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纯度ZrO2、TiO2、SnO2为主要原料,采用固相合成法获得(Zr0.8Sn0.2)TiO4粉体;然后用传统工艺制备(Zr0.8Sn0.2)TiO4体系陶瓷。同时,研究了NiO添加剂量分别为0.2wt%和0.4wt%时,ZnO不同加入量对(Zr0.8Sn0.2)TiO4体系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掺杂ZnO和NiO的(Zr0.8Sn0.2)TiO4材料,在1180 ℃保温6 h,可以得到单相的ZrTiO4晶体。随着ZnO含量的增加,陶瓷的致密度提高,介电常数升高,介质损耗降低,而随着ZnO含量的继续增加,陶瓷的介电常数反而下降和介质损耗上升。当NiO的加入量为0.4wt%,ZnO的加入量为0.6wt%时,陶瓷的介电常数最大:εmax= 39.185,介质损耗最小:tanδ=1.50×10-4。
关键词:ZST;ZnO;介电陶瓷;性能;研究
1 引言
(Zr1-xSnx)TiO4是由Sn添加到ZrTiO4中形成的固溶体[1],其晶体结构与ZrTiO4相同,掺杂的Sn4+取代了Zr4+的位置。三种阳离子Sn4+、Zr4+和Ti4+随机分布在空间群Pbcn的4c2位置上。由于这三种阳离子半径相差较大(Sn4+、Zr4+、Ti4+半径分别为0.069 nm、0.072 nm、0.061 nm),氧八面体有很大的变形,可以有效地抑制其相转变,从而获得了性能较稳定的结构。同时氧八面体空隙中分布的Ti4+、Zr4+使系统具有了较高的介电常数,而Sn4+的引入可以调整Q值。
介电常数是衡量电介质储存电荷能力的参数。电介质材料在没有外场的作用下,其正负电荷的中心通常是重合的,对外也不呈现出极性,在外场作用下,正负中心离开平衡位置,发生相对位移,电荷中心不再重合,形成感生偶极矩,这个过程称为电介质极化。陶瓷介质在电导和极化过程中伴有能量损耗,一部分电场能化为热能,单位时间消耗的能量称为介质损耗。它对化学组分、相结构、相组成等因素很敏感。引起介电陶瓷的损耗机制包括本征损耗、非本征损耗两种机制。本征损耗是由于电介质材料内部的原子、离子或电子的本身振动所引起的损耗,它与材料内部的分子种类、分子结构有关。非本征损耗主要是由晶体中的缺陷、相界、粒界及成分偏析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调整陶瓷制备工艺降低材料的非本征损耗。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是衡量介电陶瓷主要的两个性能指标,气孔、玻璃相的含量等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掺杂NiO和ZnO,分别考察不同掺杂量对陶瓷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2 实验内容
2.1 (Zr0.8Sn0.2)TiO4陶瓷的制备
(Zr0.8Sn0.2)TiO4陶瓷的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Zr0.8Sn0.2)TiO4陶瓷的制备采用上述工艺流程进行进行试验,并分别在1080 ℃、1180 ℃和1250 ℃下预烧成陶瓷粉体。
2.2 (Zr0.8Sn0.2)TiO4陶瓷的性能表征
本实验采用Y-4型的X射线衍射仪分析试样的晶相;采用JM-64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的微观形貌;利用CJS-Z型的电容器介质损耗测量仪对试样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进行测量。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合成温度对(Zr0.8Sn0.2)TiO4物相的影响
在1080 ℃、1180 ℃、1250 ℃下煅烧,并保温6 h,合成的(Zr0.8Sn0.2)TiO4粉体的XRD图谱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预烧温度为1080 ℃时,主晶相是ZrTiO4 ,还含有游离的ZrO2、SnO2、TiO2晶相。当预烧温度为1180 ℃和1250 ℃时,得到纯ZrTiO4相,满足实验要求。而制备工艺表明:材料合成温度越高,粉料粉碎越困难,耗能越多。因此,在保证合成主晶相的情况下,选择较低的合成温度。因此 ,本文制备(Zr0.8Sn0.2)TiO4粉体的最佳合成为1180 ℃,并保温6 h。
