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训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学校对职业能力的定位不准确、重技能轻理论、对素质培养重视不足,与企业交流沟通过少,在一定程度造成了职业培训目标过于笼统、淡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等现象的发生,这些都不利于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职业培训中,大力推进教师和学生的顶岗实践,发挥企业专家在职业发展定位中的作用,重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对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培训水平会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71-02
2009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就业形势也更显严峻。但全国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达90%以上,一大批骨干示范技工学校达到100%,出现了本科生研究生就业难,职校生技校生被人抢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相比较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本科学生,高职高专学生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可以满足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然而在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训中亦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培训现存的问题
1.职业培训方式过于简单,过程不连续。在培训方法上,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运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即“培训老师讲,学生跟着做”的方式。这种培训方式与日常授课无异,使得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还有些课程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既降低了成本,又可灵活掌握培训的内容。以上这些方式都易使学生对培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益大打折扣。
2.职业培训目标和内容过于笼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响应国家教育部和劳动部的要求,高职高专的职业培训通常都制定了每个课程学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但这些培训目标的表述非常笼统,往往只有一句话,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这样的目标,放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是可行的,但没有详细地说明在特定的课程中,合作能力的表现是什么。同时,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擅长都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同的授课,这样的形式,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收获都会变小。因为学员个人素质、所处环境等方面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并非流水线上的作品,个人有个人的强项和弱项,所以对培训的需求就有差异,这就要求高效率的培训应当是一种“差异供给”,即应该对学员需求进行大致分类,而后实施差异培训。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当今社会,是一个既讲究专才也需要通才的年代,只有将自己的素质360°全方位锻造完毕,这样的人用人单位才能用得放心,才更容易走向他向往的职场轨迹进行发展。
3.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差。高职高专学院所有的专业课程设计都紧紧和就业市场的需求紧密相连。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教师根据就业单位的技能和技术要求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调整,并随企业的需要不断进行改变。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虽然有助于与市场的结合,但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法自主学习,有碍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4.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不够。高职高专院校往往重视很重视岗位技能的培训,但忽视了沟通交往能力的培训。和学校相比,大多数用人单位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处理好与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需要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意识和能力。具体说来,不仅要掌握交际沟通的原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技巧与能力,积极地与同事、上下级交流,及时化解人际关系中的误解与矛盾,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建议。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需要员工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主动去沟通协调,从而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进行工作,取得事业的成功。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培训中,比较多地与机器打交道,很多时候人机对话的机会比人人交往的机会多,造成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比较弱的缺陷,对他们的工作发展形成困扰。
5.忽视合作能力的培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主要基石。任何一项产品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工作需要各部门以及员工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100-1≤0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合作、顾全大局,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员工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与上下级、同事间相互支持、彼此信任,企业才会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高职高职院校会通过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通常只是有理论的设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6.淡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原则和基本规范,是职业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等。作为一名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是对企业员工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个人发展必备的条件之一。
二、原因分析
1.学校对职业能力的定位不准确。职业培训定位应该做到三个层面: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任务的职业能力定位。职业能力是普通能力在具体任务中的体现结果。任何职业能力都是具体的,是和一件件任务相联系的。而高职高专在进行职业能力定位时,往往把它和普通能力混淆起来,造成职业培训目标过于笼统的现状。
2.对素质培养重视不足。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职业培训主要放在了技能的培训上,而忽视了学生发展潜能和素质的培养。以英国的职业培训为例,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尽快地就业,英国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培训。英国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大学生职业法律知识培训,大学生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大学生与社会关系的融洽培训等。所有这些学校的培训都与大学生快速适应满足公司需要为前提。有的学校还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怎么推销自己、分享相关职业经验等方面展开相关专题探讨。在学生毕业之际,培训课还将添加一些新的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如何应用和掌握一些最新的软件等。这样使得毕业生以尽快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为准备就业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英国高校还经常请用人单位或专业中介机构的专家学者,进入学校做相关专题报告和相关专题的培训,使得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快速了解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实际要求,这样使学生减弱了推销自己,就业过程中的障碍。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企业和学校的沟通不够。企业与学校的沟通较少,导致学校对机构的不了解,无法正确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在职业培训中,无法细化培训目标和制定合理的培训方向。
