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下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对患者数量化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影响.方法38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MAC 1.0,维库溴铵维持肌松,通过调节分钟通气量随机使PETCO2分别达到35、45、35、25、35 mm Hg,每个PETCO2水平稳定15 min,每次调整后10 min采取足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记录数量化脑电图参数及听觉诱
【机 构】
:
10073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10073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10073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下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对患者数量化脑电图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影响.方法38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MAC 1.0,维库溴铵维持肌松,通过调节分钟通气量随机使PETCO2分别达到35、45、35、25、35 mm Hg,每个PETCO2水平稳定15 min,每次调整后10 min采取足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记录数量化脑电图参数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变化.结果与第一个PETCO2 35mmHg比较,在PETCO2 25mmHg期间,δ、θ、α、β波功率及BIS增加(P<0.05或0.01),95%SEF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ETCO245 mmHg期间,α波功率、β波功率、95%SEF及BIS降低(P<0.05),δ及θ波功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TCO2 45 mmHg比较,PETCO2 25 mmHg期间δ、θ、α、β波功率及BIS增高(P<0.05或0.01).δ比率、MPF、及AAI在各期间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PETCO2的改变可引起数量化脑电图参数的变化,但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无影响,在麻醉监测中应予以重视。
其他文献
低流量麻醉时由于新鲜气体流量低,从挥发罐带走的麻醉蒸气较少及呼出气稀释环路气体,吸入麻醉药的挥发罐开启浓度与环路中的浓度存在明显差异.从习惯的半紧闭系统采用的流量平衡麻醉方法到紧闭系统的定量平衡麻醉方法,对于吸入麻醉药的气体浓度而言,始终没有一个实用的个体化吸入浓度参考标准.吸入麻醉药的吸收与肺泡通气量、心输出量有关,而肺泡通气量、心输出量都与体重…因子有关…,因此从药代动力学的观点看,体重可能可
目的 研究氯胺酮(K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核因子xB(NF-kB)表达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抗炎效应的机制。方法将采集分离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接种于培养板,按培养液不同分为四组,每组20孔。LPS组:加入1mg·L^-1 LPS 1ml;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LPS+KT 20mg·L^-1组:加入20mg·L^-1 KT1ml后加入LP
心脏瓣膜置换术因手术创伤大,体外循环(C阳)等因素所致的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是心脏外科中常见的临床问题.随着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的研究进展,静脉麻醉药异丙酚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已有共识。
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开放可能是缺血预处理(IP)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1].KATP通道开放剂能模拟IP开放KATP通道保护缺血的心肌[2],但KATP通道开放剂预处理在常温全心缺血与晶体心脏停搏液相结合的条件下是否发挥保护作用,尚无定论.本研究拟应用离体兔心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心功能、心肌能量、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心肌形态学的改变,探讨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预处理对常温
目的 评价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术中降温时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变化.方法1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例.Ⅰ组未进行物理降温,Ⅱ组麻醉后进行物理降温,保持术中体温36.7~37.3℃.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24h(t3)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及IL-8的浓度.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t1时中心体温、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
肝脏多发或巨大肿瘤切除术时不可避免地发生反复的肝脏缺血和再灌注,而此类肝脏缺血再灌注(I/R)可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异丙酚具有抗氧化及对脏器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2],但对反复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尚未定论.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反复肝脏I/R模型,通过观察肝脏I/R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肺灌洗是治疗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有效措施.由于重度PAP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弥散功能障碍,良好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是保证全肺灌洗成功的重要环节.本院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5月对6例PAP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现总结如下。
疼痛是心肌缺血时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心肌缺血引发的心绞痛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程度往往不相平行[1],究竟疼痛仅仅是一种临床症状,还是在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过程中发挥某种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丘脑束旁核(Pf)是内脏痛觉的重要整合和调制中枢,Pf内含有丰富的阿片能神经末梢及其受体,μ1-受体与痛觉调制有关,阿片类药物主要通过μ1-受体来发挥痛觉调制作用[2].本研究拟观察吗啡预先给药
老年人循环系统代偿能力差,硬膜外麻醉后容易发生循环抑制,连续腰麻(CSA)的并发症少,因其可以用滴定法用药,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平面容易控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小,血液动力学较硬膜外麻醉和单次腰麻更稳定,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广泛应用.自1996年Spinocath导管应用于CSA以来,因其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而逐渐取代微导管用于临床麻醉[1,2].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对老年人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硬
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的麻醉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芬太尼反复注射可引起蓄积,易致术后苏醒延迟和延迟性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异氟醚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呼吸,以上因素限制了其在唇腭裂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芬太尼复合异氟醚与异丙酚复合曲马多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