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浅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0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急剧膨胀,开发用地紧缺,利用地下空间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所谓地铁站域可以理解为地铁车站的“影响区”,一般指车站周边三百至五百米范围内的区域。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开发应在满足地铁运营要求的前提下台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土地开发价值,完善地铁车站与周边商业、办公、住宅等使用空间的联系。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这些设计要点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开发;设计要点
  1、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意义
  当今社会不断进步,城市急剧膨胀,城市人口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绿地减少、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缺等一系列严峻问题。城市发展的触角已不仅向高空探索,更要向地下要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城市快节奏的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命脉,以轨道交通系统为网络骨架的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体继而成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合理开发轨道站域地下空间,强化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地下空间的联系,通过轨道交通带来巨大客源,提升地铁站域内的土地开发价值。有人就有经济效益,而交通出行的可达性正是带来人流与客源的重要因素,改善可达性是提高土地和城市空间利用效率的重点。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快餐式、一站式的消费体验,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将多样化、综合型的功能集约组织在一起,形成综合交通生活圈,是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的趋势,同时也是城市活力的体现。综合型的开发模式填补了单一功能造成的客流活动空白,延长其活动时间;同时综合型开发缓冲了人流的突发性,加强了均布性,为轨道交通输送持续的客流。
  同时地铁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有效缓解了地铁建设运营的经济压力,是地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具有特殊的城市、社会及经济作用。
  2、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设计要点
  2.1在满足地铁车站要求的前提下商业开发
  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开发都通过不同形式与地铁车站紧密结合,地下空间的设计需以地铁建设与运营安全、车站使用功能、人防等要求为前提。首先,地铁车站是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建筑,因此保证其结构和使用的安全性是地铁站域地下空间设计的重点。当地下空间与地铁车站共建时应以车站结构体为优先考虑;当贴建或通过通道连接时应留出足够的安全保护距离以保证地铁车站的结构安全,同时尽量避免对其运营的影响。其次,地铁车站有其严格的安全疏散要求,地下空间设计应首先保证地铁的疏散要求,满足直通室外的楼扶梯宽度及数量。再次,我国的地铁车站都为人防防护单元,地下空间设计时应满足地铁车站的人防要求。当地下空间以厅的形式与车站结合时,可采用开设连续多扇人防门的形式实现面与面的对接;当以通道的形式与车站衔接时,应保留地铁出入口通道人防段,再进行连接。
  2.2兼顾交通功能与商业开发功能
  地铁站域的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在很多情况下起到疏解地铁客流的作用,是地铁交通功能的延续和补充,因此在地下空间设计时应兼顾交通与商业开发的双重功能。营业面积与交通面积的比例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商业开发的经济效益与营业面积成正比,但是如果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而压缩交通面积,则可能在轨道交通人流高峰期造成拥挤和堵塞,对购物环境和交通疏散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应使商业开发面积和交通面积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否则会给使用、效益、交通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通道商业的交通性最为突出,尤其是人流量较大的地铁站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大交通面积所占的比例,满足地铁人流集散的要求。根据大量的调研和设计案例,设置商业的通道宽度一般在15米以上,单侧或双侧设置商业店铺,步行通道净宽应尽量放宽并不小于6米。
  2.3创造良好的地下空间环境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有其天然的优势,既轨道交通带来的大量人流,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既地下空间给人带来的压抑、沉闷的消极印象。如何创造高品质的地下环境,提升空间的环境品质,吸引更多的外部客流,是地下空间设计的重点之一。当地下空间环境趋近于地面优良的商业购物环境,甚至打破地上地下的界限时,将会吸引更多客流在此停留,从而大幅提升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
