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时态答题5误区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忽略题干语境
  
  近年来,高考英语的时态考题特别注重利用题干本身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考查。如果同学们在做题时,只顾理解填空处的句意,而忽略对上下文语境的连贯理解,则可能步入命题人设计的陷阱。如:
  1. I was giving a talk to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the same talk I _____ to half a dozen other groups. (2006湖南卷)
  A. was giving B. am giving C. had given D. have given
  【解析】许多同学可能会简单地根据前面的 was giving 而误选 A。但事实上,此题提供的语境是:我当时正在给一群人作报告,这个报告我曾给其他若干批人讲过。由于 was giving 为过去进行时,而“曾给其他若干批人讲过”显然发生在 was giving 这一过去时间之前,故用过去完成时,即答案选 C。
  2. Father _____ for London on business upon my arrival, so I didn’t see him. (2005福建卷)
  A. has leftB. leftC. was leavingD. had left
  【解析】若单独看 Father _____ for London on business upon my arrival 这一句,则答案选 C 或 D 均可。但是,若结合后面的 so I didn’t see him,则答案只能选 D。因为,既然“我没有见到他”用了过去时态,那么“父亲离开”就肯定属于“过去的过去”,故要用过去完成时。
  
  二、滥用时态呼应
  
  英语时态在许多情况都是前后呼应的,即上文所用的某种时态与下文所用的某种时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正确地运用时态呼应本来也是一种做时态题的技巧,但是,如果不加理解地滥用它,则会适得其反。如:
  1. I _____ in London for many years, but I’ve never regretted my final decision to move back to China. (2006重庆卷)
  A. lived
  B. was living
  C. have lived
  D. had lived
  【解析】许多同学一看到后面的 have never regretted 为现在完成时,同时选项 C 也是现在完成时,结果滥用时态呼应,将答案误选 C。其实,此题的最佳答案是A。句中 but 后的句子告诉我们,说话者现在已搬回了上海,所以他住在伦敦应属于过去的事情,故应用一般过去时。
  2. He was hoping to go abroad but his parents that they won’t support him unless he can borrow money from the bank. (2005湖北卷)
  A. were deciding B. have decided C. decided D. will decide
  【解析】有的同学一看到句中的 was hoping,便想当然地认为答案是 A 或 C。其实,此题的最佳答案是 B,用现在完成时表示目前决定“已经”作出。其实,假若此处填过去时态,它与其后宾语从句中的 won’t, can 也自相矛盾,故应排除。
  
  三、忽略简单时态的特殊用法
  
  有的考题从表面上看是考查某种很简单的时态,但命题人有可能是考查这种简单时态的某种特殊用法,同学们做题时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如: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fasten your seat belts. The plane _____. (2006福建卷)
  A. takes off B. is taking offC. has taken off D. took off
  【解析】此题答案选 B,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意义。The plane is taking off. 的意思是“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
  
  四、忽略排除法的使用
  
  有的考题难度较大,同学们如果从正面分析,一时难以找到答案,这时可以尝试运用排除法来解题。如:
  I won’t tell the student the answer to the math problem until he _____ on it for more than an hour. (2006湖北卷)
  A. has been workingB. will have worked
  C. will have been working D. had worked
  【解析】此题选 A,has been working 为现在完成进行时,是许多中学生不太熟悉的一种时态,因此要想通过分析句子直接从正面选出答案可能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用排除法来分析,则问题变得很简单:首先,由于 until 引导的是时间状语从句,根据“主将从现”原则,当主句为将来时态时,时间状语从句不能直接用将来时态来表示将来意义,据此可排除 B 和 C;而选项 D 为过去完成时,也不能选,因为“过去完成时”必须以“过去”为参照点,表示“过去的过去”,但此句并没有过去时态这一参照点,故此选项也被排除。
  
  五、误解时态“标志”
  