三、建议与对策
1.学院在进行职业培训定位时将职业能力细化,使得职业培训目标更为准确清晰。第一,可以尝试引导企业专家通过对自我经验的反省来获得职业能力定位,并要努力引导他们对职业能力进行细致的描述,尽量避免宏观的描述。第二,将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在企业专家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时,要求他们分别对应不同技能等级的技工,描述对他们的职业能力要求。
2.教学多注重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包括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和客观事实的认知感,对自我形成准确的定位,有正确的分析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前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一部分大学生把自己就业失败归结于社会,而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认识自己的不足;另一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盲目自信,真正遇到困难却又一蹶不振。这都与当代大学生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准确自我定位有关。自我学习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改变老师强迫压制学习的模式,变成自主式学习。
3.学校大力推动学生参加顶岗实践。在英国,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典型的“三明治”教学方案: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离开学校进入工厂实习,或者边在工厂边学习的交叉式方法。“三明治”的教学方案有效地把教学和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培养联系在了一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践经验相互结合,能使得大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和生产革新状况。提前形成就业压力意识,做好适应就业市场的思维心理准备。在中国,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践。顶岗实习就是安排高职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劳动锻炼。
4.大力推动教师参加顶岗实践。教师的顶岗实践核心在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下企业活动,从实践中了解到企业的运作、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使自身职业素养得到了根本提升。在提升提升高职师资专业职业技能,熟悉职业岗位,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入行业企业的顶岗实践,还可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充分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跟踪最新技术,为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培训课程的设计提高第一手资料。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培训的完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职业培训工作,使得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整个群体健康成长,有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力。
参考文献:
[1] 黄瑞华,班宏,等.浅谈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中国农业教育,2007,(2):42-44.
[2] 王继宁.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选择[J].发展,2007,(3):88-89.
[3] 卢瑛,吴大付.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教学特色及对中国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45-46.
[4] 吴娜.健全和完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探讨[J].肇庆学院学报,2008,(7).
[5] 石增业,石媚山.试论加强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对策[J].青岛酒店职业技术管理学院学报,2009,(4):60-63.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71-02
2009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就业形势也更显严峻。但全国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达90%以上,一大批骨干示范技工学校达到100%,出现了本科生研究生就业难,职校生技校生被人抢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相比较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本科学生,高职高专学生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可以满足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然而在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训中亦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培训现存的问题
1.职业培训方式过于简单,过程不连续。在培训方法上,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运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即“培训老师讲,学生跟着做”的方式。这种培训方式与日常授课无异,使得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还有些课程采取播放视频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既降低了成本,又可灵活掌握培训的内容。以上这些方式都易使学生对培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益大打折扣。
2.职业培训目标和内容过于笼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响应国家教育部和劳动部的要求,高职高专的职业培训通常都制定了每个课程学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但这些培训目标的表述非常笼统,往往只有一句话,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这样的目标,放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是可行的,但没有详细地说明在特定的课程中,合作能力的表现是什么。同时,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擅长都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同的授课,这样的形式,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收获都会变小。因为学员个人素质、所处环境等方面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并非流水线上的作品,个人有个人的强项和弱项,所以对培训的需求就有差异,这就要求高效率的培训应当是一种“差异供给”,即应该对学员需求进行大致分类,而后实施差异培训。如果不能对症下药,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当今社会,是一个既讲究专才也需要通才的年代,只有将自己的素质360°全方位锻造完毕,这样的人用人单位才能用得放心,才更容易走向他向往的职场轨迹进行发展。
3.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差。高职高专学院所有的专业课程设计都紧紧和就业市场的需求紧密相连。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教师根据就业单位的技能和技术要求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调整,并随企业的需要不断进行改变。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虽然有助于与市场的结合,但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法自主学习,有碍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4.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不够。高职高专院校往往重视很重视岗位技能的培训,但忽视了沟通交往能力的培训。和学校相比,大多数用人单位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处理好与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需要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意识和能力。具体说来,不仅要掌握交际沟通的原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技巧与能力,积极地与同事、上下级交流,及时化解人际关系中的误解与矛盾,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建议。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需要员工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主动去沟通协调,从而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进行工作,取得事业的成功。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培训中,比较多地与机器打交道,很多时候人机对话的机会比人人交往的机会多,造成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比较弱的缺陷,对他们的工作发展形成困扰。
