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8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 ,2 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以下基本经验 :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主线和核心 ;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允许旧体制外生长新体制 ,即新体制增量改革与旧体制存量改革并行 ,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 ,选择渐进式改革方式。也有以下主要教训或问题 :对收入分配状况和分配制度重视不够 ,造成的后果深刻而长期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导致经济体制改革有时难以突破 ;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重视不够 ,技术创新落后于制度创新 ;渐进式改革的累积成本或后摊成本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是当今新课改的重点。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多年的实践证明,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创新教育离不开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
改革现有的学生作文评语的写法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数学作为初中生学习的一门主课,历来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重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们纷纷为孩子们报诸如辅导班等之类的方法来试图提高成绩,教师们也是费尽心思努力提高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事业必须以创新作为自己的基本品格和价值取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也是新形势下履行社科联
"自律"即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常规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体验并理解基
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本身是顺着时间流逝的方向进行的。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去考察历史,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顺向考察是不够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逊指出: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勤奋进取与自卑自贬是其成长中必经的发展矛盾。当孩子顺利发展时,他将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可是,有一些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灿烂的进步。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按劳分配是一种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的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财富分配.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