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老龄化挑战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不仅是一个严峻的现实经济问题,而且将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从战略上应结合中国的国情,考虑分层推进、逐步过渡,不同地区之间宜采取差别性政策。同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分政府、个人(家庭)、市场等不同主体的保障责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建一条新型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之路。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和交流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经济学期刊的经验、思路与方法,以促进中国经济学的繁荣与发展。经我们与部分经济学期刊会商议定,拟于2007年6月下旬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全国经济学期刊主编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目前补充货币的实践已遍及许多国家,其影响不断扩大。本文结合若干补充货币的实践,阐述了补充货币的运作机理与特征,分析了其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考察了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态势,最后提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的若干启示。
由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研究中心,日本国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和江苏省市场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3月21-2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就构建“人的发展经济学”和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唐未兵教授的著作《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制度分析》是其多年深入研究所有制问题的成果,是在力求更好地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寻求对中国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更好解释。
期刊
期刊
2006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明显陷入了利率、汇率、市场流动性和经济增长等多重目标的协调困境。这种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金融市场加速国际化背景下的持续外汇顺差并带。来流动性过剩问题,近期要靠货币政策在总量上进行控制,远期则要通过产业、环保、社保、财政、收入等政策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来根治。
非纯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完善既要解决充分供给,又要解决公平分配。充分供给需要在非纯公共产品供给领域引入非政府资本,需要市场力量进入。在这里,私人追求效率的市场性行为必须得到政府追求公平的公共性行为的引导,由此可能既满足公共需求,又能实现社会和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域政策目标不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的简单顺序选择问题。持续提升东部区域经济效率是中央区域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推动“三大泛经济区”建设及协调发展是通过经济区“内化”(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划区域政策目标选择,政府推动公平实现的主要“平台”是规划和提供公共品。
与国际标准模式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偏差一直过大。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纠偏。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本文建议通过发展服务业和优化服务业结构两方面来达到纠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