  大家知道,英语时态在许多情况下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比如 since 通常是使用现在完成时的“标志”,ago 通常是使用一般过去时的“标志”,等等。同学们在做时态题时也往往利用这些“标志”,以便迅速找到答案。但是,如果忽略题目中的特定语境而误解这些标志,则可能被引入答题的误区。如:
  As soon as he comes back, I’ll tell him when _____ and see him. (2005北京卷)
  A. you will come
  B. will you come
  C. you come
  D. do you come
  【解析】许多同学一看到句中的 when,就以为这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认为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故误选了 C。其实,此题的答案是 A,句中的时态“标志”词 when 不是引导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而是引导一个宾语从句,也就是说,它的意思不是“当……的时候”,而是表示“什么时候”。
  (编辑 周贞雄)
其他文献
旅行者总免不了一项“打卡”任务——给当地著名地标拍张纪念照。而英国摄影师瑞奇·麦克科尔(Rich McCor)却以出人意料的独特方式在全球各地的著名地标“打卡”。他会仔细观察那些声名远播的建筑,采用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拟人视角,让特制的黑色剪纸形象与地标景物互动,结合出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畫面。在他的镜头下,歌剧院变成了小鱼“尼莫”,伦敦眼变成了巨型自行车轮,市政厅变成了蜗牛壳,凯旋门变成了乐高小人…… 
据《每日邮报》报道,8月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利用三台高科技望远镜拍摄到一张惊人图片,从图中可看出两个已经发生碰撞的巨大星系群正在相互交融,画面磅礴壮观。  据科学家分析,这个碰撞交融的过程持续时间已达数百万年。这次碰撞距离地球大约6200光年,并且现在仍在进行之中。  据悉,这两个星系被命名为“天线银河”,因为其长长的尾巴看起来很像天线。图片中密集的气体团包含了多种元素,未来将会形成新一代行星;而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关于插秧的诗,自小就听父亲在耳旁念叨。我就是唱着它,从父亲的那四亩三分水田中摸爬打滚过来的。  我喜欢把双脚插进父亲的水田里,那是种下去并可以长出来的感觉。尽管有尖锐的稻茬插我的脚丫子,有肥硕的蚂蟥挠我的痒痒,尽管浑浊泥水把手泡得苍白发皱,头顶的太阳晒得我额头青筋暴露,我依旧喜欢把脚插进那片水田,因为我喜欢那种种下去并可以长出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每逢寒暑假,父亲就带我去武术学校锻炼。到了高中,我的身体已经锻炼得很结实,一般同龄人都不是我的对手。我将大量的精力都用在锻炼身体上,学习成绩自然每况愈下。渐渐地,我成了老师眼里愚蠢的小丑,注定将来是没有出息的坏蛋。我习惯了老师的奚落和同学的嘲讽,几乎成了被所有任课老师判处了“死刑”的人。  但是我不在乎,我可以用拳头来找回自尊,我凭着拳头打天下,看谁不顺眼就揍谁。在拳头的威慑下,
肯尼亚位于东非,因为拥有重要的野生动物观赏区而闻名,曾被称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后花园”。目前前往肯尼亚的中国旅行者在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深度旅行者开始深入到当地的私人保护区及其高端营地,这些营地特色各异,拥有个性化的Game Driving(动物观赏)线路、自然与文化看点,让人静享其间。  气候变化,森林破坏严重,加上非法放牧、偷猎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变化,肯尼亚逐渐兴起的私人
一、考查 why not的 口语用法  why not 在口语中主要有以下用法。  1. 表示同意或赞成,意为:好的;可以呀;为什么不可以呢。如:  A:May I go with you? 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吗?  B:Why not? 可以呀。  A:Let’s eat out tonight. 今晚我们出去吃吧。  B:Yes, why not? 那好啊。  A:I wonder if I c
[考点阐释]  “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现代汉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规范,就要做到标准、规矩、典范。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连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除上述要求外,语言运用还要得体,使用语言能够适应不同语境的需要和语体的要求。  [写作指导] 
七岁时,妈妈把我送到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子弟小学就读。爷爷是堪萨斯州立大学著名的古典文学教授,父母希望我在那里受到良好的教育。  上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的同学艾尔比上嘴唇有个缺口!这无疑是我的重大发现。你看他坐在那里,低着头,不时咬住上嘴唇的缺口。一时间,我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  那天,我趁老师不在,慢慢地离开座位,我把我同桌特别的嘴唇介绍给了班里其余25个人。你可以想像这
九岁那年,家里十分缺钱,爸爸一人干了四份活。看着爸爸从早到晚辛苦为家操劳,我想我应该想点办法。我找到《美国论坛报》驻芝加哥的经销商米策利先生,请求他给我一份送报纸的工作,以赚钱补贴家用。他说如果我有自行车的话就给我一条线路试试。我请求爸爸给我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可是他还没来得及教我骑车就因肺炎住进了医院。我把破旧的自行车推过去给米策利先生看,他就分配了一条送报的线路给我。  我把装着大卷报纸的送报
南开大学自主招生新政    按照以往自主招生政策,自主招生考核都是由高校招办统一组织。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可享受降分录取或者加分选专业的照顾政策,但加分选专业并不针对某个专业,因此事实上造成了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大多选择的都是一些“热门”专业。  南开大学今年实施自主招生工作形式的创新,由该校哲学系主办了首届全国中学生哲学夏令营,以吸引优秀中学生报考哲学系。夏令营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组织6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