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不同特点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bw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发挥校内外美术教育活动的优势互补,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独特作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美术教育 特点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219-01
  
  科学家钱学森留下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至今是中国教育刻骨铭心的待解难题。
  人才的培养既源于自身禀赋,亦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少年时期的美术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教给他们拓展创意思维的方法。在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过程中,培养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钱学森的少年成长时代离不开一个“玩”。“玩”中接触大自然,“玩”中锻炼动手能力,“玩”中增长和扩大知识面,“玩”中完善人格,放松身心,放飞了理想。相反,应试教育基本上不让学生“玩”。学生们被绑在书本上通宵达旦的学习。“一切为了应付考试”的思想正在非常善意的坑害着我们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学生,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机械死板的学习中,学生丧失了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想,这并非中国校内教育的初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质量评价。这是挑战,更是责任。怎样发挥校内外美术教育活动的优势互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呢?以下是针对校内外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不同特点的比较。(如表1)
  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承担着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美术教育的任务,师资完备、教育质量有保障、国家确保经费投入。当然班级授课制也有不足:学生只能按照固定的教室与课程表机械的上课,无论喜不喜欢;讲的不好的老师学生不能换,没天赋的学生教师必须教;每班四五十人既抓纪律又赶进度,很难因材施教、逐个讲评,导致“一个模子”培养人,会不会只能这样,更不奢求个性化教学、专业化发展了。
  校外美术班承担了美术培训的职责,绝不能把美术作为一种兴趣培养,偏重于模仿而不是创造,只停留在标准化、大众化的美育水平。校外美术专业培训是校内美术的补充和发展,是少年儿童“玩”的地方、艺术的摇篮。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既闻名而来拜师学艺,绝不能误人子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不断探索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要整合美术馆等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师生可面对面直接交流,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进度和发展目标,示范绘画步骤、方法,手把手的教好基本功;鼓励学生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艺术见解,可以向教师挑战,根据绘画经验大胆实践,出现问题及时指点;学生作品展示互评,用欣赏的目光看到学生每张画的进步,教师阶段性发展评价,组织学生参赛拿奖、进行师生画展,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每次活动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的学习交流的聚会而无话不谈,人情暖暖,绘画变成了享受,不再是负担,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
  获得百花最佳新人奖的演员孙俪,正是校内外合力育人的代表:她5岁开始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学艺,校内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校外学艺培养了个性和创造力,使兴趣、天赋得到专业化发展,少年宫的精英教育成为人生发展必要营养的补充阶段。11岁代表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出访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活动中开拓视野、放飞青春梦想。书画家的成长更是校内外美术教育共同培养的绝佳例证。所以说,人才培养需要校内外教育工作者齐心合力,以树人的思想耐住寂寞、以对子孙后代的挚爱传承民族文化、以教师伟大的人格力量、革新探索的精神共同培养学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 政府工作报告[R].
  [2] 中共中央发布十二五规划[Z].
  [3] 美术新课程标准[S].
  [4] 中国艺术教育网[S].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多样性角色,通过剖析乐从这个典型个案,提出发展型政府在地方产业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并从“嵌入自主性”概念出发,具体分析了发展型政府在市场转型
摘 要: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体育教学要从公共体育选修课的视角,从教学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来逐步完善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贡献。  关键词:选修课 社会需求 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206-01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审美能力欠缺的现状,指明教育功利化和大众文化的非道德化倾向是导致大学生审美素质低下的重要因素,当今高校的审美教育也存在着诸多误区,最后提出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政治课之中,融入社会实践之中,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等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育现状 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217-01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当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坚持"两手抓",进一步搞好文明村建设,当好先进文化发展方
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协作的必要性催生了信赖原则。该原则以社会相当性理论为基础,并与被容许的危险以及危险分配理论互为表里。在具备相应的主客观要件的前提下,信赖原则应在交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和媒介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媒介越来越依赖受众的选择求得生存和发展时,作为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编辑活动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了.而接受美学的研究思路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竞争的优势所在,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成为管理学界,尤其是战略管理领域在九十年代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