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例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分析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不同疾病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住院的有脑损伤高风险状态的新生儿309例,在入院24~48 h内完成aEEG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足月儿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惊厥的aEE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异常率最高,其次为惊厥患儿.早产儿aEEG评分随着胎龄的不同逐渐变化,逐渐出现连续的电压,睡眠-觉醒周期逐渐成熟.结论 aEEG是评价新生儿脑功能的重要手段,aEEG异常患儿是出院后随访的重点关注人群.
其他文献
维生素A是人类机体必不可少的脂溶性维生素,特别是在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中.儿童时期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干眼症,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机体感染的风险.维生素A缺乏导致儿童贫血的机制包括:限制造血基因表达、红细胞膜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进而抑制造血、影响机体铁代谢,减少造血原材料的提供等,本文就维生素A缺乏导致儿童贫血的发病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在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诱导化疗后1周血涂片初步镜检未见白血病细胞的初治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完成全部诱导化疗后1周LMR预测患者完全缓解(CR)的最佳临界值,并依据此值将患者
目的 探讨婴儿期各月龄的超重或肥胖与后续月龄超重或肥胖之间的相关性,为儿童超重或肥胖的早期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12月龄儿童,回顾性收集其出生、42 d、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体格生长发育记录.分析各月龄超重或肥胖的情况及与后续各月龄超重或肥胖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378例12月龄儿童,出生巨大儿22例(5.8%),42 d、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超重或肥胖分别为10例(2.6%)、17例(4.5%)、27例(7.1%)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联合腕踝针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行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予以常规镇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及腕踝针针刺治疗.术后4、8、12、24、48 h分别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曲马多注射总次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8、12、24、48 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
目的 分析个体化营养支持管理下免疫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营养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儿实施个体化免疫肠内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肠内营养+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营养状况(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G)]、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RRT I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小儿1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小儿的一般资料、产后早期喂养情况、健康状况、微量元素水平和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筛选RRTI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分娩方式、添加辅食、血红蛋白、铁离子、锌离子和IgG是小儿出现RRT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剔除性别、分娩方式、添加辅食的干扰后,血红蛋白、
目的 研究石杉碱甲(Hup A)二元醇质体温敏凝胶体外释放度及鼻腔纤毛毒性.方法 以人工鼻液为释放介质,采用无膜溶出法和Franz扩散池法测定Hup A二元醇质体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度,采用数学方程对其体外释放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探讨其体外释药机制;将中华大蟾蜍分为4组,每组5只,以1%去氧胆酸钠组、呋麻滴鼻液组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以纤毛持续运动时间(PVD)和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百分率(PPV)为评价指标,采用在体蟾蜍上颚模型法评价Hup A二元醇质体温敏凝胶鼻腔纤毛毒性.结果 Hup A二元醇质体温敏凝胶的体
中医时间医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之间周期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的学科.在时间医学的基础上,从四时节律、子午流注理论及阴阳气血探讨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儿童生长障碍的病理生理特征与时间医学的相关性,为临床儿童矮身材的中医药治疗、生活方面的干预指导及护理提供新思路.
婴幼儿湿疹为儿科常见病,由内外两因互感发病,内因多为小儿肺脾肾素虚,外因多责之于风湿热毒相互纠葛,是以肺脾肾不和,邪凑肌肤,发为湿疹.肖和印教授运用“三焦”理论,将其分为“风邪犯肺”“湿邪阻脾”“正虚血瘀”三个阶段,治疗相应为“祛风止痒”“清热祛湿”“补虚祛瘀”,以达到邪祛正安、阴阳平和之效.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当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后,由于肺炎支原体与多个器官有相同抗原,多系统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均可以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出凝血状态改变及血栓形成在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机制及部分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凝状态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