动,然后突然变向急停跳投提高投篮意识;或利用投篮假动作、传球假动作、半转身假动作等与急停跳投进行组合练习、以提高在复杂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投篮命中率。
总之,急停跳投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动作,它包括急停、起跳和投篮出手三个技术动作环节,并且三者紧密相连于一体。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急停跳投技术,关键在于运用正确脚步和控制好身体重心。只有停得稳,投篮的命中率才有根本的保证,才会有坚实的起跳力,使身体各关节部位的协调合理用力,最后出手拔球使球稳定地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赵诚民.对跳投技术生物力学特征之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3)
[2]卢义锦等.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庞德芳(1959-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编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