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愁了老师,难了学生。对此,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到它的主要症结所在:一是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缺少足够的词汇积累,限制了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二是老师先入为主,主观命题,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体验,这使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地位,抑制了他们的写作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从初一便拟定了一些方案,对学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也收到了一些成效。现在把我在作文教学中的这些措施方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加强阅读;注重积累;培养感悟;训练写作;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历来被尊为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生活、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从自己的实践中,我更深的体会到:感悟是成功的保证。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采用了“阅读——积累——感悟——写作”的做法。
  一、加强“阅读、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见,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1.诱发兴趣,多读好书
  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把与学生的生活最贴近的作品介绍给他们读,如《花季雨季》、《读者》、《萌芽》及郭敬明等人的作品,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再引导他们在阅读的兴趣中喜爱读名著。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可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以及文化积累。
  2.课堂得法,课外延伸
  语文教科书里的文章都是文情并茂的佳作美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深思,力求做到“望表而知里”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从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博览群书,这样就能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一切健康向上的书籍,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或精读或略读,并有意识地写随笔,充实摘抄本内容,以便每周的读书交流与检查。
  二、培养“感悟”——训练写作思维
  1.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
  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学会感悟生活,是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最根本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2.以课文为范例,培养理解能力
  首先,感悟其情感。作家、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每欣赏一篇文章,常常从理解作家的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入手。如读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领会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情”,才使作家创作了此文,因而,读者对父爱多了一份理解,也多了一份感激。此刻,让学生回味自己的父爱,课余动笔写写。
  其次,感悟其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每学一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其思想内容,并学习其写作特点,尤其要注意接通想象与联想的桥梁。引导学生要有超凡脱俗的立意,新颖透辟的见解,这要靠在想象和联想基础上的创新思维。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要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势,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要训练多角度作文:一是构思训练多角度,二是文体训练多角度。
  三、训练写作——提升写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领悟作文的人文性、情感性、艺术性。教师还应运用赏识和鼓励法去挖掘学生不竭的创造动力。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写作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科学有序的写作训练
  科学训练应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加深提高。
  (1)一句话写作。一句话写得好,可以使首句开宗名义,结尾意味深长,描写绘声绘色等等。如仿写名言佳句,既能帮助学生形成勤动笔、爱推敲的好习惯,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2)片断写作。每一篇优秀作品都有它的精彩片断。如学完《孔乙己》,可以续写《孔乙己被打断腿以后……》。总之,片断训练,可以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景物、细节描写等多角度去训练。
  (3)文体训练。新课标对中学生写作要求有: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日常应用文。
  (4)升格作文。古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可见评改作文至关重要。如何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呢?以记叙文为例,做到:立意高远、选材讲究、结构巧妙、语言有特色。
  综上所述,阅读感悟与作文的结合是“读写结合”的灵活运用。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宋代大文豪苏辙说:“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的关键是要加强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因此,引导学生多读好书,热爱生活,从生活和学习中锻炼出敏锐的感悟能力,尤其注意从阅读中去借鉴作家感悟生活的经验,并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学生一定会走上阅读感悟与作文的成功之路。
  (作者单位: 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342700)
其他文献
在坚持教好书的同时,决不能放弃育好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做到了两个字: “爱” 和“细”,这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达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必须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我正在看一期題为《走出你的舒适区》的TED演讲,视频中,身穿明黄色西装的卢维耶·阿杰伊说:“在我正式开始以写作为生的第二年,才敢自称‘作家’,而距离我最初开始动笔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九年。”即使如此,她仍然在担忧退休后没有养老金的晚年生活。  卢维耶原本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可是刚进大学,基础化学就让她“摔”了个大跟头,“我不是做医生的料,算了吧。”于是,她义无反顾地放弃后,开始经营自己的第一篇博客。这
乔纳森·济慈是美国的概念派艺术家和实验哲学家,从2010年开始,他就在进行超慢速摄影的实验,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记录时空的变迁。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突破了传统摄影的极限,成功地完成了从一个月到一百年的长时间曝光。2014年,他还在德国柏林设置了一个可以曝光100 年的相机,用来拍摄100 年间柏林的城市变化。  2015年3月,乔纳森·济慈突然宣布,他将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艺术博物馆安置一个曝光长达
情感可以缩短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情感可以让教师和学生相互用心灵去对话,情感可以让孩子从此不再自卑、不再落后。在教育工作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核心是“爱”,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每个儿童都渴望得到师长的爱、朋友的爱、同学的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儿童才能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思想落实于行动,让爱走入了儿童的心灵。  一、快乐活动,真情默化儿童
从医院回来,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我必须写一写我的父亲,他是这个多彩世界的一抹“亮色”。  十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搬运生活的父亲》,发表在当时很畅销的《女友》杂志上。那本定位时尚都市的刊物,居然刊发了我这篇乡土味浓郁的散文,料想是文章里我父亲那种俗世中罕见的乐观和坚强打动了人。  父亲名叫黄纪杰,小名木林,已经72岁了。同事们喜欢叫他老黄或老木。“老木”这个名字颇有深意,不仅代表名字,还有“傻”“迂”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我感觉音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我们可以很久不看一部戏剧,一场电影,一次画展,但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不可能没有音乐。打开电视有电视剧和广告的配乐和电视节目的片头音乐;打开电脑有开机音乐;来电话了,有优美的手机铃声音乐;走到大街上音像店里会传来流行的音乐……,等等。所以生活中充满着音乐。学会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对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而音乐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
2019年10月26日,有着中国“搞笑诺贝尔奖”之称的菠萝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浙江温州举行。该奖项秉承着“向好奇心致敬”的一贯做法,以“想象力、有趣、引人思考”为标准,为多个有趣但又非常严谨的科学成果颁奖。本届特别奖菠萝U奖颁给了一项古生物学的成就——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该项研究的宣传语是: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  澄江古生物化石在业内大名鼎鼎,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距今约5.3亿年,是世界范
摘要:高中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系统性和不重复性。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仅仅通过传统教学方式的讲解是无法满足学生吃透教材、达到高考需求目的的。所以,高中历史知识必须在高三阶段进行系统的强化复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识记历史知识。  关键词:高三历史;历史复习课;教学探议  课程的复习是温故知新的过程,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有效的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全面、系统的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农村务工人员。让他们由原来的纯体力劳动者逐渐过渡为技能型人才!那么,当前的职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怎么样呢?在众多的新增就业人员当中,属于怎样一个群体呢?针对这个问题,我通过对周围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职业高中毕业生目前的就业面临以下几种不足的方面:  (一)社会还没有为职高毕业生的就业做好准备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