  营造舒适的地下空间环境,通过光线、色彩、装饰装修、绿化景观等创造一个舒适方便的地下空间,通过无障碍设计以及导向标识设计创造人性化的室内空间环境。人们在地下也希望感受到自然环境,通过将自然光、新鲜的空气、怡人的绿化景观、水榭汀步等引入地下空间,将地上的舒适环境植入地下,使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空间巧妙的转换,从而在体现休闲与景观价值的同时,营造高品质的环境氛围,给人以良好的购物体验。(1)宽敞的通道和高大空间:宽敞高大的空间能够使人身心愉悦;(2)室外自然环境引入地下:将室内空间室外化,打破沉闷封闭的不良感受,创造让人愉悦的地下空间的同时兼顾节能环保和消防疏散;(3)设置下沉广场(庭院),打破地上与地下的空间界限,使地上地下无界的融为一体,通過阳光、空气、绿树、水景的介入提升空间品质,从而吸引客源,激发地下空间的活力。(4)空间的趣味性和序列感:地下空间往往相对封闭,空间环境单一,容易给人沉闷、无趣的感受。因此地下空间设计时沿主要人流动线设置富有节奏变化的空间节点,以及曲折变化、节奏鲜明的空间序列,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序列性可以给人愉悦的空间体验。
  2.4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空间顺畅的链接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开发最大的优势就是地铁带来了大量客源,大大提升了车站周边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因此如何与地铁车站顺畅高效的衔接成为了地下空间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
  以上海徐家汇站所在区域为案例,有调查显示,与地铁车站相连接的东方商厦和港汇广场,分别有46%和61%地铁到站乘客选择进入商场:而没有地下通道相连的第六百货,从其附近出站的人流只有21%选择进入商场。由此可见与地铁车站的连通对商业开发的重要性。
  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应尽量使商业空间与地铁车站站厅紧密联系,通过人行通道、下沉广场,采光中庭等形式,实现车站与地下空间的顺畅过渡,使人流在地下空间无界的延续和相互渗透,从而提升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
  结语: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应以保障地铁运营为前提,在满足地铁车站结构安全、人防、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商业空间的打造。通过运用各种设计手法,提高地下空间环境的舒适性,从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实现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特殊的城市、社会及经济价值。
其他文献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最便捷的一环给城市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力.地铁车站的建设也因地铁的广泛应用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在建设地铁车站时就必须考虑车站配线上方空间的
国外学者往往认为,我国在建国初期对农村的管理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而事实上,当时我国曾开展过很多富有成效的渔业计划。例如山东省在1951年号召开展捕鲨业。对该计划执行最得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军拉开解放东北的战幕,攻入中国边城绥芬河,但是,在绥芬河天长山要塞却遇到日军负隅顽抗,苏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了减少交战双方的流血,苏军在绥芬河民间寻访到一位精通俄语、日语,适合担任军使、前往敌方劝降的最佳人选——中俄混血姑娘张·嘎丽娜。对于这项危险性极强的特殊使命,未出茅庐的嘎丽娜无所畏惧,为了和平,她勇敢面对这一挑战,在漫漫长夜即将消逝的黎明前,以18岁的豆蔻年华绽放成
期刊
最近,有知情人解密一条尘封多年的轶闻趣事:湖北省著名楚剧演员、人称“女神”的张巧珍曾“走穴”砸了场。  20世纪80年代,演艺界在体制改革“断奶”期,为探索生存之道,曾一度迷茫、彷徨、焦灼、浮躁,并逐渐刮起一股“走穴”风。后来有人提出“文艺搭台,经贸唱戏”,才使濒临解体的戏曲文艺团体有了活路,日漸从困境中走出来。也使一些名人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  张巧珍当时的政治地位高,社会名气大,自然成为“能人
期刊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重庆两江新区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如何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
摘要:我国出口工业产品退运情况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形象,冲击了出口的稳定增长。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出口工业产品退运的整体情况,分析了引发出口退运的原因,并对退运造成的后果和危害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减少退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工业产品 退运 质量  “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机电、轻纺、化工等出口加工产业,取得了巨大的
近日,有人在微博上大段抨击“八千湘女上天山”那段历史,说那些年轻湘女“被强行嫁给毫无感情基础、大她们几十岁的老男人,为他们传宗接代,自己的梦想和才华被当成垃圾一样丢弃”。这条微博引来很多网友斥责。  1951年到1952年间,为响应“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共有8000余名湖南女兵支援新疆建设,史称“八千湘女上天山”,她们成为扎根边疆荒原的第一代“戈壁母亲”。  没有老婆安不了心  1949年
期刊
期刊
我国经济发展正由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交通运输也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战略重点,并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运输服务问题为导向,以更好满足需求、提高满意度为核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作为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开放市场,更好发挥市场机制  在现有城市交通运输领域,因考虑其公益性而管制过多,人为造成垄断性,阻碍了
集体上访,是处理难度最大的一类信访。有资料显示,近几年集体上访量一直以15%以上的速度呈增加态势。因此,认清集体上访的原因和危害,及时有效地遏制集体上访,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