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c198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容易受到损害,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因此,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1-2].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通过诱发肌电图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脑神经位置及走行,最大程度避免脑神经的损伤,利于术者避开重要的神经结构或者及时终止危险操作,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3-4].本研究回顾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

其他文献
由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主办的“2013年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培训暨颅底显微解剖手术入路学习班”,将于2013年8月25~31日在北京举行。主要授课教授有石祥恩、张玉琪、王贵怀及杨军等,均有美国等世界著名医学中心学习与交流的经历,在国内显微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教学与培训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相关专业由席修明
期刊
患者女,32岁.因颈痛3个月,双上肢麻木1个月加重10d于2012年8月15日入院.患者以无明显诱因,突发颈痛为首发症状,经针灸及药物治疗无效,且出现双上肢麻木感,其后又出现枕部及肩部麻木、疼痛加重,右侧较明显.查体: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双上肢活动不利,右侧明显,肌力Ⅴ-级,深浅感觉正常,轻瘫试验右侧阳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Hoffmann征及Babinski征阳性.MRI(图1)示:颈1~4椎
期刊
目的 探讨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对影像学阴性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病灶定位、预测预后、指导手术的价值.方法 45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行头颅MRI,视频脑电图,及脑PET-CT等术前检查,头颅MRI结果均为阴性,术后2年随访手术疗效,采用Engel's分级评价疗效,后将同一患者的头颅MRI与PET进行异机融合,与手术疗效相结合分析PET/MRI脑代谢图形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37例
目的 检测人脑胶质瘤及其瘤周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探讨AQP4与胶质瘤性脑水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48例胶质瘤组织、28例胶质瘤瘤周组织和8例对照组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组织中AQP4 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 胶质瘤及瘤周组织中AQP4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4的表达与胶质瘤性脑水肿
中国神经病学的教学开始于1920年.而中国神经外科学发展的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0年以前的初期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40年至1949年,即沦陷抗日至解放初期的维持改进阶段.第三阶段是自1950年至目前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国内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对神经外科的观点和认识有了不同程度地转变.现在将各阶段的事迹简述如下(不全之处望同道指正).在第一阶段的大约10年之间,出于半殖民地
期刊
患者 男,57岁.间断性头痛2年,呕吐3次入院.查体:左手轮替试验缓慢,左手指鼻试验欠精准,走路向左倾斜.MRI(图1a)显示左小脑半球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大小约43 mm ×50 mm ×36 mm,边界清楚,其内信号欠均匀.T2像呈现高信号区域内有低信号的条纹状排列结构.增强扫描显示左小脑半球病变伴内部斑片状、结节样明显强化.腹部B超未见异常.诊断:左小脑半球胶质瘤.治疗采用左侧枕下
期刊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举办的“北京大学第十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拟定于2013年8月5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临床电生理学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诱发电位等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在骨科、手外科、神经外科、运动医学、
期刊
目的 探讨静脉内和选择性动脉内注射吲哚菁绿行术中荧光造影在脑和脊髓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7例患者,其中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瘘3例,髓周动静脉瘘1例.6例患者术中经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行术中荧光造影,1例髓周动静脉瘘患者先行选择性肋间动脉置管,再于术中经动脉行选择性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荧光造影辅助下确认瘘口及引流静脉后行夹闭或电凝切除,并重复行荧光造影观察,直至瘘口及动静
脊髓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脊髓良性肿瘤,约占脊髓原发肿瘤的30%,多数位于髓外硬膜下[1].单发的髓内神经鞘瘤较少见,同时存在于脊髓内、外的单发神经鞘瘤罕见.目前为止,国外仅报道9例,国内报道1例[1-3].本文为我院收治的1例脊髓内-外神经鞘瘤,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29岁.主因"右上肢疼痛、麻木3年伴左下肢发凉1年"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右侧肘以远、脐水平以下针
期刊
目的 探讨快速细孔钻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为CSDH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自1970年应用自主研发的快速细孔钻颅置管引流术治疗51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1例CSDH死亡患者尸体解剖资料进行相关讨论.全部病例经脑血管造影、颅脑CT或MRI确诊,血肿引流量60 ~ 340 ml,多为80 ~ 120 ml.快速细孔钻颅一般选择顶结节处或在血肿最厚部位为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