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竹混交造林的技术和操作要点分析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杉木、毛竹混交造林的方法,可以实现林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林业增产,促进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文章介绍了杉竹混交造林技术以及杉竹混交造林操作要点。
  关键词 混交造林;技术;操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68-01
  杉竹造林的主体是的杉木,竹子是起补助作用,杉竹造林在丘陵地带的红壤区比较合适。10年以内可以将杉木砍除,林种就变成了毛竹林,因此不需要重新造林,节省了将近十年的竹林种植的时间,可以极大地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杉竹混交造林技术
  1.1 杉木整地造林
  地点宜选择在条件较好、坡度小于25°、土地深厚的山地地区,采用现代机械挖土机全面翻垦造林地,翻垦深度一般为
  50 cm~70 cm,清理干净人工将造林地内杂物。株行距为
  1.3 m×1.7 m,造林密度为4?500株/hm。栽植选用采用良种壮苗,苗木栽植前进行一定处理,在苗木根部蘸上一些混有钙镁磷肥的泥浆。苗木栽植时不能窝根,根部深度宜高出原土2 cm~3 cm。6~7月抚育管理,在上坡距苗木根部10 cm处,施钙镁磷肥约250 g/株。杉木造林时,尽量做到适地适树。要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谷地、山洼山窝坡下营造杉木林,别的部位营造阔叶树林或者松林,使之呈块状、片状或带状的镶嵌混交,有利于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发展和水土保持。
  1.2 杉木幼林的抚育管理及首次间伐
  杉木造林之中能够间种黄豆和花生等农作物,从而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如没有间种农作物,在造林后的前面2年每年需要抚育2次,抚养时间分别是每年的6~7月和9~10月。造林三年后的6~7月再进行一次抚育,杉木林分基本郁闭。杉木林经过6~7年的生长,其分郁闭度能够达到0.9以上,自然整枝接进或达到树高的1/3、胸径平均为8 cm~10 cm,这时可以进行首次间伐。间伐时采用机械方式进行间伐,间伐的强度约为50%,也就是隔1株杉木间伐1株杉木,株行距在间伐后为
  1.7 m×2.6 m,杉木保留2?250株/hm左右。间伐穴施钙镁磷复合肥500 g/穴,并用土填平,防止积水对杉木生长造成影响。
  1.3 套栽毛竹
  杉木首次间伐或者第二次间伐当年的冬季或第二年的春季选择一至二年生、健壮无病虫害、开枝低、胸径4 cm~7 cm的毛竹作为母竹。在杉木林间伐后,按株行距宜5.2 mx5.2 m,也就是栽植毛竹大约375株/hm。母竹挖取时在离母竹基部30 cm以外开挖,找到竹鞭,来鞭保留20 cm~30 cm,去鞭30 cm~50 cm,然后把竹蔸的四周掏空,宿土尽量多带些,不能摇动竹干。母竹挖出后削去母竹竹梢并保留3~5盘枝,母竹要当天挖当天栽,运输距离不宜过长。整地挖大穴(160 cm×80 cm×50 cm),栽竹时,先均匀的在穴内撒氮磷钾复合肥或者饼肥0.5~1.0 kg/穴,再回填1层表土然后压实,最后放人母竹,栽植深度要高出原宿土表面3 cm~5 cm左右,然后将根蔸四周填土踩实,让鞭根和土壤密接,但是不能踩踏和敲打鞭根,竹杆基部以“馒头形”填土,用枯枝落叶将根部覆盖,有利土壤保墒。杉木林内部空气湿度较大,气温比空旷地要低,夏天避免了阳光的直射,可以降低毛竹叶面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毛竹造林的成活率,使毛竹生长旺盛。
  1.4 后期管理
  杉木间伐后经过3~4年生长,林分郁闭度达到0.9以上需要进行第2次间伐,与首次间伐强度、方式相同。保留1?125株/hm左右即株行距为2.6 m×3.4m。杉木主伐年龄为18~20年,此时毛竹造林已有8~12年,竹林密度为株2?250~3?000株/hm。杉木主伐后,毛竹经过2~3年恢复就能采伐。
  2 杉竹混交造林操作要点
  2.1 苗木选择与起运
  2.1.1 杉苗选择与起运
  杉苗选用一年生的良种苗较为适宜,苗木的质量和规格要“筷子粗、菊花头、紫红色”。“筷子粗”是要求杉苗粗壮,一般径为0.3 cm,苗高要求30 cm以上;“菊花头”是指杉苗顶端要有分叉,不能是独杆苗;“紫红色”是指杉苗的颜色为紫红色,这类的杉苗造林后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成活率较高,同时起苗到栽植不能超过3d。
  2.1.2 母竹选择与起运
  母竹选择对造林成活和造林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母竹年龄太小,竹鞭太嫩,其发根能力较弱,成活率低,母竹年龄过大,竹鞭已开始衰老,成活率虽然高,但发笋能力较弱,成林较慢;此外,母竹过小,造林效益慢,母竹过大,挖掘栽植难度大,影响成活率。因此母竹年龄应选二年生,胸径粗细以大约3 cm~5 cm为宜。此外母竹分枝过高的难栽植,成活困难,应选择分枝低,最好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林缘竹。母竹得起运也直接影响着造林成活率。起苗时要根据母竹第一盘枝的大致方向判断竹鞭在地下的走向,在母竹基部0.5 m处开挖,找到竹鞭并将其斩断;来鞭约保留0.3 m长,去鞭保留0.7 m长,要求保留l~4个健壮的笋芽,然后把挖出母竹;挖掘时不能摇动竹杆,以免损伤杆柄及“螺丝钉”而影响成活;在母竹挖出后要留枝3盘,然后砍去顶梢,要注意切口平滑,近造林并且及时栽植,切口可以不包扎,如果远距离运输切口就必须包扎;搬运过程中,需要保护好竹鞭、笋芽以及“螺丝钉”,尽量避免风吹日晒,远距离运输要适当采取遮盖措施,防止失水。母竹挖掘后必须及时栽植,当时起苗,当时
  栽植。
  2.2 栽植技术
  2.2.1 杉苗栽植技术
  栽植杉苗时要做到“深栽、根舒、不反山”。“根舒”也就是覆土必须细致,防止衫苗窝根;“深栽”是指栽植深度以苗茎入土本苗的三分之二;“不反山”是指苗尖向山下土下栽植。   2.2.2 母竹栽植技术
