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作为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使国际涉华舆情呈现复杂状态。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武汉封城一个月后推出的英文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取得了显著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立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话语三维模式为框架分析《武汉战疫纪》,认为通过跨文化传播话语策略,灾难纪录片具有改善国家形象和建构民族认同的功能。 【关键词】
其他文献
【摘 要】视频公益广告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激发社会正能量,对社会进行道德和思想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Kress和Leeuween的视觉语法分析理论框架為依托,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视频公益广告《无名英雄》进行分析,并对其内涵进行深层次解读,为视频公益广告语篇解读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多模态;视觉语法理论;视频公益广告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高等学校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简直猪狗不如。”一名广告策划者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 《蜗居》女主角海萍说:“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 这讲的
我是心血管科医生,每年亲自抢救上百位心肌梗死患者!特别可惜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得心肌梗死或快要得心肌梗死,自以为没事,所以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据统计,我国有50%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心肌梗死。 有人说了,心肌梗死,不就是心前区疼痛吗,怎么还会有50%的人不知道自己得了心肌梗死呢?下面,我从最近遇到的3个病例入手,告诉大家,为什么他们没有意识到心肌梗死的来临。 病例1 孙大妈,牙
【摘 要】政风行风类节目是地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方式,面对社会环境和传播方式的巨变,地方政风行风类节目更要在讲政治、守监督的前提下,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传播方式,快速有效完成受众与热线之间的衔接,以此保持节目的活力。本文结合铜陵市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的探索尝试,提出媒体融合的一些思路,使节目服务与监督并重,力求最大程度“倾听百姓心声、为民多办实事”。 【关键词】行风热线;媒体
【摘 要】 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量的预算往往是对流动资金需求总额的预测,这不但对流动资金预测金额的准确性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这种总体预测的方法没有将企业的资金管理与其相关的业务流程相结合,难以帮助企业及时地进行资金调度和风险防范。文章在商业银行测算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办法的基础上提出先分渠道对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進行预测,进而预测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总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流动资金; 渠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东京奥运会的报道经历,根据奥运会赛事规模和组织的特点,结合实例提出一些对奥运摄影报道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为体育摄影报道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京奥运会;奥运报道;体育摄影 2021年7月23日到8月8日,笔者以新华社摄影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东京奥运报道。有人曾说奥运会有两个赛场,场内是运动员间的竞技,场外是媒体间的比拼。与我参加过的赛事报道如世界杯、亚运会和其他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新闻传播研究迈上了新的征程。安岗作为学术研究倡导者与新闻实践的先行者,推动了受众理念从群众、读者到消费者的演进。受众研究的落脚点在于对“人”的研究和认识,核心指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从个体视角追溯历史痕迹对理解我国新闻研究的方向性转变具有特殊意义。研究发现,在特殊时期,实践先行于理念,深化了思考空间,拓宽了对“受众”不同层面的理解。“受众”含义的变化体现了人与时
1933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多名员工失落地回家了。他们无不认定公司将面临破产,而总裁却坚信公司定能起死回生。 20多天过去了,在家等待着的员工没收到任何消息。他们早已不再奢望重返岗位,只为眼前的生计发愁。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却意外地收到了总裁发来的一封信:向全公司的员工继续支薪1个月。 不工作还能领钱,大家感到无比欣慰。然而他们不知道,此时他们的总裁
【摘 要】地方性是具有情感意义的地方动态独特性。社区报作为极具地方色彩的媒体,其文本对相应地方性的建构不仅差异化于网络遍在信息,还与地方生活实践形成互构,建构着独特又真实的地方性。本文以《华西社区报》为研究对象,发现该报着重勾勒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实践,聚焦老年群体较多,注重对活力、艺术创新等关键词的表达,但是缺乏对传统成都文化的叙写。本文以微观视角管窥社区媒体文本对地方性的建构,一定程度上拓宽了
【摘 要】做好残障主题、涉残议题报道、恰当地对残疾人群体及其相关新闻、事件展开充分的科学传播,并借助媒介的有效力量,对残疾人主体形象进行澄清,对残疾人权益内容进行普及性宣传,从而改善社会舆论环境已成为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必然趋势,这既是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数量广泛的涉残家庭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媒介;平等;残疾人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益行动积极报道视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