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托管教育亟待规范完善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myu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托教机构的管理运营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政府管理机构对其运营实施监管。二是托管条件差,环境卫生、食品、消防安全难以保障。三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多为年纪较大的家庭主妇或自由从业者,托管托教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留守儿童校外托管服务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校外托管机构数量迅速增加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缺失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留守儿童托管教育工作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途径。让农村留守儿童在规范有序的托管托教机构学习生活,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既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也能让父母放心在外打拼或在家发展生产。
  政府主导抓监管。整顿规范社会资本进入学生托管托教市场的行为,制定出台学生托管托教机构管理办法。明确申办审批制度,规定从业人员资质和房屋、设施、师资、活动场所等条件,核定托养对象、收费标准,严格准入机制。明确监督考核制度,设立科学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工商、教育、公安、卫生、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日常监管,严处违法违规行为。明确奖惩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年度考核结果,对考核优胜的托管托教机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鼓励规范办托。
  社会支撑促规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如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民办学校、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依托学校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托教服务机构,或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家庭、学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强化村(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服务功能,加强与学校、家长的联系和信息互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加强亲情交流提供便利。
  学校示范重引导。着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布局,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需求,并适当延长农村留守儿童留校时间。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增设心理咨询室、娱乐设施、体艺器材,加强农村儿童活动场所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托教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寄宿制学校教职工值班制度,适当增加寝管员,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促进学生寝室管理科学化、人文化、安全化。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本文据作者在省政协“破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难题”月度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内容有删减,未经本人审阅)
其他文献
最近,福建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方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擘
期刊
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起,至2006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止,贫困民族地区因财力薄弱,在教育投入上连续20年欠账,虽然之后对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由中央和省按比例分担的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短短10年尚无法补齐历史欠账,仍然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距较大、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整体性超编与
清江外国语学校是恩施州民办教育领域中规模最大、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一所五星级学校,现有恩施总校、利川分校两个校区。恩施总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共102个教学班,有学生4876人,教职工531人;九年一贯制利川分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880人,教职工158人。办学10年,学校共向社会提供了12282个学位,送走了6526名初、高中毕业生,硬件建设投入加上学校运转经费(含教职工工资),共替代政府公共
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与教育协调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自身实力和财力有限,教育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制约了教育快速发展。以长阳为例,全县近十年来教育经费投入累计达1亿元以上的缺口,其中既有历史债务,也有教育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县级财力无法短期内化解债务,其他县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历史债务。因此,国家和省要把普高、中职学校的历史债务纳入政府债务,出台具体政策,如同当年化解普九债务
教育家是怎样炼成的?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成长轨迹,比较显见的有两大特征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所有的教育家都是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特定背景下的产物,都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取得了被社会公认的杰出成就。陶行知一生远离功利,以平民教育思想为基础,将当时中国的现实发展需求与教育事业结合起来,以“乡村教育为建国要图之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的创造之功。苏霍姆林斯基秉持“不让任何一颗心灵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形成历史性交汇,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迎来重大契机.嘉
期刊
时下,“核心素养”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词。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体现?  核心素养的意涵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2014年4月,教育部颁
什么是“智慧教育”?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说,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环境,让师生能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为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人才。  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
为了更好地破解择校热,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教育局经充分调研,以区三中、四中两所学校为试点,成立开发区初中第一学区,进行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  在近两年的学区化办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第一学区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生、共同发展、彰显特色”的工作目标,从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校本研训、教育科研、德育活动、教学评价、教师激励、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