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种下文化的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针对识字写字教学,应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做好继承与发扬。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为例,阐述借助识字写字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策略:借助诗文诵读,感知文化魅力;借助伴乐吟唱,体验文化意蕴;借助传统元素,彰显文化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字写字;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77-0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却是记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统编教材注意到这一点,在其第一学段中将识字写字与经典文化相融合,通过潜移默化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这一课文,出自蒙学读物《声律启蒙》。本文以识字教学为起点,融入经典诵读,从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帮助学生进行识字认字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
  一、借助诗文诵读。感知文化魅力
  诵读,是与文本进行对话的重要途径。针对《古对今》这一篇韵文,不仅结构相同,韵脚一样;而且还通过词语组队,采用长短句交替形式,展现了一年四季画面,描绘了万物生长规律。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以便从中感知韵文魅力。
  师:孩子们,你们好好读一读课文,说说最后一个字分别是什么?
  生:方、凉、霜、阳、杨、香
  师:现在你们仔细品读一下,说说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好像韵母一样。都是ang。
  师:是的,正因为他们韵母相同,所以读起来才朗朗上口,显得特别好听,现在我们来读一读。
  对于韵文来说,押韵是最大的特征。这也是我国古诗词中最显著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韵母,并且通过诵读,从中感知押韵作用,认识到韵文正因为有了押韵,才会变得富有节奏,才会显得更富有韵律。但是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却显得有点深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诵读,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激发他们阅读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从中感知韵文魅力。在增加汉字出现频率的同时,也能从中提升语感,提升语文文化素养。
  二、借助伴乐吟唱。体验文化意蕴
  相比其他文学表达方式,古诗词不仅具有建筑美、绘画美,而且还具有音乐美。這里的音乐美更多是体现在节奏与韵律上。从其发展形成来看,一般古诗词都是可以吟唱的,而韵文也不例外。针对《古对今》这一篇韵文,教师也可以采用伴乐吟唱的方式,一方面丰富课文学习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进行识字背诵;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在愉快的识字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知传统文化意蕴。
  三、借助传统元素,彰显文化传承
  相对而言,蒙学大多以诵读为主,但如果一味地组织诵读,形式却有点单一,也不利于学生兴趣激发。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诵读乐趣。针对《古对今》这篇课文而言,教师可以从对对子人手,在其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红色福袋形式,渗透传统文化,以便在让学生进行诵读吟唱的过程中,也能让其课堂充盈韵味。
  师:刚才你们读得真棒,你们看黑板,在你们的帮助下,小树结出了很多果实。
  (黑板上呈现“福袋树”)
  师: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亲手摘一摘果实,看看里面究竞有什么?
  (学生依次上来摘取福袋,并且取出袋里词语卡片,带领全班学生集体读一读)
  师:是的,你们读得非常好。现在请你们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能够按照课文中对对子的形式,两两对一对呢?其他同学也可以做参谋,进行帮忙。
  案例中通过摘福袋、对对子游戏,不仅一下子调动学生兴趣,而且还能通过游戏,巩固他们对对子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对对子,教师不应过分讲解理论,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汉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教师要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充分与教材编者进行对话,准确把握编辑意图,通过诵读吟唱的方式,在帮助学生进行识字认字的同时,也能让东方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形成小学作文教学中清晰而精准的目标,就必须研究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面、线和点。作文教学的面、线、点目标,都可以通过与之相符的三类表格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使我们清楚明白习作教学的学段要点,每册教材的习作类型、要求、注意点以及每篇课文适切的读写结合点。这样,建构了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有利于教师作文教学指导的系统开展,有利于学生作文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切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重要环节,而讲评课堂应该如何把握学生习作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习作、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水平呢?关键是做到赏评融合。“赏”,就是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鉴赏,主动交换写作意见;“评”就是要对习作内容进行评价,发现习作的亮点和不足。赏评融合,就是要从互赏互评中,习得评改习作的方法,聚焦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自改、互改,不断完善习作,提高习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高
本课设计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原则,立足整体,注重感悟,以读为主线来推进教学,以简化教学头绪,突出教学重点,力求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的设计理念.  【总体设想】  一、紧扣主旨,鼓励质疑,拉开读的序幕  这篇课文主旨鲜明,沃克医生赞美刘伯承将军为“军神”那段话是全文的关键句。课伊始,让学生找、读关键句,而后,师生共同梳理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
[摘 要]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模式,是不同的教师基于同一课题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结构的一个过程。教师两次进行《螳螂捕蝉》教学,和自己同课异构,找准目标,在古今对照中玩味表达之妙;巧借导图,在“故事套”中还原主体思维;基于语用,在“时空穿越”中引领学生习得了巧劝智慧。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比较;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是统编教材三年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这一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把故事讲得吸引人、认真倾听。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趣味故事擂台赛”的形式,安排“争当小评委—怎样才是‘故事王’—小组擂台赛—班级擂台赛”几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倾听;表达;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可以发挥情境、生活、想象、通感等教学手段的作用,引导学生做到眼、口、手、脑、心协同动作,与生活的世界进行链接,使学生读出内心的感受,达到音声相和,从而实现有感情地朗读。  [关键词]朗读教学;创设情境;链接生活;想象联想;通感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出现了多篇文字较多、篇幅较长的课文。如何实施长文短教呢?教师要牢牢把握课文结构、前后课文、课后练习、字词呈现等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去粗取精,让学生学在关键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编排特点;长文短教;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15  “长文短教”
[摘 要]问题教学法其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而“学讲方式”下的阅读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两者结合,能够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使学生探寻到语言的密码,从而持续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引领学生关注文体,整合所学内容,展开比较阅读,在关键处启迪学生的智慧。  [关键词]学讲计划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说理文的习作练习。说理文的写作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比较高。因此,对说理文的教学,教师应当紧扣单元的习作表达要素,依托单元课文及习作例文,增强学生运用说理思维进行言语表达的意识;同时,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或自身经历,选择真实的素材,运用恰当的语言,精准地进行说理。这样,让学生明晰说理文“说什么”“怎么说”和“为什么说”等问题,提升说理文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
[摘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以现代诗歌单独组成一个单元,以前的教材未曾出现过。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对课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解读,使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同时,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思考,使课堂教学既符合教材要求、体现文本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享受诗意的人生。  [关键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