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胆道闭锁婴幼儿亲属活体肝移植术中门静脉重建方式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c4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患胆道闭锁的婴幼儿在亲属活体肝移植术中采用不同门静脉重建方式后门静脉并发症(PVC)的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期间45例患胆道闭锁的婴幼儿接受亲属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肝移植受者门静脉重建方式和术后PVC发生率的情况。45例受者中,28例采用供者门静脉与受者门静脉左右支分叉部静脉片吻合(BP组)重建门静脉,8例采用间置血管重建受者门静脉(IVG组),9例采用改良的门静脉端端吻合(MEA组)重建门静脉。

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45例受者中共有3例发生PVC,发生率为6.67%(3/45),其中BP组1例(1/28,3.57%)发生门静脉狭窄(PVS),IVG组2例发生PVC(2/8,25%),分别为PVS与门静脉血栓(PVT)各1例,而MEA组受者术后未发生PVC。BP组、IVG组和MEA组受者术后PVC发生率分别为3.57%、25%和0,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的门静脉端端吻合可以作为胆道闭锁患儿亲属活体肝移植术中的门静脉重建方式,而采用间置血管行门静脉重建可能增加了术后发生PVC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慢性铅中毒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GBZ 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将2012至2014年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职业病科收治的61例慢性铅中毒病例分为轻度、中度慢性铅中毒组,同时随机选取29例无铅接触史常规体检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病例肝功能指标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异常率差异。结果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使用单独Ⅱ段供肝作为移植物对儿童受者进行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今完成的5例以单独Ⅱ段供肝为移植物的儿童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包括受者体重;术前评估的供者左外侧叶及单独Ⅱ段供肝移植物受者重量比(GRWR);术中实测的左外侧叶及单独Ⅱ段供肝GRWR;术中是否存在关腹困难,术后受者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是否出现大肝综合征等。分析单独Ⅱ段供肝移植的特点和对受者预后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供肾在儿童肾移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根据移植术式的不同分为单肾移植组(36例)和双肾整块移植组(12例)。单肾移植组受者术后发生血管栓塞1例(2.8%),输尿管梗阻1例(2.8%),原发病复发1例(2.8%),肾功能恢复延迟17例(47.3%)和急性排斥反应4例(11.1%)。双肾整块移植组受
目的探讨小于3岁婴幼儿公民逝世后供者器官捐献(DCD)供单侧移植肾给成人受者的早期效果。方法总结自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9月1日间实施的婴幼儿DCD供单肾成人受者肾移植19例的资料。结果供者年龄为(18.0±6.1)个月(8~26个月),其中小于1岁供者4例。供者体重为(11.6±5.2)kg,供肾纵轴长(6.3±0.6)cm。19例成人受者的年龄为(30.0±9.6)岁,体重为(45.8
期刊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者肺脏应用的评估标准和供肺功能维护的经验。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对139例DCD供者通过严格的评估和有效的肺功能维护,获取供肺11例。供肺冷缺血时间为(526.8±12.6)min(312~675 min),完成9例序贯式双肺移植,2例单肺移植。结果围手术期1例肺移植受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存活10例受者术后未发生排斥反应,出院后随访至今均存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随访15年以上受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影响肾移植术后受者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30日以前,接受肾移植并定期随访的326例受者资料。根据观察受者和移植肾结局不同,从基础情况、移植相关、生活方式以及伴随疾病四个维度,对影响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相应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P=0.010,R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新发自身免疫性肝炎(DNAH)的临床表现、诊疗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4年8月1 601例肝移植受者中36例发生DNAH受者的临床特征、生化免疫学指标、病理学检查结果及转归。按照2008年公布的最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积分系统评分≥7分者13例,=6分者6例,<6分者17例。结果DNAH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尤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