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河南许昌地区大气衰减模型,对激光脉冲延迟时间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 表明,由许昌地区大气借道引起的脉冲传输延迟时间均在纳秒量级上,输延迟时间随单程散射反
【机 构】
: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许昌市耕新信息科学研究院,河南许昌46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河南许昌地区大气衰减模型,对激光脉冲延迟时间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 表明,由许昌地区大气借道引起的脉冲传输延迟时间均在纳秒量级上,输延迟时间随单程散射反照率、传输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增长,高脉冲延迟时间与单程散射反照率单位距离成正相关.增加激光的波长和能见度,此时将会降低大气衰减系数.在激光波长为0.85 μm,单程散射反照率为0.75,单位大气能见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对脉冲传输延迟时间具有显著的影响,在能见度从20.5 km减小到10.5 km,传输距离为21.5 km时,大气所引起的脉冲传输延迟时间增加较大.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单位传输距离将会直接影响到脉冲传输延迟时间,如果将13.5 km的激光脉冲传输距离增大至21.5 km,大气能见度为10.5 km时,河南许昌地区大气所引起的脉冲传输延迟时间增加一倍多.
其他文献
为了在激光加热辅助切削(LAM)氮化硅陶瓷试验中获得较高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实验并分析了各加工参数对温度分布和表面完整性的影响,为在加工中选取合适的参数提供依据.
以20mm厚度钢板为研究对象,系统对中厚板激光切割的不同工艺参数对切缝质量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割速度为0.5m/min,喷嘴工作距离为1.5mm,激光功率为5 500 W时,
分别采用纳秒激光器和毫秒激光器对0.2 mm不锈钢进行搭接焊接工艺研究.在纳秒激光焊接工艺优化试验中,对激光功率,脉冲宽度,焊接速度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在毫秒脉冲激光焊接
以厚度14 mm的10Ni3CrMoV钢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单MIG和激光-MIG复合焊接作用下的熔滴过渡行为和焊接稳定性,并考察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成型的影响.结果 表明,小电流和
研究了20#钢光纤激光焊接工艺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焊缝背面熔宽显著增加,焊缝由钉形向近X形转变,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飞溅增多;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
双光纤光阱利用两相向传输的光纤捕获微粒,将微粒发射到光阱区域实现捕获是光纤光阱技术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光力实现自动捕获的双光纤光阱芯片,以实现通光即捕获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