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作品中的悲剧因素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xm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心血,每一件艺术作品中都会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快乐,悲伤,甚至更为复杂难以言喻的情感。观众从不同的艺术品中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得到自身情感的升华。本文着重探讨艺术作品中的悲,笔者认为这是艺术作品能够震撼观众心灵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艺术;悲剧;艺术家;背景;创作心态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悲剧观
  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文学、音乐、绘画甚至是建筑都可以表现悲剧情感或者是作者的思想、身份、背景和身处的时代。悲是有深度的,也是有价值的。笔者认为,悲是一种情感,人可以用丰富多变的表情来表现喜怒哀乐,用哭泣表现自己的悲伤。悲,最能让人记忆深刻的感情。悲,不再是人类抽象的感觉,人们学会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悲,来引起众人的共鸣。
  首先要提到的是一种文学形式——悲剧。悲剧追溯到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祀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的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是失去生命,但是他们留给人们的却是希望、理想和激情,也预示着成功、胜利的到来。百度百科给悲剧下了这样的定义: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在戏剧史上,悲剧的题材经历了一个由窄而宽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也由单纯趋向复杂,描写则由外在矛盾伸向内在矛盾。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族史诗,主人公只有超人的神祇、高贵血统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担当。一般说来,那时的人们崇尚英雄悲剧,侧重从国家生活、宗教生活、伦理生活中撷取惊心动魄的场景,表现激烈的感情、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随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才成为悲剧的表现对象。到了近代,悲剧愈益面向现实的、平静的、日常的生活,重视表现人的内在精神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悲剧观中提出:首先,悲剧应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对于悲剧而言,没有题材大小之分,但是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思想意蕴必须是深刻的,有着冲突和矛盾,现实中出现的矛盾、理想都会成为悲剧所反映的内容,悲剧艺术作品不管是长篇巨制还是短小精湛的诗词都会让我们对社会有一定的思考。其次,悲剧主人公必须体现历史的必然要求。悲剧人物可以是上流社会的“大人物”,也可以是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他的任务是体现悲剧因素,实现自己的悲剧价值。再次,关于悲剧效果问题。悲剧有着自身的正面价值,正面价值的毁灭必然是震撼人心的。从悲剧效果来看,悲剧人物虽死犹生。这就是艺术中向世人展现的悲剧。悲观主义大师叔本华认为人的出生就是一个悲剧。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一个完美的时代,就算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也不是完美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也是人类悲剧的开始。在原始时代,人类因为饱受饥寒之苦而悲痛、挣扎。在阶级社会却迎来了更加残酷的现实,要承受因为争夺天下而引起的种种的战争。很多诗人为人们勾画了一幅幅美丽的仙境。陶渊明的桃花源向世人描绘了一个美丽、与世无争、快乐的人间天堂。对他而言,这个悲惨的世界,人力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寻求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人类最大的悲剧不是沉浸在金钱中无可自拔,不是孤独一人仰望星空,不是被生活所迫无依无靠,而是未知。未知是真正的悲剧,人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事,尽管未知有时候也是一种惊喜,但是这里面也含有一丝的不安与害怕。人可以掌握自然规律,但是却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定经历的,也是无法改变的。任何事物中都含有悲剧因素,“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悲剧因素使人产生悲天悯人的情感,艺术作品中的悲剧因素会引起观众内心潜藏的怜悯情感,为艺术中的悲伤而悲伤,为艺术中的流泪而流泪。艺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悲剧因素也扩展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东方艺术作品中的悲剧因素
  很多伟大的艺术是在苦难中诞生的,艺术家必定经历了沧桑、别离、颠沛或者是穷愁,然后才有了大彻大悟,因此也有“怨极识真”的说法。这不是偶然的,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命运多舛的。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有着悲惨的命运,所以创作的诗词歌赋中也渗透着深深的悲剧因素。李煜一夜之间由一代君王变成阶下囚。“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生活环境的变化,身份的变化,亡国的切肤之痛却成就了他流传千古的佳作诗篇!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李煜创作出了大量作品。多少的愁苦、悲情全在诗词中体现。正是因为李煜的遭遇是悲惨的,所以在他的言辞中也充满了悲情因素。苦难多舛的命运,造就巅峰的艺术!李煜留给世人的不是欢乐,而是那一时代的无奈与悲伤!帝王中可以没有李煜这个皇帝的存在,可是在诗人中如果没有了李煜,那将是文学史的缺憾!还有唐代诗人李白,由年少的轻狂到仕途的不得志,满腹的才华不能被君主所赏识,悲愤至极,只能寄情于山水诗词歌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好潇洒、狂傲、豪放的诗句!因为看透了政治的黑暗与腐化,所以无奈、愤恨、悲苦,五味杂坛的感受涌上心头!所谓悲愤出诗人,正是如此。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都是以追求美为核心,作品风格清新自然,纯真脱俗,还带着点点哀愁,这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他年少的孤独寂寞和极度渴望得到甜蜜爱情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一种思想就是“悲即美”。在作品《伊豆的舞女》中有着川端康成的纯真爱恋,但也预示着这段爱情的悲伤结局。没有结果的爱情是伤神的,最后与舞女的别离是无可奈何,这样的悲剧结局是早就预料到的。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作家,他一生都在追求美,崇尚美。他把悲从属于美,又使美制约着悲,向世人展示着纯真悲哀美的世界。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也对人生无常的感伤毫不掩饰。作品中把美和悲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美且悲的独特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艺术作品中的悲,悲的让人心痛,悲的让人陶醉,也悲的让人深思。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把悲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现了出来,那忧伤的旋律深入到每个听众心里。音乐艺术中的悲剧因素就是现实。在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会想到故事情节,会因为故事的悲剧结局而伤心,同时,也会由音乐想到与自身相关的一些不愉快的记忆,感同身受。艺术中的悲剧因素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与真正的悲接触时,内心的感受是一种复杂又难以琢磨的审美感受。在这种审美感受中,那是恐惧、绝望、害怕和内心的欢喜与渴望交织在一起,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提升到一个崇高的境界。孔子曰“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嵇康在《琴赋》序中云:“称其材干,则以危若为止;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所有的情感都在一段段旋律中体现出来,悲透人心。人生多忧患,“不如意事常八九”。就音乐而言,音乐实践反映于审美意识领域。春秋战国时期悲歌、悲乐己大量涌现,到了汉代,更是大江南北、举国上下所唱所奏多为悲歌悲乐,不仅汉乐府多悲歌,《古诗十九首》全是悲歌。而且,《史记》、《汉书》所载音乐史料也以悲乐为多,进而出现了“知音者乐而悲之”的思想,即不仅肯定悲乐,还认为悲乐更美更感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社会状况是紧密相连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发展不平衡,上层社会的糜烂生活和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政治的不得意,经济的不发达,使得文学艺术家们倾向于用靠艺术作品来抒发内心的复杂感受。
