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就两位教师教学“染”字的情况而言,如果单看这一个字的教学效果,当然是第一位老师更有效一些:好好的一块布,不要被一点墨给糟蹋了,说得简洁明了,也富有童趣.rn但是笔者认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两位教师教学“染”字的情况而言,如果单看这一个字的教学效果,当然是第一位老师更有效一些:好好的一块布,不要被一点墨给糟蹋了,说得简洁明了,也富有童趣.rn但是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不能只看一个字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只把眼光囿于教孩子记住某个字的字形,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识字、记字的能力.还是以“染”字为例,孩子为什么容易把这个字写错?主要原因就在于与“染”字结构相似的字如“梁”“粱”等,其右上部分的“九”都有点,这对学生的记忆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丸”这个部件也经常出现在一些汉字中,如“熟”“执”“热”等,这些字中的“九”为什么要加点呢?自然又给孩子的记忆增加了难度.“一点墨水”的故事教孩子把“染”字记住了,那以后碰到那些要加点的字该怎么办呢?又该怎么给每一个汉字编上一个有趣又好记的故事呢?
其他文献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rn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rn(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
师: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唐朝有个叫汪伦的人,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特别想和他成为朋友,就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道:“李白先生,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请您到我们这
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部分课堂教学,并对所有32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其中特别关注背诵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发现这32节课中把背诵
课堂上什么最吸引学生?是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从何而来?怎样的疑才能促使学生有所长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其法有二。一设疑:追求“变
从古到今,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伟人,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一个人的成才应该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结果.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是很突出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认知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如
每个人生都会有冬天,当春真的来了,冬就化作了动情的泪水,轻柔地润湿着春的脚步.经过漫长的10年储备,我迎来了专业成长的春天.2003年11月,在江苏如皋市教学竞赛中,我获得一等
相逢:遥有暗香来初识朱玲芹是在2010年我刚到江苏无锡工作不久,她作为南长区教研室主管语文的副主任到学校来进行学期初的视导。她安静地坐着,听着,没有任何言语。这时的朱玲
一位教授曾撰文建议一年级教材中“果”字的教学:根据象形字“象物之形”的特点,依照古文字的线条,绘出“物之形”,即将甲骨文和篆文的“果”字画出展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