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传统体育精髓的可继承性探究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t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改革中,新思想新理论层出不穷,但在改革中却忽视了传统体育的作用。新形势下,传统体育的精华部分仍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传统体育相关理论,找出传统体育的精髓,旨在教改进程中传承精华,促进发展。
  关键词:传统体育 改革 继承 教学
  
  1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传统体育确实在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但在长期发展中,传统体育已经形成了一种较完整的,具有典型意义且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方面有它优越的一面。在教学改革中,传统体育就必定有其可借鉴性和可继承性的因素,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可继承性因素分析
  
  正确认识体育教师传统体育教学行为的优势和弊端,寻求一种继承基础之上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
  本文就此仅对课程结构设置、体育教学形式、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课程结构设置的分析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认为,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教与学的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顺序,各练习之间有机的联系以及时间的分配。我国体育课程结构是引进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将体育课结构划分为四部分(后改为三部分),分别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课的结构划分理论依据是以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为根据的。
  但部分学者认为这种课的结构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各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和时间分配规定得过死,繁琐并拘于形式,较大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于突出基本部分的教学,教材数量偏多,至使练习强度跟不上去,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技能的掌握,各种类型的课牵强地套用这一个模式,不符合体育教学多样化的特点[1]。
  体育课结构划分的理论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确定的,以人体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划分课的结构:准备部分是热身,让机体调动起来,预防运动损伤,为基本部分做好准备;基本部分时间较长,是教学的主体;结束部分通过慢跑和拉伸肌肉等方法放松肌肉,达到延长运动寿命和加快恢复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使教学中对学生运动负荷的施加程序符合生理规律,这对于发展学生身体,使体育教学规范化和防止运动损伤大有裨益。
  2.1.1课程结构的发展
  不可死板的套用结构模式,将各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和时间分配规定得过死。教学中,准备部分不单是预热,还应注重它对基本部分的铺陈和启发。例如篮球的运动技术,在准备部分就针对下肢的活动;基本部分中注意运用运动生理学、教法学和运动保健学等理论从更高的层次上构建新的“结构”理论,并注重运动强度的调节,可以通过语言对话和观察面部表情等方法了解,避免在上课中拿着秒表,测试学生脉搏的尴尬;结束部分在放松肌肉后,还应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介绍,使得整个教学完整而连贯。同时,课程的结构还可根据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课的类型、组织形式、教材内容,学生人数和场地器材条件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
  2.2 教学形式的分析
  班级课堂教学的形式是由近代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于300多年前创立的,这种形式适应于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有统一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工业经济所需要的质量规格统一的人才;课堂组织严密,学生纪律性强,能够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运动技能;促进合作教育,提高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并有效地发挥出了资金和师资的力量。但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班级授课也存在很大的弊端。高度集中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过于统一要求,无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去因材施教,很难发展学生个性;师生关系上以教师为主体,要求学生服从老师的管理。
  要想彻底改变班级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受资金和人员因素影响的,或者说是国家的综合国力的表现。所以,在没有解决主要矛盾之前,我国的教学形式不会有很大改变。
  2.2.1 班级课堂教学形式的发展
  首先,加大对教学资金的投入,扩大师资力量,完善师生比例。再者是要重新构建教学中的全面性、民主性、主体性和个别性原则。全面性是指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防止单纯片面地强调“双基”。民主性是指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人格地位是平等的。主体性是指教学活动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个别性是指让教学设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得在班级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平等、促进、和谐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2.3 体育教学内容的分析
  许多教师误解了体育课改中的学生主体教学、快乐兴趣教学,以为可以不讲究知识与技术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身体练习也无需要求,一味从迎合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游戏代替教材、以学生的兴趣取代运动技术教学和身体练习。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体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练习来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过程。如果缺少科学的身体活动,没有一定的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或不是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项目,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教育教学的范畴。所以,体育课中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很有必要的,传统体育中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点;其次,体育课堂并非供娱乐的场所,它是以引导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懂得体育知识并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和方法的场所。对于一味以迎合学生所谓的兴趣方式进行教学,那样的教学也就失去了知识传承的价值和体育学科育人健身的价值,更谈不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3.1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
  要正确地理解体育改革理论与传统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改变“非此即彼”的片面认识。在新课改的理论中,也可以发现它的五大目标领域,首先强调的就是在增强体能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这就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应该建立在身体活动的基础上,需要体育教师在具体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或者改造,把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的目标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教师还应当把体育学科中的运动技术和知识简单化、艺术化、娱乐化,便于学生接受,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这才是教学改革中的创新。
