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特别在低年级学生中存在一些教学行为与学生认知能力不符的现象,审视其原因,教师没能正确对待和矫正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质疑能力 培养
  
  所谓“质疑”就是学生提出疑问。疑问是学生探索的基础,是认识更多知识的开端。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物,几乎在学生时代都是爱提问的孩子。爱迪生问妈妈:“母鸡用体温可以孵出小鸡来,为什么我就不行呢?”哥白尼问爸爸:“我能看见月亮,月亮也能看得见我吗?”这样的孩子,不仅爱提问题,而且爱提怪问题。我们知道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他们对周围世界所产生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想探求未知世界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他们便以提问的方式开始了他们求知的长征。最初的提问多半是“干什么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呢?”一类简单的问题。
  低年级是“求知欲”急剧发展的时期。随着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经验逐渐积累,学生提问的内容和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好多学生就爱提一些“为什么”的问题,特别是爱提些有关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他们常爱提问“天有多高”、“白天怎么没有星星”等,而且当老师作了解答以后,更会启发出其它的问题。学生爱提问题是个好现象,他们发现了一些现象,自己观察、琢磨,但始终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爱提问是环境教育促进了儿童智力发展的结果,在孩子们没完没了的提问中蕴藏着孩子们非常宝贵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人的天赋像火花,既可以燃烧也可以熄灭。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让这火花能燃烧起来并充当“助燃剂”,不应该让儿童天赋的火花熄灭。但是有的人对儿童的提问不够重视,不是对儿童提出的问题搪塞应付,就是对儿童提问表现为不耐烦,对孩子大发雷霆,斥责孩子一顿,使儿童觉得自己向大人提问题是做错了事。久而久之,儿童就不去观察、不去思考,再也不敢提问题了。儿童的求知欲望一旦受到压抑、挫伤,对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就必须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和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一、要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处理
  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太难的时候,老师可以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如学生问:“麻雀晚上在哪里睡觉”时,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到房檐附近去观察。这样学生就会知道麻雀的家住在房檐下,从而顺利找到的答案。
  2.有些问题如果不容易找到简便的解决方法,则可以让学生看图或图片加深理解。如学生学习《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特征;从而得出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的原因。让学生自己看书时,老师不要甩手不管,而应作些必要的启发和讲解。
  3.对一些抽象难理解的问题,老师既不要拒绝回答,也不必详细解释,可以围绕提问讲述一些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这样不仅没有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还能把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向更深一层。
  4.对一些目前还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要如实相告,并鼓励学生长大了以后亲自去找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学生问:“任何东西都有边,那么宇宙有没有边,要是有边,那边又是什么样的呢?”对这个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但也有很多人想知道,将来一定能知道。
  5.对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要跟学生讲清楚这个问题不能解答的原因。如:“是一休聪明还是孙悟空聪明”。
  二、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
  学生爱提问是他们的天性,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爱提问,还有一些学生不肯提问,不会提问。对这样的学生应进行启发诱导,以便培养他们善于“质疑”的能力。
  1.当学生提出一些好的问题时要对他这种肯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习惯进行表扬。
  2.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对于那些不肯提问、不会提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一些启发,可带领他们观察,让他们发现一些现象。在观察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产生疑问。
  3.老师经常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分析,去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回答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提出问题,如: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可以问学生:“夏天飘雪花吗?”学生肯定会说:“夏天不下雪,下雨。”老师再进一步问:“为什么冬天下雪,夏天下雨呢?”经过思考,学生不难作出“因为冬天冷,夏天热”的结论。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质疑”的能力。
  学生爱提问,是学生求知欲望强的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并且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钻研问题、言路畅通的素质习惯大有帮助。
  
  (山东临沂临港团林镇中小;276616)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