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右侧颈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致颅脑损伤多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小儿右颈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致颅脑损伤的高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7月至2015年11月19例严重心肺衰竭患儿行右颈总动脉和右颈内静脉插管,并结扎相应远端血管转ECMO的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7例;年龄1 d~13岁,新生儿2例;体重3.7~61.0 kg,平均(22.7±15.2)kg。本组行ECMO前低灌注13例(68.4%),伴有高乳酸血症10例(52.6%),少尿10例(52.6%),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同时ECMO(E-CPR)7例(36.8%),低氧和/或酸中毒16例(84.2%)。采用静脉-动脉转流ECMO(VA-ECMO)18例,静脉-静脉转流ECMO(VV-ECMO)1例。

结果

能在1 h内建立有效循环并在随后24 h内获得明显组织灌注改善17例,不能改善2例。ECMO支持时间65~572 h,平均(172.0±141.0)h。19例中脱机14例(73.7%),存活13例(68.4%),死亡6例(31.6%)。发生颅脑损伤4例(21.0%,颅脑损伤组),其中心搏骤停3例(院外心搏骤停史1例,E-CPR 2例),插管困难且不能在24 h获得内环境和组织灌注改善2例,ECMO前长时间严重低氧血症1例,最终死亡2例(50.0%)。行E-CPR 7例的存活率为71.4%(5/7),病死率为28.6%(2/7);颅脑损伤发生率为28.6%(2/7),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水平。本组2例新生儿,存活1例为新生儿膈疝,1例为胎粪吸入综合征死于严重溶血、肝衰竭,这2例均无颅脑损伤。存活13例出院后随访时间1个月~6年不等,无颅脑损伤后遗症12例,能正常生活学习,有明显颅脑损伤后遗症1例(7.7%)。存活13例中有10例在ECMO撤离后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均提示右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结扎远端血管充盈,血流正常;7例行脑MRI检查,2例行脑部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中存活1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提示双耳正常。

结论

ECMO能治疗严重心肺衰竭患儿。预防ECMO所致颅脑损伤的关键在于密切关注ECMO术前、术中各个相关危险因素,把握ECMO置入时机。对于小儿ECMO颈部血管入路是比较好的选择。结扎颈部血管并不增加颅脑损伤的发生

其他文献
肝脏替代治疗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去细胞化肝脏生物支架拓宽了肝脏替代治疗的研究领域。目前普遍的支架制备过程是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经灌注设备将化学试剂(去垢剂、消化酶等)注入肝脏自身的脉管结构中,达到去除细胞成分,保留支架内ECM和超微脉管结构的目的。再将种子细胞注入到去细胞化肝脏生物支架,获得再细胞化肝脏,模拟机体内肝脏生物环境进行体外或体内培养,观察种子细胞附着情况,检测肝脏代谢功
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不同步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受到了较大的重视.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及提高心脏再同步
抗血小板治疗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与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拥有大量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其主要包括环氧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回望20世纪的历程,华夏民族经历了惊涛骇浪般的艰难时光.然而,炎黄之脉未断,汉唐之风尚存,如今中国已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从1915-2015年,伴随着国运盛衰,
期刊
期刊
@@
在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对阿司匹林变态反应者,脱敏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策略.对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者均
胃肠外科已取得了明显进步,这既得益于学科本身的发展,也得益于相关学科、药物和医疗器械的进步.另外,胃肠外科医师的技能也有了明显提高.可概括为以下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期刊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学好病理学知识可帮助后续的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学习.在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
自从20世纪70年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积累,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术治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将对
1 肝脏外科的历史回顾rn1888年,德国外科医师Langenbuch成功施行了第1例肝脏实体肿瘤切除术.1890年,美国Tittany报道了1例肝脏炎性包块切除术.1899年,美国Keen报道了76例肝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