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补习生比应届毕业生有更多的心理压力与焦虑,重视和研究补习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及时解除心理障碍,解决学习问题,促进补习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三补习生 心理问题 学习状况 调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42-01
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学生,众所周知的原因:基础教育、设施投入、对学生的未来规划都不如城市,每年有相当多的学生落榜。通过和学生聊天,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补习原因、心理状况及学习潜力,对他们的复习指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生源情况
笔者每年见到的补习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高考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有种种原因未走进大学,他们都属于高分考生,也是带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来补习的;另一类考生当年考试成绩离二本分数比较接近,不想去念三本或大专,想实现自己的高考梦,他们的学习潜力比较大,希望补习再熬一年,明年或许会更好;还有一类考生基础差,高考成绩自然较差,有的想给自己一次机会博一下,有的因家长意愿不得不来补习的。
二、补习生常见心理问题
1.自卑内疚。无论是何种缘由来补习的学生都有这种心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没有实现自己的高考梦,面对父母多年的盼望和努力落空,考前的自信已荡然无存。有的考生因为自己读书而使家庭经济日趋拮据,有的考生家庭经济不成问题,但面对父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深感对不起父母。种种原因使他们失去应届生时的活泼热情,产生自卑、内疚心里,体现出沉默寡言,郁郁不乐。
2.焦虑急躁。主要表现在考试上,一些考生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紧张、焦虑等心理体验,于是就会对考试产生恐惧感,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担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绩。而考试后又因成绩排名下降表现出焦虑,看不进书,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在高考复习的各个阶段,很多补习生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急躁心理。
3.负担沉重。补习生压力比较大,如学习竞争的压力、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偏见、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对于前途的不确定、对考试失败的过分担心等等,导致补习生心理负担沉重。
三、补习生常见的学习情况
大多数补习生都有一科以上的弱门学科,且因此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在补习一年中,好多学生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弱门科目上,对其他科目花费时间和精力过少;其次补习过程中许多学生的盲目性很大,表现为缺少周密复习计划和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自觉性不够;再是学生的复习方法欠妥,其表现在做题上,存在眼高手低,基础题看不上,喜欢偏难怪;还有缺少夯实双基的意识、看教材找不出问题,自我感觉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数都懂,而一遇题总爱出错,看答案又恍然大悟,还缺乏反思总结意识。
四、在了解了补习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后,任课教师努力走近学生,加强个体指导,把握学生心理动向,适时调整学生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师生共同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信心。补习生们一般在自我评价上比较低调,学习上缩手缩脚,没有激情。作为教师,仅指导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告诉他们以前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不管你是好成绩还是坏成绩,在这一年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只要你肯努力,那么一切都会为了你改变;“如果错过太阳你哭泣了,那么你也错过了月亮了”。另外高三有大量的考试,每次测试后,和以前的成绩进行比较,发现有进步的补习生,哪怕是进步一点点,都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他们在答题的一些优点,比如书写、表达、卷面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基础好的同学,多督促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对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促进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使他们受到鼓舞、找到信心,减轻他们的心里压力。
2.制定阶段性目标。想克服急躁焦虑,遵循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先把大目标制定在本科或专科而不是“清华、北大”,那么他就觉得很有希望,从而不断地为此奋斗;各学科的阶段性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按部就班的实施。等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了,再去提高,这样也能避免有些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弱科上,强势科目没有强化,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3.有针对性教学。像前面提到的高分考生,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失败不是偶然的,其次要对这类学生进行高起点要求,除了分数外,在方法,心理建设等方面让他们自我加压;对中等程度学生注重方法技巧教育,讲究做题规范,速度質量是成功的关键,告诉他们细节决定成败;而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强化基础方法指导尤为重要。还有在题型训练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对题型的难、易和量的要求应有不同,这样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才不会产生厌倦消怠的情绪,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才能总体上达到好的复习效果。
4.加强方法指导。补习贵在六字:坚持,重复,认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成为特优生的原因并不在于用心不专,而在于没有找到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以最科学的方法应对高考,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也就帮他们找到了通往高考的成功之路。
5.加强“双基”。补习生最大的毛病是喜欢做资料,好多人是不看课本的。2014年新课标I的理综题尤其如此,一些优秀的学生反而丢分过多。因此需加强对学生看书、钻研教材的指导: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原理及结论,并能不同章节知识融会贯通,且灵活运用。
6.反思总结交流。反思总结是对学习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性探索,获取学习经验和教训。回顾总结自己的复习情况,并和老师同学交流,不断地获取学习经验和教训修正自己。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既所谓的综合实力就比较高,其心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因此科学安排自己的日常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学习和考试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能大大提高补习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三补习生 心理问题 学习状况 调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42-01
