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正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那如何使群体教学几乎达到个体教学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怎样学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大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其次,学生应掌握好预习的方法。预习,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难点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二、教师怎样引导和督促学生先学
1.揭示课堂学习目标。上课开始时,教师首先应将本堂课语法集中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教师可利用口述的方式出示,也可利用小黑板、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多种出示方式。出示学习目标就如同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那样,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前的指导。英语语法是一项抽象而枯燥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即对所集中语法的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一一做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
3.学生自学、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这一步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头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学不仅先于教,而且决定着教,教必须服从于学而且服务于学。因此,学生自学的过程便显得格外关键,这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紧张、高效,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
4.小组协作,讨论研究。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小组之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以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便没有一人不会,即“兵教兵”。
5.答疑解难、精讲点拨。经过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协作过程,学生对所要求自学的语法项目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谓水到渠成。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分以下两步走。
(1)学生答疑解难。即让各小组组长提出在本组内部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看其它小组成员是否可帮助解决。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书本甚至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2)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英语语法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语法内容。教师的讲解切忌重复,对于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决不再讲。
6.当堂训练。“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学中极易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现象,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英语语法教得苦、学得累的状况。
一、“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怎样学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大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其次,学生应掌握好预习的方法。预习,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难点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二、教师怎样引导和督促学生先学
1.揭示课堂学习目标。上课开始时,教师首先应将本堂课语法集中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教师可利用口述的方式出示,也可利用小黑板、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多种出示方式。出示学习目标就如同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那样,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前的指导。英语语法是一项抽象而枯燥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即对所集中语法的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一一做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
3.学生自学、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这一步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头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即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学不仅先于教,而且决定着教,教必须服从于学而且服务于学。因此,学生自学的过程便显得格外关键,这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紧张、高效,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
4.小组协作,讨论研究。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小组之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以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便没有一人不会,即“兵教兵”。
5.答疑解难、精讲点拨。经过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协作过程,学生对所要求自学的语法项目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谓水到渠成。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分以下两步走。
(1)学生答疑解难。即让各小组组长提出在本组内部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看其它小组成员是否可帮助解决。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书本甚至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2)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英语语法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语法内容。教师的讲解切忌重复,对于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决不再讲。
6.当堂训练。“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学中极易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现象,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英语语法教得苦、学得累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