  2.4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析
  当今的教学改革中存在着不少极端的问题,一些教师对教学改革产生了误解,采取体育教学方法时完全抛弃了传统方法。探究课就只是探究,不学习体育的相关知识和运动技能;说到游戏法,就光玩不练,看似教学气氛非常热烈,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说到要运用发现法,要么很浅显的问题都要大肆讨论一番,要么就只顾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需要教师的传授与诱导。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实施下去,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因此,要正确地理解“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习体育相关理论和运动技能知识及身体锻炼为主要目标的,即以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为主要目标。其主要功能是强化动作记忆、增加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安全等。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讲解示范法、保护与帮助法和循环练习法等。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 、“学乐” 和“终身受益”为主要目标的,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集体性思考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与创造性思维,更好地发扬教学民主为目标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强化运动过程中的探究意识、增进学习中的相互交流、利用各种体育手段完善自身、促进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同。常用的方法有:自主学习法、讨论学习法、发现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不足在于实施过程中,只注重其主要目标与效果,忽视了其它也应注重的东西,而且现在看来越发重要。如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明白其中的原理,体验其中的乐趣等。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的功能和价值并没有变。因此,决不能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来取代“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而应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精髓因素上不断完善旧方法,不断补充新思想。
  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对体育教学规律不断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来的。虽然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基本的目标、功能、价值和特征是不变的。我们在大力提倡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认真学习、研究和继承前人留下的好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不能一概否定。
  2.4.1 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
  2.4.1.1 确定教学的具体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某一个教学方法是面对具体学生的。因此在运用某方法之前,必须考虑教学对象。因为同一教法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就会有不同的评价和效果。例如,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运用情节故事化教学方法就不行,同样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探究创新化教学方法也难以起到好的效果。
  2.4.1.2 明确教材与教法的关系
  对不同体育教材的教学,应有其相适应性,甚至是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方法都可以的。例如,探究和创新性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方法就比较适用于有一定深度、原理性比较强的教材,而不适用于那些浅显的介绍性和锻炼性教材;情景和讨论性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思维性教材和表现类教材;游戏趣味性教学法和比赛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比较枯燥的身体锻炼性质的教材;分解与完整教学法和领会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某些球类教材。理解教材与教法的关系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充分考虑教材的特性,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2.4.1.3 把握运用教法的尺度
  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毫无限制的的滥用,将会适得其反。例如:游戏教学法在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的乐趣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中因为兴趣而整堂课都做游戏,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使体育课变得主次颠倒和幼稚化。同样,使用探究性教学,不能任何问题都要探讨,时时都在分析,把体育课变成了搞科研,应该根据教授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3 小结
  
  对课程改革要有理性的思考,不能把教育原有的优势随着弊端一并扔掉。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优秀的元素值得借鉴和发扬光大。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舍弃传统教学中不合理因素,保留其在几十年岁月中积累的精华,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现实的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 周云,周志雄.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视传统体育教学的精髓 [J]. 教改论坛,2004(5).
  [2] 周登篙. 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2005(11):127.
  [4] 秦云兴.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与现代体育教学的比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7):38-39.
  [5] 段健芝,梁 晔.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 [J].体育学刊, 2007,14(8).
  [6] 杨继钊,王 健. 从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 23 卷 (9).
  [7] 陈建明.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8] 李学,符万忠.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J].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3):17.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轻中度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
体育素质教育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社会育人为根本目的,以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为其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
土木工程中有一个分支叫做岩石工程学,岩石工程学是用来解决工程中的岩石和土相关的工程之间的技术问题,主要内容涉及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如今的岩石工程主要强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多媒体演示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教学,要求教师找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口诀化教学就是有效方法之一.一般的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