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公务员精神之于政府服务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亟须强化公务员自律精神、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伦理道德建设等,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公务员队伍,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渐趋人意。
关键词:公务员精神;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公务员精神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一)公务员精神可促进提高服务型政府自身效率
公务员的工作态度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人民服务、让人们满意也正是政府部门的目的所在。政府工作人员如果时刻拥有服务付出的精神风貌,能够使政府组织时刻保持蓬勃的生命力,人民满意了,认可了,拥护了,必然就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从而也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二)公务员精神是有效联系政府与公众的纽带,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要管理国家事务和各种社会事务,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需要公务人员的工作表现来维持,所以公务员作为国家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依法履行公职,提高个人自身精神觉悟,做到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有意义的事,让人民满意的事,成为公民与政府值得信赖通信员。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状态必然会带来政府效率的提升,良性循环更可以促进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信任。
(三)公务员精神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动力,是构建和谐美好新社会的需要
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必须把公民的意志放在首位,并确保公共利益得以实现。我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新阶段,公务员是政府各项工作的执行者,他们是否具有公共精神,将决定着政府在新社会、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现阶段干群关系已经处于紧张时期,处于转型期,政府不能再吃老本,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塑造公务员精神,使公务员各方面能力与时代共进步,推动美好和谐社会的大跨步前进。
二、公务员精神现状
如今很多社会企业中,服务意识很普遍,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工作人员的潜意识,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受众效果很明显。在政府组织中,公众满不满意,政府是否很谨慎?这需要我国政府组织中的公务人员去传递和改进。显然随着社会进步,物欲横流,很多政府组织公务员禁受不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放纵和迷失了自己,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例如许多地方基层政府组织公务员,直接接触公民的工作人员,不能以人民公仆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而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积月累,工作状态走了下坡路,对接受政府服务的公众缺乏了耐心,激发了公众的不满,极大地损伤了国家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使公民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不是一个或几个人所能承担的,需要大量的人才共同努力,同心同德,相互促进才能达到目的。新中国建立之初“鱼水之情”的干群关系不免令人生羡,这从侧面体现了如今的干群关系出现的问题,干群之间已然出现了嫌隙,甚至互不信任。当时历经了解放中国的各种残酷战争能取得胜利,靠的是人心向背,因此中国的各项政策绝不能脱离群众,中国的发展与日俱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今的社会主义美好新生活一样需要加强干群关系的建设,不能再吃之前战争时干群关系的老本。所以一定要加强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素质的培养,尤其要从根源思想上强化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在实际中解决问题。
三、强化公务员精神,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力措施
(一)加强公务员自律精神
公务员从事的是一种掌握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特殊职业,涉及的是有关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在组织管理中,不论多么好的外部性制度,如果不能转化为具有内部性的自律机制,那么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就难以得到保证。强化公务员的自律意识,这是实现自律的主观保障,这就要求政府组织公务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和国家法律,把手中权力的运用严格限制在合理合法的界限内,防范权力的人为泛化与扩张。同时,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及时有效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具体的领导决策活动中进行严格的自我监督与自我约束,实现自我言行与社会公众利益的有机统一。
(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徒法不足以自行”,无论如何完善的法律,如果没有得力的执行,也是一纸空文。这当然需要完善的公务员制度作为基础,如公务员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励制度、义务权利规范、伦理制度等。健全公务员法,奖惩分明,各种制度与原则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人事管理制度现代化、科学化,更新公务员任用、考核、奖励的标准,清除公务员认识制度中的不正之风,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务人员积极性的作用。总之,任何制度都绝对不能停留在书面,尤其是公务员惩戒褒奖制度,对塑造公务员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公务员伦理道德建设
制定公务员伦理法,建立专门的公务员伦理审查机构,还要加强行政道德教育。必须结合时代、现实的需要,从公务员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更有效的培训方式,激发其学习的动力,还要引导公务员逐步树立“公民本位”的服务行政观。要保证和加强公众监督,推行政务公开,促进电子政府建设,政府信息发布制度逐渐完善,增强角色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并落实完善信访制度。其次,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虽然当下社会中,网络信息也具备一定的失真性,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切的信息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正确认识、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冷向明.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模型、标准体系及建设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杨杰.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2009,(8).