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学生,众所周知的原因:基础教育、设施投入、对学生的未来规划都不如城市,每年有相当多的学生落榜。通过和学生聊天,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补习原因、心理状况及学习潜力,对他们的复习指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生源情况
笔者每年见到的补习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高考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有种种原因未走进大学,他们都属于高分考生,也是带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来补习的;另一类考生当年考试成绩离二本分数比较接近,不想去念三本或大专,想实现自己的高考梦,他们的学习潜力比较大,希望补习再熬一年,明年或许会更好;还有一类考生基础差,高考成绩自然较差,有的想给自己一次机会博一下,有的因家长意愿不得不来补习的。
二、补习生常见心理问题
1.自卑内疚。无论是何种缘由来补习的学生都有这种心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没有实现自己的高考梦,面对父母多年的盼望和努力落空,考前的自信已荡然无存。有的考生因为自己读书而使家庭经济日趋拮据,有的考生家庭经济不成问题,但面对父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深感对不起父母。种种原因使他们失去应届生时的活泼热情,产生自卑、内疚心里,体现出沉默寡言,郁郁不乐。
2.焦虑急躁。主要表现在考试上,一些考生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紧张、焦虑等心理体验,于是就会对考试产生恐惧感,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担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绩。而考试后又因成绩排名下降表现出焦虑,看不进书,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在高考复习的各个阶段,很多补习生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急躁心理。
3.负担沉重。补习生压力比较大,如学习竞争的压力、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偏见、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对于前途的不确定、对考试失败的过分担心等等,导致补习生心理负担沉重。
三、补习生常见的学习情况
大多数补习生都有一科以上的弱门学科,且因此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在补习一年中,好多学生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弱门科目上,对其他科目花费时间和精力过少;其次补习过程中许多学生的盲目性很大,表现为缺少周密复习计划和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自觉性不够;再是学生的复习方法欠妥,其表现在做题上,存在眼高手低,基础题看不上,喜欢偏难怪;还有缺少夯实双基的意识、看教材找不出问题,自我感觉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数都懂,而一遇题总爱出错,看答案又恍然大悟,还缺乏反思总结意识。
四、在了解了补习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后,任课教师努力走近学生,加强个体指导,把握学生心理动向,适时调整学生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师生共同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信心。补习生们一般在自我评价上比较低调,学习上缩手缩脚,没有激情。作为教师,仅指导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告诉他们以前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不管你是好成绩还是坏成绩,在这一年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只要你肯努力,那么一切都会为了你改变;“如果错过太阳你哭泣了,那么你也错过了月亮了”。另外高三有大量的考试,每次测试后,和以前的成绩进行比较,发现有进步的补习生,哪怕是进步一点点,都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他们在答题的一些优点,比如书写、表达、卷面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基础好的同学,多督促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对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促进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使他们受到鼓舞、找到信心,减轻他们的心里压力。
2.制定阶段性目标。想克服急躁焦虑,遵循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先把大目标制定在本科或专科而不是“清华、北大”,那么他就觉得很有希望,从而不断地为此奋斗;各学科的阶段性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按部就班的实施。等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了,再去提高,这样也能避免有些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弱科上,强势科目没有强化,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3.有针对性教学。像前面提到的高分考生,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失败不是偶然的,其次要对这类学生进行高起点要求,除了分数外,在方法,心理建设等方面让他们自我加压;对中等程度学生注重方法技巧教育,讲究做题规范,速度質量是成功的关键,告诉他们细节决定成败;而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强化基础方法指导尤为重要。还有在题型训练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对题型的难、易和量的要求应有不同,这样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才不会产生厌倦消怠的情绪,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才能总体上达到好的复习效果。
4.加强方法指导。补习贵在六字:坚持,重复,认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成为特优生的原因并不在于用心不专,而在于没有找到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以最科学的方法应对高考,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也就帮他们找到了通往高考的成功之路。
5.加强“双基”。补习生最大的毛病是喜欢做资料,好多人是不看课本的。2014年新课标I的理综题尤其如此,一些优秀的学生反而丢分过多。因此需加强对学生看书、钻研教材的指导: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原理及结论,并能不同章节知识融会贯通,且灵活运用。
6.反思总结交流。反思总结是对学习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性探索,获取学习经验和教训。回顾总结自己的复习情况,并和老师同学交流,不断地获取学习经验和教训修正自己。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既所谓的综合实力就比较高,其心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因此科学安排自己的日常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学习和考试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能大大提高补习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