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结合大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普查方式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对上海市松江区无症状且结直肠癌普通危险度的≥50岁人群以及40~49岁志愿参加普查者行免疫组化法粪便隐血试验,连续3次排便中任意2次粪便标本送检,对任何1次粪便隐血阳性(包括弱阳性)的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对息肉的数量、分布位置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50岁受检者共2692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184例,阳性率6.8%,共56例患者发现了64枚结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34枚、炎性息肉15枚、增生性息肉15枚,发现直肠癌1例。40~49岁志愿普查者共582例,隐血试验呈阳性者28例,阳性率4.8%,共6例患者发现了6枚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1枚、炎性息肉5枚,并发现肠癌2例。多数息肉分布于左半结肠。结论对无症状的结直肠癌普通危险度人群的普查能较早发现结肠息肉,对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可能较适合社区及广大农村地区结直肠癌的大规模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