5.忽视合作能力的培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主要基石。任何一项产品都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工作需要各部门以及员工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100-1≤0告诉我们,只有团结合作、顾全大局,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员工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与上下级、同事间相互支持、彼此信任,企业才会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高职高职院校会通过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通常只是有理论的设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6.淡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原则和基本规范,是职业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包括: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等。作为一名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是对企业员工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个人发展必备的条件之一。
二、原因分析
1.学校对职业能力的定位不准确。职业培训定位应该做到三个层面: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任务的职业能力定位。职业能力是普通能力在具体任务中的体现结果。任何职业能力都是具体的,是和一件件任务相联系的。而高职高专在进行职业能力定位时,往往把它和普通能力混淆起来,造成职业培训目标过于笼统的现状。
2.对素质培养重视不足。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职业培训主要放在了技能的培训上,而忽视了学生发展潜能和素质的培养。以英国的职业培训为例,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尽快地就业,英国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培训。英国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大学生职业法律知识培训,大学生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大学生与社会关系的融洽培训等。所有这些学校的培训都与大学生快速适应满足公司需要为前提。有的学校还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怎么推销自己、分享相关职业经验等方面展开相关专题探讨。在学生毕业之际,培训课还将添加一些新的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如何应用和掌握一些最新的软件等。这样使得毕业生以尽快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为准备就业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英国高校还经常请用人单位或专业中介机构的专家学者,进入学校做相关专题报告和相关专题的培训,使得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快速了解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实际要求,这样使学生减弱了推销自己,就业过程中的障碍。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企业和学校的沟通不够。企业与学校的沟通较少,导致学校对机构的不了解,无法正确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在职业培训中,无法细化培训目标和制定合理的培训方向。
三、建议与对策
1.学院在进行职业培训定位时将职业能力细化,使得职业培训目标更为准确清晰。第一,可以尝试引导企业专家通过对自我经验的反省来获得职业能力定位,并要努力引导他们对职业能力进行细致的描述,尽量避免宏观的描述。第二,将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在企业专家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时,要求他们分别对应不同技能等级的技工,描述对他们的职业能力要求。
2.教学多注重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包括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和客观事实的认知感,对自我形成准确的定位,有正确的分析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前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一部分大学生把自己就业失败归结于社会,而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认识自己的不足;另一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盲目自信,真正遇到困难却又一蹶不振。这都与当代大学生在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没有形成准确自我定位有关。自我学习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形成独立的学习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方法。改变老师强迫压制学习的模式,变成自主式学习。
3.学校大力推动学生参加顶岗实践。在英国,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典型的“三明治”教学方案: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离开学校进入工厂实习,或者边在工厂边学习的交叉式方法。“三明治”的教学方案有效地把教学和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培养联系在了一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践经验相互结合,能使得大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和生产革新状况。提前形成就业压力意识,做好适应就业市场的思维心理准备。在中国,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践。顶岗实习就是安排高职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劳动锻炼。
4.大力推动教师参加顶岗实践。教师的顶岗实践核心在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下企业活动,从实践中了解到企业的运作、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使自身职业素养得到了根本提升。在提升提升高职师资专业职业技能,熟悉职业岗位,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入行业企业的顶岗实践,还可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充分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跟踪最新技术,为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培训课程的设计提高第一手资料。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培训的完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职业培训工作,使得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整个群体健康成长,有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力。
参考文献:
[1] 黄瑞华,班宏,等.浅谈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中国农业教育,2007,(2):42-44.
[2] 王继宁.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选择[J].发展,2007,(3):88-89.
[3] 卢瑛,吴大付.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教学特色及对中国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45-46.
[4] 吴娜.健全和完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探讨[J].肇庆学院学报,2008,(7).
[5] 石增业,石媚山.试论加强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对策[J].青岛酒店职业技术管理学院学报,2009,(4):60-63.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