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小型漂浮建筑设计研究r——以“Floating House”国际竞赛获奖作品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陆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下,满足人类水上生活需求、对城市与环境发展有较强适应性的漂浮建筑将成为未来人居方式的新形式.文章以“Floating House”国际竞赛获奖作品“萍·聚”为例,探索既能缓解人口压力,又能净水除污、保护生态,同时又具有中国地方文化特色的可移动式小型漂浮建筑设计策略.
其他文献
中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高质量发展阶段,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联系日益紧密,成为解决城市问题、激发城市活力、促进经济繁荣、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推手.文章以乘客行为为切入点,提出基于录像视频观察法探析轨交与商业连接空间的研究思路.以杭州凤起路站地下商业街为例,分析乘客出行行为在连廊式连接空间中的具体反映及现状问题,并提出在完善信息类服务设施和提升功能空间两个方面的策略建议,为连廊式连接空间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基于理论研究,国内外案例分析和现实,总结地铁站点与大型商业建筑的衔接空间布局形式,继而提出衔接空间设计策略.结合杭州庆春广场的工程实践,对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铁站点的空间衔接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及应用,着重从人流动线、人流引导、消防分区和疏散设计、空间环境营造、分期建设及技术措施等要点,提出了衔接空间设计改进的相关策略.
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特征与内涵的乡村景观正面临着消失与趋同等多种问题.文章基于适应性视角,参照乡村历史理论中相互关系概念框架提出两种乡村遗留地景更新策略,分别为基于空间组织的适应性更新策略与基于地景暗示的适应性更新策略.同时通过两个现实案例的解析,探讨两种更新策略的现实可行性.
医疗建筑作为能耗较高的建筑类型之一,其能耗主要集中在空调能耗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医疗建筑设计逐渐开始考虑节能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但对于医院的节能改进大多数集中在医院公共空间部分.文章以合肥某医院开敞式医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医街进行物理环境实测,分析医街热环境现有状况,提出优化策略.
文章结合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设计回顾,从设计理念、规划原则、建筑风貌特征及主要建筑物设计四个方面阐述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的校园规划,融合新古典风貌特色的校舍和水秀林茂的江南环境,创造出校园历史文脉传承与自然气息相辅相成的校园.
文章基于美学与审美文化基本理论,着眼岭南庭院的审美特征——务实、外向、生态、时尚,试探现代岭南园林的个性之处,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形式与审美文化.文章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审美价值,以期在更深层面上窥得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的传承.
通过对哈尔滨的气候环境、区域内宿舍的基本建筑信息、建筑形态等进行调研分析,并通过广泛发放问卷,得到高校宿舍使用者的主观感受,文章对使用者在热感觉、湿感觉、光环境主观感受以及总体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秋季宿舍热环境主观感受在热感觉、湿感觉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等方面不高,居住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为了解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本科教学发展情况,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相关文献从发表时间、发文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和归纳,研究本课程发展趋势并结合本校教学,总结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今后在行业内的发展情况,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教学评估,以期为以后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本科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文章以浙东运河沿线水乡聚落(安昌古镇)为对象,从实地调研和文化景观视角开展街巷空间的内涵挖掘与认知评价研究,分析其在类型构成、空间分布、功能特征、尺度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针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特色认知、拍照意愿、满意度评价等方面了解街巷空间在古镇聚落文化景观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对沿运水乡聚落街巷空间特色与价值的挖掘与分析,进一步促进运河沿线历史遗存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在乡村振兴工作的背景下,为提高乡村人居环境的质量,乡土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亟须梳理与总结.文章以设计实践项目为例,对广东侨乡村落的乡土景观设计手法进行探讨.在分析项目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类型乡土景观设计与营造方式,分别是低干预策略、朴门永续设计、文化传承表现以及参与式建造,并且对我国乡土景观设计提出一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