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双歧杆菌的最适底物解析和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长双歧杆菌的培养密度,分别测定了3株菌株在添加不同氮源与微量元素时的生长浓度,确定最适底物,并进一步测定各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渗透压和生长完全抑制渗透压,通过分析菌株在不同碳氮比、不同浓度微量元素与不同初始渗透压(底物浓度)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确定最优培养工艺。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对酵母类氮源利用率最高,其限制性微量元素是Mg2+;底物碳氮比基于菌株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碳氮消耗比、底物浓度,基于完全抑制渗透压计算出的理论碳氮消耗量配制培养基时最利于菌体增殖。另外最高生物量与Mg
其他文献
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是食品热加工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毒性物质。为阐明褐色发酵乳中5-HMF的安全性和生成规律,分析了市售液态乳中5-HMF的含量。此外,通过分析理化指标与5-HMF的相关性,明晰了影响5-HMF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而揭示了5-HMF形成规律。研究发现,5-HMF与糖含量、酸度、褐变指数呈正相关,而与蛋白质、pH、赖氨酸等因素呈负相关。在褐色乳制作过程中,糖(葡萄糖、乳糖、半乳糖、蔗糖)的添加会增加5-HMF的积累,而酪蛋白与氨基酸
角蛋白酶KerZ1在其最适反应温度60℃下能够有效地催化水解羽毛角蛋白废物,但热稳定性较差。以KerZ1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的理性设计来提高其热稳定性。首先,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AMBER16以及HotSpot Wizard服务器的B-factor分析预测出KerZ1中对热敏感的柔性环区域;然后,结合β-转角残基的统计分析将引入位置的原有残基替换为保守性较高的氨基酸。结果表明,突变体酶A128D的失活半衰期(t1/2)和半失活温度(T50)较KerZ1提高了1
为研究两歧双歧杆菌氮源利用的特征,并解析其机制,首先测定菌株利用单位质量不同氮源的增殖效果,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氮源的氨基酸和肽组成,进一步分析了氨基酸氮源和多肽氮源对菌株增殖的影响,最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的氨基酸转运及生物合成能力。结果表明,两歧双歧杆菌几乎不利用酵母浸粉类氮源,偏好利用蛋白胨,原因在于两歧双歧杆菌利用多肽的增殖效率高于氨基酸,而酵母浸粉类氮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其他氮源的2~5倍,但2000 Da以下小分子肽含量仅为其他氮源的一半;大量疏水性氨基酸的存在会抑制菌株以氨基酸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