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一些群众文艺创作作品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文艺创作题材也被不断扩充。一些创作班底将历史文化与文艺创作相结合,在文艺创作中引入历史题材。这种题材引入不但提升了作品魅力,也加深了群众创作班底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国大力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思想也起到了推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试析群众文艺创作中历史题材的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群众文艺创作;历史题材;意义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7;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9-01
引言:随着时代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质量。如何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提升精神文化素养,随着对这些问题的考虑,越来越多人投入了文艺创作中。这种群众文艺创作与专业创作相比,更自由,更通俗。让人民群众在创作中提高文化素养,并因为由群众创作,使作品不论在语言还是在内容上都更贴近人民生活。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挖掘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宝藏,历史题材也成为群众文艺创作中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站在新时代角度上回顾历史,讲述历史故事,重现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题材相比其他题材的优势也是魅力所在。
一、在群众文艺创作中引入历史题材的意义
(一)提升文艺创作水平。由于群众文艺创作队伍成员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也可能来自不同单位。虽然大家都是文艺爱好者,但创作功底,写作水平都有一定差别。而且由于群众文艺创作人员大都为业余作家,对作品中故事构思能力,人物精神体现,背景气氛渲染都可能存在逻辑不严谨,或是人物塑造单薄这些问题。
而引入一些历史故事,对这些问题都有改善。历史故事一般都具有鲜明时代背景,且有许多考证资料,方便作者查阅,加强作品严密程度。历届大家对历史人物评述,也帮助作者全面了解人物,在塑造时有轻有重,拉近观众与历史人物距离。且历史故事本身一是一个完整故事,创作者只需在进一步完善故事内容,加一些细节线索,大致提炼人物精神即可[1]。
(二)帮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文件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设立目标。也是对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明的高度总结。借助历史题材,弘扬人文精神,是将历史文化与群众创作重要意义之一。2012年春晚小品《荆轲刺秦》就是借助历史题材,抨击现代社会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将故事重心放在了后宫争斗,皇位角逐之上,随意篡改历史内容,扭曲客观事实的不良现象。通过大众熟知历史故事,讽刺现代社会一些不文明现象,帮助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升华了作品内涵思想,也让观众在观赏之后进行反思,帮助了核心主义价值观通过台前幕后渗透到人民生活点滴之中[2]。
二、将历史题材融入群众文艺创作时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一)题材融入时存在不足。第一、作者对创作程度拿捏不准。由于群众创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历史故事改编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一种为,作者为了弘扬历史人物精神过度还原历史故事,失去了创作之“创”的意义,使作品变成了文献资料,不贴近生活,失去了可读性,如果将作品改为舞台剧,也会因为剧本太生硬,而使演员难以带入情感。第二种是,作者太过发挥创作之“创”,使作品严重脱离历史本身,又不能将作品内涵很好展现出来。出现小品《靳柯刺秦》所讽刺的创作现象,使作品严肃性不足只起到了哗众取宠的效果[3]。第二、作者在一些語言风格选取上与故事背景脱节。一些群众创作班底,为了更好使人民大众看懂作品内容,在语言使用上过于现代如“酒馆中忙碌的服务员”,使故事背景失去古代风味,或是使用一些戏剧中语言如“夜,已经很深很深了”,这种具有七十年代特色语言,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少使用。
(二)针对不足建议。第一、即使是业余人员较多的群众创作班底也该加强专业素养培训,提升专业水准,创作更好的作品。创作人员在创作之余,应多读名家作品,学习名家作品构思思路,怎样通过合理安排情节,展现人物内心思想和精神。丰富写作手法,烘托主要人物时,不一定只能运用正面描述,也可以通过反面人物做对比,或是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莱辛认为在历史故事创作中要以“历史内在可能性”为标准,对历史事件进行提炼与拓展。群众创作班底也应对对历史事件深入分析,抓住其内在逻辑联系。在情节设计中除去真实事件中发生过但不合逻辑的,添加虽然没有发生但具有内在可能性的,调整好虚构与实际间的关系,进行适当创作。第二、创作人员在创作时,要依据作品内容选取合适语言。由于历史情境总与现代情境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可以做适当考察,使自己身临其境,在语言描述上清新自然,既生动有趣还不失韵味,符合实际。当然作者在语言运用上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向大家学习。在精炼语言过程中,不断提升创作水平[4]。
