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核径迹的平均直径与密度随蚀刻温度和蚀刻剂浓度的变化

来源 :辐射防护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uanch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观察了固体核径迹的平均直径和径迹密度随蚀刻剂浓度、蚀刻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采用聚碳酸酯膜(Makrofol)为探测器,化学预蚀刻与电化学蚀刻相结合,蚀刻剂浓度分别为5、6和6.85mol/L 的 KOH 溶液,蚀刻温度分别为30、40、50和6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核径迹的平均直径和径迹密度均随蚀刻温度和蚀刻剂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其他文献
煤矿带压开采潜在的突水风险是影响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之一,怎样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能够提前预知前方的富水性以及隐蔽的地质异常体,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唐家会矿区水
坦赞铁路是一个20世纪70年代我国支援非洲人民建设的铁路项目,至今仍发挥着深远的政治、战略、经济作用。然而,自投入运营以来,铁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8年10月,坦桑尼亚当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高中子通量密度测量的方法,即使用核径迹热释中子探测器测量中子通量密度,该方法在低中子通量密度测量方面已成功在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上得到验证。为了测试其
为明确酸雨对小麦条锈病菌孢子萌发及病害流行学组分的影响,采用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p H值分别为2.5、3.5、4.5和5.6)处理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