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永不过时的健身术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历史悠久。踢毽子起源于汉代,到了唐宋时期非常盛行,踢的花样也很多,集市上还有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明清时开始有正式的踢毽比赛,不少民间艺人画有少儿踢毽子的生动画面。踢毽子不仅可以用来强身健体,还被作为养生之道。
  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不定的毽子,踢毽者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接、落、跳、绕、踢等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因此,踢毽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反应灵敏和动作协调的能力。
  踢毽子对身心健康也极为有益。踢毽子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也使腰部得到锻炼。跳踢时不但要跳,腰部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随同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运动。连续跳踢数十次,心跳每分钟增加到150~160次。由此可见,踢毽子是一项全身运动,有时还很激烈。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还可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锻炼,起到增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踢毽子对男女老少都相宜,点滴时间也可以利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不十分激烈的动作进行练习,坚持下去大有好处。老年人腰腿不便是常见的慢性病,踢毽子基本在于腰腿,如经常适度踢毽,对舒筋活血、益寿保健,有一定的效益。
  踢毽子运动,除了盘踢、磕踢、拐踢、绷踢这四种基本踢法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花样踢法,使踢毽子运动成为一种优美的技巧运动。毽子的花样踢法,一般分为接落、绕转、穿插、跳踢、头顶等几个相互关连的大的部分,并又由这几个大的部分分别派生出许多花样。各种花样踢法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演变,而又有层出不穷的变化。动作有大有小,有动有静,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小毽子飞来舞去,别具风采。
其他文献
傍晚,王先生和爱人在小区里幽闲地散步。迎面,一只小狗翘着尾巴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看到小狗可爱的样子,王先生和爱人忍不住凑上去用手摸它。谁知,还没碰到小狗,原本温顺的小家伙却猛地朝他们扑了过来,一口咬到了王先生的裤子,说什么也不肯放,吓得王先生和爱人一身冷汗。多亏主人在旁边,呵斥着让小狗松开了嘴巴。这一次的教训让王先生和爱人心有余悸,真的被狗咬到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据报道,我国狂犬病发病位居世界
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传统的干扰素生产方法是从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内提取。它首先由核糖体合成,转运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糖基化形成,也就是说合成糖蛋白需要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很大变化,各种疾病随之增多,用药也多了起来。但老年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凭自己经验盲目购药,任意选用;有的相信广告不实之词,哪个广告打得响,就买哪种药;还有些人相信街头游医、江湖骗子、偏方秘方、祖传名医等,乱投医,多方购药,认为多服药比少服药好;有些身体好的老人乱服保健药,不计后果。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老年人用药必须三思而行,绝不可盲目用药。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