三、通过历史题材引入对群众文艺创作影响
(一)促进历史文化宣传。通过引入历史题材,从历史故事中挑选符合现代人精神文明元素,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不仅能看到古时人民生活风貌,还能通过现代人视角去解读历史事件,思考其中精神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还能知道许多古代故事,及一些重大历史决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和条件因素下产生的。通过丰富这些历史知识,在以后生活工作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时代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5]。
(二)增强作者历史文化修养。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历史题材,会在下笔前,做足考察工作。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及历史人物评价,从古今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历史故事。在这理解真实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增加了自己历史知识,也帮助其更好的塑造人物,对历史人物也有自己见解。
(三)满足人们对文化需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都能在历史故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文化知识。通过引入历史题材,扩充了文艺创作内容,可以满足各阶层人们需要。人民群众通过了解历史故事,见识到不同人在生活境遇下生活态度,将一些历史伟人作为自己人生参考坐标,在以后相同境遇中,也能以乐观积极态度去面对。
总结:通过将历史题材引入群众文艺创作之中,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群众通过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提高自己文化鉴赏水平,丰富历史文化知识。群众文艺创作者们也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增加专业涵养,进一步提升自己艺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范静莹. 浅论群众文艺创作[J]. 大众文艺(理论),2009,06:202-203.
[2]夏士康. 浅谈如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J]. 大众文艺,2014,09:24.
[3]程丽雯. 试分析群众文艺创作中历史题材的意义和作用[J]. 大众文艺,2016,11:16.
[4]张超. 挖掘历史题材在群众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及时代意义[J]. 戏剧之家,2015,23:234+246.
[5]宋嵩. 发现与重读-20世纪80年代“被遮蔽”历史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群众文艺创作;历史题材;意义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7;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9-01
引言:随着时代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质量。如何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提升精神文化素养,随着对这些问题的考虑,越来越多人投入了文艺创作中。这种群众文艺创作与专业创作相比,更自由,更通俗。让人民群众在创作中提高文化素养,并因为由群众创作,使作品不论在语言还是在内容上都更贴近人民生活。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挖掘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宝藏,历史题材也成为群众文艺创作中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站在新时代角度上回顾历史,讲述历史故事,重现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题材相比其他题材的优势也是魅力所在。
一、在群众文艺创作中引入历史题材的意义
(一)提升文艺创作水平。由于群众文艺创作队伍成员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也可能来自不同单位。虽然大家都是文艺爱好者,但创作功底,写作水平都有一定差别。而且由于群众文艺创作人员大都为业余作家,对作品中故事构思能力,人物精神体现,背景气氛渲染都可能存在逻辑不严谨,或是人物塑造单薄这些问题。
而引入一些历史故事,对这些问题都有改善。历史故事一般都具有鲜明时代背景,且有许多考证资料,方便作者查阅,加强作品严密程度。历届大家对历史人物评述,也帮助作者全面了解人物,在塑造时有轻有重,拉近观众与历史人物距离。且历史故事本身一是一个完整故事,创作者只需在进一步完善故事内容,加一些细节线索,大致提炼人物精神即可[1]。
(二)帮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文件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设立目标。也是对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明的高度总结。借助历史题材,弘扬人文精神,是将历史文化与群众创作重要意义之一。2012年春晚小品《荆轲刺秦》就是借助历史题材,抨击现代社会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将故事重心放在了后宫争斗,皇位角逐之上,随意篡改历史内容,扭曲客观事实的不良现象。通过大众熟知历史故事,讽刺现代社会一些不文明现象,帮助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升华了作品内涵思想,也让观众在观赏之后进行反思,帮助了核心主义价值观通过台前幕后渗透到人民生活点滴之中[2]。
