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如此,便对吗?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来如此,便对吗?”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如此振聋发聩地一问!
  在恒河猴实验中,第一批经历过水冲的猴子已不在笼中,可“老猴子”们却依然极力阻止“新猴子”去摘香蕉,理由是“从来如此”;而“新猴子”也在莫名其妙中逐渐变成“老猴子”,在以同样的理由对“新新猴子”——尽管它们也不知道为何要如此。
  “从来如此”,多像一些人眼中的“传统”啊!
  前些天有这么一则新闻:抚顺一所号称传播传统文化的学校开办了“女德班”,宣称“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女子就不应该往上走,就应该在最底层”等观点。
  無数仁人志士、先烈前贤奋斗的一百多年的男女平等,难道要被这“女德班”抹杀了?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行“糟粕沉渣泛起”之实,这样的行为在现实中并不鲜见,似乎一打起“传统”的旗号,就立刻理直气壮,似乎“传统”就代表着“向来如此”,就对!
  君不见,曾有景区为招揽游客在古建筑墙壁涂画二十四孝,“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这些与主流价值观违背的传统孝亲故事,荒唐违和;君不见,曾有人“重拾国学”,推崇《弟子规》等“经典”,但让七岁稚童“亲有疾,药先尝”,未免令人胆寒;君不见,被称为“女德教母”的丁璇声称“总挨揍的女人,身体好,不容易闹病”……
  其实,传统文化也好,传统思想也好,传统技艺也好,我们应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做到“有扬有弃”,使其焕发更大生命力。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就这样说:像“鱼翅”这样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像“鸦片”这样有利有弊的,我们限其弊用其利;像“烟枪”这样的负面的,我们可以留作反面教材;而像“姨太太”之类的糟粕,就要坚决摒弃。
  在面对传统中的糟粕时,鲁迅先生还告诫我们:“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
  “从来如此”不等于应该如此,同样,传统文化也未必都是“优秀”文化,莫像那群猴子,以“从来如此”为由,阻碍群体追求社会的进步。
  没有自己思想、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只会说:“从来如此,便是对!”
  而有自己思想、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却会问:“从来如此,便是对?”
  【教师点评】作者由材料想到了群体性盲从,又敏锐地想起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对“传统”的误解,非常深刻。在素材选择使用上,作者从最近的一则“女德班”新闻切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行“糟粕沉渣泛起”之实,非常有现实意义。为了证明这种情况并非孤立,又列举了二十四孝、《弟子规》、“女德教母”等例子,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全盘否定“二十四孝”和《弟子规》,而是精准地点出“卧冰求鲤”“郭巨埋儿”以及“亲有疾,药先尝”这样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悖的内容进行批判,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意识。文章后半部分集中引用鲁迅关于传统文化的种种观点,非常有力地让文章主旨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指导教师/吴国梁)
其他文献
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对于现代人来说,这该算作一场悲剧。  几年前,读过一篇散文,是武汉女作家方方写的。由于她工作实在太忙,有很多想听的音乐没时间听,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时间看,直到有一天,她住了院,谁想到,音乐也听到了,书也看上了,于是,开始喜欢上住院的生活。看完这篇散文,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医院如果都成了现代人精神的避难所和补养地,那我们平日的生活实在有该反思的地方。  但必须承认,方方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流行“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青年流行“到边疆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农村去”“到军营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夜校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青年流行“到特区去”“到国外去”。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青年流行“到北上广去”。  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
曹德旺没跑,却戳中了中国实体经济的痛点  最近,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持续刷屏。曹德旺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莫瑞恩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提到在美国办厂:“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电价是中国的一半”“购买厂房基本上没花钱”(中国的土地成本是美国的9倍),“在美国一公里还不到一块钱人民币,在中国过路费很高…
大型航拍系列纪录片《航拍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视角俯瞰今天的中国,记录了各地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和城市风貌。  人们在QQ空间上书写日志、写说说、传图片、写心情,通过多种方式记录自己,“分享生活,留住感动”,通过微信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记录自己,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用不同方式记录着生活、时代与世界,记录着过往或现在、幸福或不幸……关于“记录”,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上榜理由:★
1.我们内心要建立一种信仰,就是要有所敬畏。改革开放30多年,欲望面前,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畏是两个词:尊敬和畏惧。因此,我一直把它比喻成一条大河两边的河堤,这边是敬,那边是畏。如果河的堤坝足够高,不管河流怎么波涛汹涌,都不会泛滥成灾。一旦敬畏的河堤不在了,或者变低了,欲望的河流就会奔腾泛滥,带来无数灾祸。人一定要活在希望之中,只要有希望、有信仰,人就不会那么焦虑。寻找信仰,我觉得这是中国最大的命
文学社简介:“文心雕龙”文学社秉持“为文塑心,以心塑文”的宗旨,成员主要是一些文学爱好者,在指导教师刘万春的带领下,诸位学员已经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20多篇文章。  指導教师:刘万春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
高考作文是考生这一特定的作者,在高考这一特定的写作环境下,给在特定的阅卷环境下、特定的读者而创作的文章,作为考生的“我”不是自我的倾诉,而是向阅卷老师表情达意,所以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读者意识。然而从阅卷现场情况来看,许多考生在行文时只顾“自我倾诉”,根本不考虑特定的阅卷环境这一因素,特别是这一特定的读者的感受,文章自然很难得高分。纵观近几年50 高考高分作文,都具有明显的读者意识。
某次在宝岛旅行,我坐着汽车在各地乡村转悠,有一天来到高雄市美侬镇,见路旁有一家并不起眼的民宿,住客稀有,干干净净的门厅中央竟然有几只芦花鸡趴着,先就令我有些意外。民宿主人庄先生认真地对我们介绍说那是日本品种,告诫我们轻声轻语,不要打扰它,因为“鸡太太在生鸡宝宝啦”。听着这绵绵软语从一个高高大大的中年男子嘴里说出来,着实感到好笑,可他绝对是认真的。交谈后慢慢了解,庄先生出生于高雄,家境不薄,毕业于台
街头的老树下,是老人的红薯摊。  老树已经很老了,斑驳的树皮上挂满了青苔。老人也很老了,纵横的皱纹里,写尽了沧桑。  老人总在晨风正清凉时,推着他锈痕累累的烤架来到街头。虽已年迈,老人的筋骨却仍然遒劲有力。他总披着件灰绿色的军大衣,携着一只矮矮的小木凳,慢悠悠地来到老树底下。他从筐里挑出几个滚圆的大胖红薯,放进烤架,点燃火花。烤架便呜呜地哼着小调,满意地吐起白烟。不一会儿,清甜的薯香便和进晨风中,
有一次,子夏问孔子:“甜美娇巧的微笑那样喜人,美丽灵动的眼睛那样生辉,您却说素雅才是最绚丽多姿、美丽动人,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回答道:“绘事而后素。”他的意思很明白,必须先有“素”(白绢),然后才能施以五彩而成“绘”(图画)。  素是一切颜色的基础,也是一切颜色的调和,就像白日包含着七色。由此,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和美学思想——以素为雅,以纯为美,以淡为本,以静为质。修身悟道即是养素。正如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