作者简介:贾玲艳(1988–),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公务员精神;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公务员精神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一)公务员精神可促进提高服务型政府自身效率
公务员的工作态度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人民服务、让人们满意也正是政府部门的目的所在。政府工作人员如果时刻拥有服务付出的精神风貌,能够使政府组织时刻保持蓬勃的生命力,人民满意了,认可了,拥护了,必然就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从而也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二)公务员精神是有效联系政府与公众的纽带,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要管理国家事务和各种社会事务,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需要公务人员的工作表现来维持,所以公务员作为国家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依法履行公职,提高个人自身精神觉悟,做到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有意义的事,让人民满意的事,成为公民与政府值得信赖通信员。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状态必然会带来政府效率的提升,良性循环更可以促进公民与政府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信任。
(三)公务员精神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动力,是构建和谐美好新社会的需要
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必须把公民的意志放在首位,并确保公共利益得以实现。我国现在处于社会发展新阶段,公务员是政府各项工作的执行者,他们是否具有公共精神,将决定着政府在新社会、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现阶段干群关系已经处于紧张时期,处于转型期,政府不能再吃老本,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塑造公务员精神,使公务员各方面能力与时代共进步,推动美好和谐社会的大跨步前进。
二、公务员精神现状
如今很多社会企业中,服务意识很普遍,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工作人员的潜意识,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受众效果很明显。在政府组织中,公众满不满意,政府是否很谨慎?这需要我国政府组织中的公务人员去传递和改进。显然随着社会进步,物欲横流,很多政府组织公务员禁受不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放纵和迷失了自己,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例如许多地方基层政府组织公务员,直接接触公民的工作人员,不能以人民公仆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而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积月累,工作状态走了下坡路,对接受政府服务的公众缺乏了耐心,激发了公众的不满,极大地损伤了国家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使公民对政府失去了信心。
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不是一个或几个人所能承担的,需要大量的人才共同努力,同心同德,相互促进才能达到目的。新中国建立之初“鱼水之情”的干群关系不免令人生羡,这从侧面体现了如今的干群关系出现的问题,干群之间已然出现了嫌隙,甚至互不信任。当时历经了解放中国的各种残酷战争能取得胜利,靠的是人心向背,因此中国的各项政策绝不能脱离群众,中国的发展与日俱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今的社会主义美好新生活一样需要加强干群关系的建设,不能再吃之前战争时干群关系的老本。所以一定要加强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素质的培养,尤其要从根源思想上强化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在实际中解决问题。
三、强化公务员精神,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力措施
(一)加强公务员自律精神
公务员从事的是一种掌握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特殊职业,涉及的是有关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在组织管理中,不论多么好的外部性制度,如果不能转化为具有内部性的自律机制,那么组织运行的有效性就难以得到保证。强化公务员的自律意识,这是实现自律的主观保障,这就要求政府组织公务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和国家法律,把手中权力的运用严格限制在合理合法的界限内,防范权力的人为泛化与扩张。同时,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及时有效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具体的领导决策活动中进行严格的自我监督与自我约束,实现自我言行与社会公众利益的有机统一。
(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徒法不足以自行”,无论如何完善的法律,如果没有得力的执行,也是一纸空文。这当然需要完善的公务员制度作为基础,如公务员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励制度、义务权利规范、伦理制度等。健全公务员法,奖惩分明,各种制度与原则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人事管理制度现代化、科学化,更新公务员任用、考核、奖励的标准,清除公务员认识制度中的不正之风,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务人员积极性的作用。总之,任何制度都绝对不能停留在书面,尤其是公务员惩戒褒奖制度,对塑造公务员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公务员伦理道德建设
制定公务员伦理法,建立专门的公务员伦理审查机构,还要加强行政道德教育。必须结合时代、现实的需要,从公务员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更有效的培训方式,激发其学习的动力,还要引导公务员逐步树立“公民本位”的服务行政观。要保证和加强公众监督,推行政务公开,促进电子政府建设,政府信息发布制度逐渐完善,增强角色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并落实完善信访制度。其次,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虽然当下社会中,网络信息也具备一定的失真性,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切的信息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正确认识、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冷向明.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模型、标准体系及建设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杨杰.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2009,(8).
作者简介:贾玲艳(1988–),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