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自我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他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4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目的是在课堂上系统化地学习知识,使教师将多年对于专业学习的领悟通过教学的方式传输给学生。然而,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全盘接受教师的思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性地吸收,并通过独立的思考,转化为学生自我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是自我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他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渔。”
通过几年的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单一地在课堂上予以课本教学以及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往往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教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内在动力,学生才能在其牵引下更多地探索英语世界的奥秘。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接触英语原声动画片,学习英文歌曲以及游戏。在娱乐中加深孩子对于英语的接触面,而不只是在书本上予以教学。
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体现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增加英语学习的语境,有英语语感,对英语不再望而却步,在他们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勇敢地去学习英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学习它,他的英语会不断进步,这样他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烈。
二、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自学,不仅是体现在课后的自我学习。由于学生对于学习的自控能力较弱,一味地依赖课堂学习任务的布置,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的重要环节。预习时,学生要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努力看懂较教师尚未讲授的新知识。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新词组,通过自己查阅课文的生词表,理解其中文意思。
在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和动手,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很有益处。学生把看到物体与听到的单词连在一起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在这个环节上,单词实物卡也是一个好帮手,准备一些必要的教学实物道具也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仔细听讲,抓住重点难点,然后再提出疑难问题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或者由教师解答。
三、提供自我学习的方法
1. 课前预习的自主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能力,是培养学生从小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就下一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在上一节课结束时留出五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然后布置在家和父母反复听录音磁带的任务,以此来培养其预习的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使学生预习。布置的预习内容要细,就语音、词汇及有关课文内容都要有相关的具体要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自己查字典解决词汇方面的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能力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下节课检查预习作业,这样既督促了学生,又可使教师发现问题。
2. 课堂活动的自主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资助解决问题。通过和学生建立起亲密关系并在这样的关系下互动,运用契约和刺激系统,发现并建立他们的现有兴趣,帮她们形成并维持对英语较为积极的态度,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建立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师要尽量用全英文授课,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扩大英语输入量,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自主性才有可能体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开口,用英语做事情。
3. 课外作业的自主
布置的课外作业,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生活,学以致用。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检查自己的成果,并让学生继续深入自学、深化和记忆新知识,通常可以布置学生在堂上做完每课附录的听力题后的当天晚上都要在家反复听录音并把录音内容记录下来,这样督促和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效,以确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自学能力,除了根据课文或延伸课文的内容自觉地对话外,还鼓励和要求学生大胆地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和同学、教师交谈。在校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创设一些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有意识地用英语回话,并阅读适合自己的英语课外读物。提倡学生建立摘抄本,摘抄课外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方法的选择,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主意识,并可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教与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的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成为知识的主人,提升对于社会的自我思考意识,并将自主学习方法扩大到对于知识的汲取上。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思考与分辨。
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的学生定会受益终身。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4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目的是在课堂上系统化地学习知识,使教师将多年对于专业学习的领悟通过教学的方式传输给学生。然而,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全盘接受教师的思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性地吸收,并通过独立的思考,转化为学生自我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是自我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他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渔。”
通过几年的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单一地在课堂上予以课本教学以及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往往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教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个内在动力,学生才能在其牵引下更多地探索英语世界的奥秘。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接触英语原声动画片,学习英文歌曲以及游戏。在娱乐中加深孩子对于英语的接触面,而不只是在书本上予以教学。
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体现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增加英语学习的语境,有英语语感,对英语不再望而却步,在他们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勇敢地去学习英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学习它,他的英语会不断进步,这样他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烈。
二、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自学,不仅是体现在课后的自我学习。由于学生对于学习的自控能力较弱,一味地依赖课堂学习任务的布置,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的重要环节。预习时,学生要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努力看懂较教师尚未讲授的新知识。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新词组,通过自己查阅课文的生词表,理解其中文意思。
在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和动手,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很有益处。学生把看到物体与听到的单词连在一起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在这个环节上,单词实物卡也是一个好帮手,准备一些必要的教学实物道具也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仔细听讲,抓住重点难点,然后再提出疑难问题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或者由教师解答。
三、提供自我学习的方法
1. 课前预习的自主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能力,是培养学生从小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就下一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在上一节课结束时留出五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然后布置在家和父母反复听录音磁带的任务,以此来培养其预习的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使学生预习。布置的预习内容要细,就语音、词汇及有关课文内容都要有相关的具体要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自己查字典解决词汇方面的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能力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下节课检查预习作业,这样既督促了学生,又可使教师发现问题。
2. 课堂活动的自主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资助解决问题。通过和学生建立起亲密关系并在这样的关系下互动,运用契约和刺激系统,发现并建立他们的现有兴趣,帮她们形成并维持对英语较为积极的态度,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建立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师要尽量用全英文授课,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扩大英语输入量,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的自主性才有可能体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开口,用英语做事情。
3. 课外作业的自主
布置的课外作业,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生活,学以致用。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检查自己的成果,并让学生继续深入自学、深化和记忆新知识,通常可以布置学生在堂上做完每课附录的听力题后的当天晚上都要在家反复听录音并把录音内容记录下来,这样督促和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效,以确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自学能力,除了根据课文或延伸课文的内容自觉地对话外,还鼓励和要求学生大胆地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和同学、教师交谈。在校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创设一些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有意识地用英语回话,并阅读适合自己的英语课外读物。提倡学生建立摘抄本,摘抄课外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方法的选择,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主意识,并可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教与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的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成为知识的主人,提升对于社会的自我思考意识,并将自主学习方法扩大到对于知识的汲取上。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思考与分辨。
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的学生定会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