  毛竹是浅根系植物,怕积水,栽植深度必须适宜,栽植深度太深,底层土通气不良、温度低,对出笋和走鞭不利,容易造成烂鞭,栽植过浅鞭根裸露在外,容易被风吹倒。所以栽植时先要将栽植穴回填约10 cm厚的细土,然后把苗放人穴内,让母竹鞭根舒展,用细土把母竹周围和底部填实,母竹的入土深度一般比原入土部分深3 cm~5 cm左右,填土过程中不能乱敲乱踩竹鞭,避免造成伤鞭伤芽;坡度较大或者当风的坡面以及母竹比较高大时需要用杂木棍进行支架固定,防止其被风吹倒,从而确保造林的成效。竹子的主要产区,除太寒冻的天气和大伏天外,都能够进行小规模近距离的栽竹;大面积的栽竹通常在每年的11月至2月份进行,此期间竹子生长比较缓慢,挖母竹对竹林影响相对较小,且造林成活率高。经过多年的试验表明,移栽母竹的成活率在3月上中旬是最高的,但由于大面积造林移栽母竹用工耗时太多,时间太紧迫。
  2.3 幼林抚育管理
  2.3.1 垦复
  造林成活后的当年冬季,需要对已垦复的带状林区继续垦复并且间种一些矮杆作物,一方面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根系的生长。2a后再对未垦复区进行垦复并间种作物,这样循环垦复,直到林地郁闭。
  2.3.2 管护
  新造林必须要有专人看管,林地禁止放牧,以免影响成活率,切忌让牛羊入林地碰伤母竹。
  2.3.3 除萌
  生长旺盛的杉木林,3a后树杆基部长出部分萌条,应及时将萌条抹除,促进主杆的生长。
  2.3.4 号竹钩梢
  每年要对新竹号竹,号竹时通常要用油漆标明编号和年份。同时也要用专用的钩梢刀钩除新竹的尾梢,切口大小以直径宜为
  3 cm~5 cm。钩梢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雪压倒伏。
  2.3.5 伐除老竹
  “砍三留四”伐竹原则伐除老竹。竹林一般有大小年的区分,习惯一度是指一个大小年(2a)。一度竹为新竹,二度、三度竹主要为发笋竹,而四度以上的竹年龄偏老,鞭根老化,是竹林的营养消耗者,所以生产上一般留三度以下的竹,砍四度以上的老竹。竹林内因鞭根较多,老竹砍伐后应将竹蔸劈开,老竹鞭挖断,促其腐烂,防止土壤板结。
  3 结束语
  采用混交造林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森林土地资源,为林业生产,促进当地经济林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通过当地的实践表明,杉木、竹造林的经济效益的产生是相当大的,增长了地方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方静杉木毛竹混交林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8,05.
  [2]黄秀美杉木毛竹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01.
  [3]郑郁善.南方山地红壤区杉木毛竹复层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03.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积极引进任务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优化英语课
美国格莱斯通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构建来自胚胎心脏细胞的全功能心脏所需成百上千个遗传“开关”的精确顺序和计时,提供了关于一些形式的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基础的线索。这一研究在线发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来自格莱斯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BenoitBruneau博士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采用干细胞技术、新一代DNA测序和计算工具拼凑出了心脏如何成为心脏的“基因组蓝图”。这些研究结果为战胜如
工程项目投标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从确定工程投标的影响因素入手,确定了灰色关联决策的目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目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决策的投标项目
本文通过对6kv配电所真空断路器不能正常合闸的故障分析,不同问题,不同对待,有针对型的对故障进行了解决,对此两例真空断路器不能正常合闸的解决具有代表性。
实践操作(莫金燕/摄)  近日,2012年广西科技馆南宁市教师志愿者团暑期工作会议在广西科技馆举行,近60名教师志愿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对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教师志愿者团的工作做了回顾和总结,并对教师志愿者团工作及科学工作室暑期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安排,重点围绕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会议对志愿者团工作提出期望和建议,在“大联合、大协作”模式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已经越来越常见。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摘?要 首先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及生态盈余的概念及计算模型,然后阐述了生态足迹法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最后结合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  关键词 生态足迹;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 X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169-01  现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环境承载力分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