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H响应的纳米载体制备及其黏液渗透性能研究

来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pH响应的渗透性纳米载体(pMPPs),观察其在小鼠生殖道黏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评估其在肿瘤细胞中的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方法 合成含pH敏感腙键的双亲性高分子,并使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MPPs.同时,分别选取疏水性高分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不含腙键的双亲性高分子PLGA-聚乙二醇,按同样方法制备黏附性纳米载体(MPs)和渗透性纳米载体(MPPs).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染料Cy5.5标记的3种纳米载体在小鼠生殖道黏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噻唑蓝实验检测纳米载体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毒性.将含pH敏感腙键的双亲性高分子与油溶性金纳米颗粒结合形成多包裹纳米载体,再采用噻唑蓝实验评估其在HeLa细胞中的放射治疗增敏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了pMPPs,粒径相对均一且分散性良好.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MPPs不仅具有良好的黏液渗透性能,还有效提高了纳米载体在小鼠生殖道黏膜组织中的进胞效率.噻唑蓝实验结果显示,当载体的质量浓度达0.80 mg/ml时,pMPPs组HeLa细胞存活率仍高于90%,且均高于MPs和MPPs组,表明pMPP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下,希美纳溶液(0.80 mg/ml)组HeLa细胞存活率均高于相同质量浓度的多包裹纳米载体组(4 Gy:82.90%比61.79%;8 Gy:64.75%和42.36%),表明相比于临床中常用的放射治疗增敏剂希美纳,多包裹纳米载体可更有效地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结论 本研究解决了纳米载体在黏膜组织应用中黏液渗透性能与细胞内吞设计上的冲突,为黏膜组织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九香虫提取物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与机制.方法 应用胃癌细胞系MGC-803,分别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九香虫提取物对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MGC-8
细胞凋亡包含多种信号通路途径,其中内在信号通路为线粒体凋亡途径,是由信号分子引起Bax等促凋亡因子活化转移至线粒体外膜形成蛋白性孔道,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释放细胞色素C
期刊
Apelin是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特异性配体,在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并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不同组织中发挥不同作用.下丘脑脑室内高剂量Apelin可以促进肝脏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参与
近年来,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中,DNA的损伤和修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已证明.脑缺血确实可引起DNA损伤,而缺血后DNA修复酶的变化和修复机制的失控均可加剧这一过程.
分析学生的化学学习“前概念”、转变学生的“前概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应有之义.教学中,教师可以链接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与多元比较等,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