  三、西方艺术作品中的悲剧因素
  提到西方艺术作品中的悲剧因素,首先想到的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三大悲剧: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生存悲剧。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有些悲剧则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命运悲剧!最典型的命运悲剧就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被预言杀父娶母,尽管从小被父母遗弃,但是长大后还是摆脱不了杀父娶母的悲惨命运!最后,俄狄浦斯王发现了自己的罪孽,亲手剜目,并自我放逐,其母自杀,以息城中灾难,以一人之身,承担起全城之罪罚,满足了公义伦理和慈爱的定义。古希腊悲剧表现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为悲剧,悲剧的冲突成为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产生是现实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与民族心理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当悲剧精神开始发光时,社会的不完美开始得到揭示,苦难的警钟开始敲响,人开始对抗命运,开始反对神,也开始了对自我的挑战!
  莎士比亚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他的名剧《罗密欧与茱丽叶》与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因为两家的世仇而导致一对相爱的恋人不能够在一起,最后阴差阳错共赴黄泉。悲剧的结局展示了那一时期人们面对社会矛盾,悲苦、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不仅仅是文学,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或多或少的渗透了悲剧因素,而这些悲剧因素与艺术家本身以及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句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伟大音乐家莫扎特,一生都在贫困的生活中挣扎,还因为出众的才华而招来妒忌,死时年仅35岁,却连一座坟墓都没有,但他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传颂至今的音乐作品!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梵高,一生都接受弟弟的资助而过活。他痴迷于绘画,可是在生前他所有的作品都不被世人所接受,这对于一个把所有理想都寄托于绘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和无奈!他精神分裂,他开始自残,最后一步步走向死亡,在梵高死后,他的作品才得到认可。这是令人心痛的事情,这也是艺术界的损失。梵高把情感表现在画中,所有的悲剧情感都有所体现,那张《自画像》,暗含了多少血泪和辛酸!
  悲剧因素是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很多最巅峰的艺术都是艺术家在身心受到挫折遭受苦难时所创作的。这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血泪结晶。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感受到强大的悲剧震撼力。或许可以说,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文学艺术永远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之一!
  参 考 文 献
  [1]朱印海,孙庆珠.马克思文艺理论发展史纲[M].金陵书社出版公司,1993
  [2]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凌继尧.中西悲剧比较研究浅见[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7)
其他文献
党建与企业文化存在共生性和相关性,党建工作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导引和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提升党建工作来引领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途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理念很难跟上现代科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方面以纸和笔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需求。目前高职高专会计已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及其附属物正在经历一段大规模的更新和结构性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工业主体逐渐消亡、湮灭,并导致同等数量级的工业遗产面世,成为历史中曾经的辉煌与灿烂的见证。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工业遗产,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兴盛于21世纪初的全球。1955年,英国最早的倡议者Michael Rix在一家《业余历史学家》杂志中发表了题
期刊
目的 总结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者6例,年龄(43.8±10.6)岁.合并的心内畸形包括升主动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存在不重视语文教学的现象,语文课处于副课地位,没有引起学校和教师足够的重视,中职生语文素养迅速下降,影响了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加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企业之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煤矿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为了最大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不仅在巨核细胞增殖、成熟和血小板产生中发挥主要的调控作用,而且参与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调节。TPO与其受体c-Mp l结合后,c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很大,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重视自身产品的实力,还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实行成本较低,但是效果却十分显著,是新时期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多解性是很正常的,所谓“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情而自得”。确实,正确的答案并非只有一个,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阅历、文化积累不同,看法结论也就不同。本文通过《荷塘月色》教学过程三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意在学生和课文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最终得出他们能理解的、自己的结论。  关键词:《荷塘月色》 主题思想 多解性  《荷塘月色》状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