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校园无偿献血的分析和建议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大学校园献血现象的分析
  1.1有偿?无偿?
  据调查问卷显示,学校倡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无偿献血。但是调查中,百分之百的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补助品”和“补助金”的发放。
  补助金0-500元不等,大都在200-500元这个区间,这个价钱虽然不能与“卖血”相比,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那么学校这么做,是否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献血积极性呢?这似乎就让本来单纯的爱心行为蒙上了一层不一样的影子。
  也许这样功利化的献血制度确实可以促进一部分人参与献血,但也有周围的同学表示,有部分同学因为厌恶这种功利的做法,放弃了献血,并对献血之事嗤之以鼻。这种现象我认为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1.2安全?不安全?
  归根到底,同学们在参加献血的过程中,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安全。据调查,大部分学校在组织无偿献血时,安全措施比较简陋,通常只是在献血前进行简单的检查,包括抽血一次和医生的一些询问。
  为此,我专门询问了相关方面的医生,医生表示,在正规的献血过程中,首先应注意献血者是否患有乙肝等传染病或是家族遗传病,对于感冒或者营养状况不佳的人也不建议献血。体检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和透视四个方面。通过了这些体检,才能保证献血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不大且保证血液质量。
  1.3传闻是真?是假?
  学生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自然,也走在舆论的最前沿。在献血之前,有舆论称,献血其实并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医生自己很少献血也很少鼓励自己身边的人去献血,并列出了献血的以下几点危害:
  (1)献血造成的血管破损是终身无法修复的。由于献血 造成的血管创伤在发生不可知的外力挤压下,有可能造成血管破裂。
  (2)献血后,体内血量减少,导致脑部供氧不足,此时,体内会产生一种酸性成分,提高血液带氧量,而这种酸性成分,对人体的脑细胞有巨大的不良作用,所以献血后人会觉得头晕。长期献血者会造成反应迟钝,思维敏捷性降低。所以,对于需要脑力工作者来说,最好不要献血。
  (3)人体总共大约4000-5000cc的血液,其中脏器存有20%左右的库存血液,在人体发生意外伤害的时候,可以迅速进行补充。但是,人的器官是会老化的,在年龄老化和体质虚弱下,发生意外伤害的时候,体内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快速的造血。此时,你会因为出血量过多而供血不足造成死亡率的增高。
  (4)增加过多的被感染机率,诸如爱滋、乙肝等等高致病性传染性疾病。尽管已有安全防护,可是难免万无一失。感染机率总是存在的。
  这一新闻的爆出,可以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学生因此放弃了献血的计划。这个传闻爆出后,并没有得到任何可靠方面的回应。这无疑在无形中给了献血者更多的思想压力。究竟是相信无偿献血的宣传语还是相信没有被证实的坊间传闻成了大家的矛盾点。这件事情曾经一度成为了大学校园中议论的焦点之一,而无人回应也让大学生们犹豫不已。
  2.关于大学校园献血制度的改进意见
  2.1减少体制化、配额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偿自愿献血
  调查显示,在很多大学校园中,都存在着献血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学校要求学院必须达到相应规定的数额。一般该数额由学校根据学院总人数的不同进行比例规定。各个学院是否能达到规定成为学院期末相关评比的指标之一。
  B.学校对学院进行软性规定,希望学院能到达相应名额。而在这种情况下,学院为了自身在学校各方面发展的平衡,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去献血。
  这两种情况的存在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必须承担相应的献血任务,接受学院的安排。那么这样还能否称为无偿自愿的献血呢?很多学生对这种情况十分不满,认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出于个人主观上的自愿和身体条件的允许才可以进行,而学校及学院的硬性要求则无疑上对学生的精神和身体双方面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大学校园内的献血制度,首先应该始终秉持着国家《献血法》的精神,即个人无偿、自愿的献血行为。并不应该采取制度化、配额制以利益驱动学生进行献血。
  2.2完善献血之前的身体检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献血感受
  在对不愿意献血的同学的调查中,最大的原因是对于献血之前的体检和献血的安全的不信任。据我对几位医生的调查中,医生均表示献血之前的体检过程十分重要,一般包括血检、尿检、心电图和透视四个方面。同时,还要对献血者的体质及家族遗传病史有所了解。
  但是,实际上在对部分大学学生的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表示,在学校内献血都只是一辆献血车进校园。而对于学生的身体检查也只是简单的医生询问和简单的血常规的检查。这些并不全面的身体检查很难全面的检查出献血者到底是否适合献血、献血后是否安全。
  大学生作为无偿献血的中坚力量之一,无疑是十分需要安全的保障的。那么仅仅一辆献血车开进校园到底是否保障安全呢?很多同学建议大学校医院可以配合献血组织,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检查,这样无疑可以给学生献血者一颗“定心丸”,保障大家更放心、更勇敢、更积极的参与到献血活动中。
  2.3对献血的利弊进行公示说明,让大学生不再有后顾之忧
  很久之前看到文章分析及网上的消息表示,很多医生并不自己亲自去献血并且不建议自己的亲属去献血。并且列出了献血对于献血者的身体危害。看了这样的分析之后,很多大学生表示十分矛盾。
  其实长期以来,献血机构一直对外表示,献血对身体的促进作用,比如:提高造血功能、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缓解预防高粘血症等等。但是献血机构一味的宣传献血的好处并且隐藏献血的害处,无疑更让人提防献血对于身体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家均表示理解献血对身体可能有一定的负面影響,但是出于大学生的责任感,即使献血有一些危害也并不会导致大家放弃献血;反而一味的隐藏更会引起大家的恐慌和不安。而对于身体没有严重危害的前提下明白献血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献血之前的准备以及献血之后的调理。 [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机构投资者规模快速增加,但我国股市大涨大跌、波动幅度较大的特征并没有改变。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影响股市波动进行了理论研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机构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摘 要: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而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而研究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如何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成了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摘 要】多元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职生的思想文化认知层次,然而也给其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应该积极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理论思想,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本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改革的现状和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1.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机遇及其意义  随着当代世界文化的不断繁荣与发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