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聚左旋乳酸微球体内可促胶原再生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聚左旋乳酸皮下填充剂是美国FDA批准可作为修复皮下软组织胶原流失的医美产品,由于其形态为不规则颗粒,容易产生过度炎症反应.目的:观察辐照条件对聚左旋乳酸微球分子质量和粒径形貌的影响,以及聚左旋乳酸微球皮下填充剂植入兔皮下的异物反应程度和刺激胶原再生情况.方法:采用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左旋乳酸微球,参考Sculptra?的配方配制成可注射皮下填充剂,分别经25,50 kGy辐照灭菌,分析辐照灭菌对微球分子质量和粒径形貌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50,100,250,500 mg/L,以微球的浓度计)可注射皮下填充剂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将25 kGy辐照灭菌的可注射皮下填充剂(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注射至兔背部皮下,于设定的时间点进行注射部位背部组织苏木精-伊红、马松三色染色及CD68、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微球的黏度、黏均分子质量和数均分子质量降低明显,但辐照灭菌并未导致微球的粒径和形貌发生明显改变.②MTT检测结果显示,当填充剂的质量浓度低于250 mg/L时细胞存活率均>90%,即使材料质量浓度高达500 mg/L时细胞存活率也仍高于80%,并且长时间的孵育(72 h)也并未产生显著的细胞毒性.③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CD68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填充剂植入后的第0.5-4个月只引起轻微炎性反应,植入后第6个月时炎性反应程度达到最高,且部分微球表面出现孔洞结构或不规则形状;植入后第9个月微球完全降解.④动物实验马松三色染色与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植入后第4个月,微球周围主要为Ⅰ型胶原,外围主要以Ⅲ型胶原为主;植入后第6个月,微球附近的I型胶原增多,外围的Ⅲ型胶原增多;植入后第9个月,纤维包囊内部主要以Ⅰ型胶原为主,外围则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的比例接近均等.⑤结果表明,可注射聚左旋乳酸微球填充剂具有刺激胶原再生的效果,还可降低炎性反应程度.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生物补片在眼后巩膜加固术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眼巩膜生物补片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关系到其植入机体后的成功与否,因而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至关重要.目的:探讨京尼平改性牛心包眼巩膜生物补片的结构及性能.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新鲜组、脱细胞组和京尼平改性组牛心包的形貌结构,通过测定力学性能、含水率和热稳定性等表征其理化指标,通过遗传毒性实验检测京尼平改性组牛心包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脱细胞处理有效去除了材料中的细胞成分;脱细胞
背景:当前市售可吸收止血材料对于动脉性出血的止血性能尚未达到临床理想效果.目的:研究复合大孔聚多糖止血材料在小动脉出血创伤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通过离断兔股动脉建立小动脉出血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10)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复合大孔聚多糖止血材料,对照组(n=7)应用市售复合微孔聚多糖止血粉.术后记录两组止血成功率与出血量,动态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检测,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口组织.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0%,43%,P 0.05);②术后180 d内的血常规及肝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由于体积小、成本低、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能源安全、结构监测、智慧城市等领域。在现有的各种技术中,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以其在超长光纤上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测量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BOTDA系统中,受限于非本地效应及受激布里渊效应,探测光功率难以进一步提升,极大地限制了系统的传感性能;当使用的脉冲宽度小于12纳秒时,声子的不完全激发会导致测量得到的布
毫米波(millimeter-wave,mm Wave)通信作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受到研究人员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毫米波拥有丰富的频谱资源,毫米波通信技术成为第五代移动通信(5G)提高系统频谱效率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毫米波的波长很短,可以在较小的天线面板空间中部署更多的天线单元,因此毫米波通信也使得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
背景:软骨下骨在关节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损伤就难以修复,而传统的骨水泥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讨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软骨祖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将其包封于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中修复软骨下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利用纤连蛋白分选获得兔软骨祖细胞,利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得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比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能力.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分别制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祖细胞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支架,成骨诱导培养后,活死染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