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推进,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之间发生了代际交替,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到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层。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政策、制度以及他们自身素质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其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因此,分析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问题 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当前活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注重个人享受,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实现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市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他们对于农村感情已经淡薄,希望“扎根”于城市生活之中。然而扎根于城市的前提则取决于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由于社会各种因素和农民工自身条件的制约,当前他们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困境分析
(一)就业制度歧视
由于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当期我国城乡存在两个劳动力市场,即针对城市戶籍的劳动者的高端劳动力市场和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低端市场。前者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而后者则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福利低。二元的劳动力市场让外来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劳动力资格,加之城市各种制度的限制,他们只能从事着那些不受保护和限制的边缘职业和底层职业,工资待遇差、讨薪难的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处可求,无人可帮,难以得到保障。
(二)就业渠道窄,自身知识与技能缺失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自身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少,因此职业选择面窄、就业信息缺乏。[1]虽然当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中介寻找工作,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通过亲人、朋友、老乡等的人介绍工作,很少有人选择去职业介绍所或劳务市场获取就业信息。目前,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专门设置的职业介绍体系也相对缺乏,缺少关注与引导,信息网络不健全,用工信息发布不及时,缺乏调控。当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很快,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农民工的低技能水平不能有效满足各用人单位的需求。[2]
(三)社会保障缺失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根本原因,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无论是定居还是流动,都涉及社会保障问题。在目前的二元就业体制下,社会保障带有明显的趋向于城市居民的倾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也只是针对于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还不在其保障范围之内。在社会保障体系内,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将他们纳入“保护伞”之内。
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现有的就业制度是由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它具有明显的二元特质,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体系中受到排斥与歧视,无法获得普通劳动者的平等合法身份。因此当前我国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与“非农”的户口界限,取消户口迁移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达到和城市居民在待遇上和发展会上享受真正的平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户籍制度改革。
(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投入
当前我国应加快建立统一、公平、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废除有关限制农民工就业的规定,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打破城市中出现的城乡劳动力之间的种种不平等制度的限制,形成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开展就业竞争。同时政府应做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介绍。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培训,鼓励建立相关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使他们的劳动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三)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内,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各项保障,我国应将农民工纳入到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内,填补农民工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方面的空白,使他们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把新生代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中,在住房方面,使其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逐步解决农民工进城的安居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
[2]林园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问题 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当前活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注重个人享受,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实现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市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他们对于农村感情已经淡薄,希望“扎根”于城市生活之中。然而扎根于城市的前提则取决于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由于社会各种因素和农民工自身条件的制约,当前他们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困境分析
(一)就业制度歧视
由于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当期我国城乡存在两个劳动力市场,即针对城市戶籍的劳动者的高端劳动力市场和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低端市场。前者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而后者则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福利低。二元的劳动力市场让外来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劳动力资格,加之城市各种制度的限制,他们只能从事着那些不受保护和限制的边缘职业和底层职业,工资待遇差、讨薪难的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处可求,无人可帮,难以得到保障。
(二)就业渠道窄,自身知识与技能缺失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自身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少,因此职业选择面窄、就业信息缺乏。[1]虽然当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中介寻找工作,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通过亲人、朋友、老乡等的人介绍工作,很少有人选择去职业介绍所或劳务市场获取就业信息。目前,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专门设置的职业介绍体系也相对缺乏,缺少关注与引导,信息网络不健全,用工信息发布不及时,缺乏调控。当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很快,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农民工的低技能水平不能有效满足各用人单位的需求。[2]
(三)社会保障缺失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根本原因,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无论是定居还是流动,都涉及社会保障问题。在目前的二元就业体制下,社会保障带有明显的趋向于城市居民的倾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也只是针对于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还不在其保障范围之内。在社会保障体系内,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将他们纳入“保护伞”之内。
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现有的就业制度是由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它具有明显的二元特质,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体系中受到排斥与歧视,无法获得普通劳动者的平等合法身份。因此当前我国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与“非农”的户口界限,取消户口迁移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达到和城市居民在待遇上和发展会上享受真正的平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户籍制度改革。
(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投入
当前我国应加快建立统一、公平、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废除有关限制农民工就业的规定,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打破城市中出现的城乡劳动力之间的种种不平等制度的限制,形成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开展就业竞争。同时政府应做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介绍。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培训,鼓励建立相关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使他们的劳动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三)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内,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各项保障,我国应将农民工纳入到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内,填补农民工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方面的空白,使他们的利益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把新生代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中,在住房方面,使其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逐步解决农民工进城的安居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
[2]林园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