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价值观、农户意愿与亲环境行为决策——基于山西省安泽县农户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

来源 :林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助力全面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农户可持续发展的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个人价值观则是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文章将这种价值观划分为利己主义和生态主义两种情形,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山西省安泽县300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构建农户个人价值观对其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而借助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不同价值观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运用多群组SEM调节效应模型识别了性别差异对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个人价值观是强化农户亲环境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具体来看,利己主义价值观对亲环境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186,生态主义价值观对亲环境行为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241,且两者的p值均小于0.050。(2)除直接作用外,个人价值观还通过"个人价值观→农户意愿→亲环境行为"这一间接路径来影响农户的亲环境行为,且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即农户意愿在个人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男性较之于女性更易于强化利己主义价值观和生态主义价值观对其亲环境行为的正向促进作用。基于实证结果,文章提出要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农户亲环境行为的认知及意愿;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户的亲环境行为的监管体系来加强对农户的约束,同时也应给予一定的补贴来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传统草木染艺术在家居装饰,包装设计,平面设计与提升旅游业产业品牌等方面也有其重要价值,它古朴,旖旎的艺术品质迎合了当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心理需求,作为传统工艺再次被人们熟知。废弃面料的二次设计与运用为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指出了一条新的表现形式与发展道路,为现代服装设计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也更为深远的发展空间,也必将是为低碳环保服装设计艺术的方向和趋势。
中国传统的草木染色凝结菁华,代代相传,呈现其独特的文化和表现。古人有庞大的表述色彩及现象的词汇,从象形的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在取名和表意上的智慧,既有着诗兴的浪漫,同时从直观地表述色彩、材质、工艺的关系,在这些色彩名和用色中看到古人试图建立科学的色彩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基于整体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在这样的色彩系统中可以看到古人的宇宙观和多维的色彩文化表意。东方智慧的染色思想在古人的造物观中已经
草木染作品皆运用植物的天然材料染制,天然的植物染材、自然地坯布,染制好的布艺中处处表现出自然地色彩、自然地材质、自然地馨香、自然的美感。它仿佛是有生命的肌体,蕴含着植物的沉静、柔和、笃定娴静的气质;蕴含着大度、包容、与世无争的气度,草木染来自自然而最终也将回归自然,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因此,草木染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价值。
期刊
提到故乡,经常会提到一句话"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城市文明和工业化在让我们享受丰厚的物质的同时,也让我们成为被困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囚徒。我们守望记忆中的家园,更渴望在时代浪潮激荡中重建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可是,如何在故园的地基上生长出孵化梦想的温床?
期刊
草木染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染色方法之一。草木染技术的发展与我国民间服饰色彩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围绕草木染,研究了草木染与我国民间服饰色彩起源的关系,加深对传统手工艺的理解。文章首先提出了草木染的概念,然后分析民间服饰色彩的哲学思想和美学基础,最后分析了古代各朝代草木染技术的发展与民间服饰色彩的关系。
草木染婴幼儿纺织用品是传统草木染在婴幼儿纺织用品中的衍生和创新。文章基于传统草木染工艺和婴幼儿纺织用品的性质和特点,融入设计理念,详细研究并调查了对婴幼儿纺织用品起决定性作用的设计要素和草木染衍生品在婴幼儿纺织用品中的设计及创新理念。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和实验,为草木染衍生品在婴幼儿纺织用品中的开发设计和市场前景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价值。
草木染是中国传统工艺,周朝开始就有了详细的草木染方法记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更迭,草木染也由单一色发展为多色套色,再到花纹的描绘和制作,方法工艺更为精细讲究。唐朝传入至日本继续发展,使得现如今日本草木染成为世界上的佼佼者。
饮食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特色美食是居民以及游客与旅游地之间的重要媒介。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越跨境旅游开发不断深入,目前广西东兴一带的越南特色美食餐饮业已初具规模。基于越南饮食文化跨境流动的视角,文章通过历时研究和访谈等方法,探究越南特色美食文化生产和跨文化旅行的动因及其影响。研究发现,越南特色饮食在东兴的迁移和融合,使东兴旅游产业要素发生调整,使得东兴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形成重置,通过中越特色
上下五千年的灿烂中华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亚洲东部众多国家的文化。随着东盟自贸区、海上丝绸之路等跨地区级国家战略的制定,我们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趋势必不可挡,而位于我国南部的越南,其国土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相毗连,因而越南的文化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本文将在跨文化视野下,研究中越两国的米粉文化的起源与传承,浅析中越米粉文化未来的发展与传播方式。
期刊
由于宅基地退出涉及利益的复杂性和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农户在宅基地退出决策过程中存在诸多非理性现象。以前景理论为分析依据,将农户分为务农型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和务工型农户三类。通过模型构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针对后两类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户具有不同的参照依据和风险偏好,两类农户都倾向于不退出宅基地。半工半农型农户不退出宅基地的主要原因是规避非农化生产的损失,而务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