二、将历史题材融入群众文艺创作时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一)题材融入时存在不足。第一、作者对创作程度拿捏不准。由于群众创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历史故事改编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一种为,作者为了弘扬历史人物精神过度还原历史故事,失去了创作之“创”的意义,使作品变成了文献资料,不贴近生活,失去了可读性,如果将作品改为舞台剧,也会因为剧本太生硬,而使演员难以带入情感。第二种是,作者太过发挥创作之“创”,使作品严重脱离历史本身,又不能将作品内涵很好展现出来。出现小品《靳柯刺秦》所讽刺的创作现象,使作品严肃性不足只起到了哗众取宠的效果[3]。第二、作者在一些語言风格选取上与故事背景脱节。一些群众创作班底,为了更好使人民大众看懂作品内容,在语言使用上过于现代如“酒馆中忙碌的服务员”,使故事背景失去古代风味,或是使用一些戏剧中语言如“夜,已经很深很深了”,这种具有七十年代特色语言,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少使用。
(二)针对不足建议。第一、即使是业余人员较多的群众创作班底也该加强专业素养培训,提升专业水准,创作更好的作品。创作人员在创作之余,应多读名家作品,学习名家作品构思思路,怎样通过合理安排情节,展现人物内心思想和精神。丰富写作手法,烘托主要人物时,不一定只能运用正面描述,也可以通过反面人物做对比,或是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莱辛认为在历史故事创作中要以“历史内在可能性”为标准,对历史事件进行提炼与拓展。群众创作班底也应对对历史事件深入分析,抓住其内在逻辑联系。在情节设计中除去真实事件中发生过但不合逻辑的,添加虽然没有发生但具有内在可能性的,调整好虚构与实际间的关系,进行适当创作。第二、创作人员在创作时,要依据作品内容选取合适语言。由于历史情境总与现代情境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可以做适当考察,使自己身临其境,在语言描述上清新自然,既生动有趣还不失韵味,符合实际。当然作者在语言运用上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向大家学习。在精炼语言过程中,不断提升创作水平[4]。
三、通过历史题材引入对群众文艺创作影响
(一)促进历史文化宣传。通过引入历史题材,从历史故事中挑选符合现代人精神文明元素,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不仅能看到古时人民生活风貌,还能通过现代人视角去解读历史事件,思考其中精神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还能知道许多古代故事,及一些重大历史决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和条件因素下产生的。通过丰富这些历史知识,在以后生活工作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时代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5]。
(二)增强作者历史文化修养。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历史题材,会在下笔前,做足考察工作。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及历史人物评价,从古今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历史故事。在这理解真实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增加了自己历史知识,也帮助其更好的塑造人物,对历史人物也有自己见解。
(三)满足人们对文化需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都能在历史故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文化知识。通过引入历史题材,扩充了文艺创作内容,可以满足各阶层人们需要。人民群众通过了解历史故事,见识到不同人在生活境遇下生活态度,将一些历史伟人作为自己人生参考坐标,在以后相同境遇中,也能以乐观积极态度去面对。
总结:通过将历史题材引入群众文艺创作之中,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群众通过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提高自己文化鉴赏水平,丰富历史文化知识。群众文艺创作者们也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增加专业涵养,进一步提升自己艺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范静莹. 浅论群众文艺创作[J]. 大众文艺(理论),2009,06:202-203.
[2]夏士康. 浅谈如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J]. 大众文艺,2014,09:24.
[3]程丽雯. 试分析群众文艺创作中历史题材的意义和作用[J]. 大众文艺,2016,11:16.
[4]张超. 挖掘历史题材在群众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及时代意义[J]. 戏剧之家,2015,23:234+246.
[5]宋嵩. 发现与重读-20世纪80年代“被遮蔽”历史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