3.2 添加剂对(Zr0.8Sn0.2)TiO4性能的影响
材料的介电常数由其晶相、气孔、玻璃相和杂质等决定,当材料为多晶相时,它是由几种晶相的介电常数共同的作用,在离子晶体中,主要存在电子和离子位移极化,还有少量的松弛极化。而介质损耗除了与晶体固有的晶格的完整性和晶格谐振有关,还与制备工艺有关,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第二相与气孔;二是杂质;三是晶格缺陷。非本征损耗主要表现为主晶相、副相、气孔、低共融物和杂质等的共同影响。
当NiO为0.2wt%时,ZnO的掺杂量对陶瓷介质损耗、介电常数的影响如图3所示,ZnO的掺杂量对陶瓷体积密度的影响如图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当NiO为0.2wt%时,随着ZnO的加入,介电常数是逐步下降的,这是因为基础配方中已经有部分的NiO存在,Ni离子不会扩散进入晶粒,是以低共熔物的形式存在于晶界。而ZnO的加入,也是以低共熔物(液相)[2]的形式存在于晶界,而低共熔物的介电常数较小,随着低共熔物含量增大,材料的介电常数逐渐减小。而体积密度随着ZnO的加入先慢慢降低后急剧下降。
由图3还可以看出,随着ZnO掺杂量的增加,介质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当ZnO的加入量为0.6wt%,介质损耗达到最小,为1.51×10-4。这是因为由于ZnO中的Zn2+不进入晶粒,存在于晶界处,当含量较少时,与NiO一起形成低共熔物,在晶界处富集,玻璃相含量增多,促进晶粒生长,材料的缺陷减少,因此介质损耗减小。而随着ZnO的进一步加入,介质损耗增大,这是因为ZnO含量过多时,其本身属于典型的半导体陶瓷,性能较差,这种低共熔物的增加所带来的缺陷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整个陶瓷的介质损耗增加,使材料性能恶化。
当NiO为0.4wt%时,ZnO的掺杂量对陶瓷介质损耗、介电常数的影响如图5所示,ZnO的掺杂量对陶瓷体积密度的影响如图6所示。 由图5、图6可知,当NiO为0.4wt%时,随着ZnO的加入,介质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当ZnO添加量为0.60wt%,NiO添加量为0.40wt%时,介质损耗最小,为1.50×10-4。它们的变化趋势与NiO为0.2wt%的变化趋势相似。而介电常数与体积密度都随着ZnO的加入不断降低。
3.3 添加剂对(Zr0.8Sn0.2)TiO4结构的影响
NiO和ZnO掺杂量为0.2wt%和0.8w%以及NiO和ZnO掺杂量为0.4wt%和0.6w%时合成(Zr0.8Sn0.2)TiO4的XRD图谱如图7所示。NiO和ZnO掺杂量为0.2wt%和0.8w%以及NiO和ZnO掺杂量为0.4wt%和0.6w%时合成(Zr0.8Sn0.2)TiO4的SEM图如图8所示。
从图2和图7对比可知,随着NiO和ZnO的不断加入,陶瓷中出现第二相TiO2和第三相(Zr, Sn)TiO4,(Zr, Sn)TiO4相的生成促进了陶瓷的致密化,其致密度提高。
从图8可以看出, 当ZnO含量为0.8%与NiO含量为0.2%时,样品表面细小晶粒多, 晶粒相对不规整。而复合添加ZnO含量为0.6%和NiO含量为0.4%时的(下转第20页)样片表面晶粒大而均匀,晶界清晰,致密度高,这说明复合添加剂对改善显微结构有更好的作用。
4 结论
Zn2+和Ni2+离子作为(Zr0.8Sn0.2)TiO4 的复合添加剂,可以使系统获得较好的介电性能。在烧结过程中,Zn2+通过生成液相和固溶扩散,起到了低温促烧作用,而少量Ni2+的加入能抑制Zn2+进入晶格内部,强化添加剂在晶界的偏析,从而可以改善显微结构,提高材料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石勇,靳正国. ZnO-MoO3添加(Zr0.8Sn0.2)TiO4微波陶瓷的介
电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 2004, 27(2), 130-134.
[2] Nobuhiko Michiura, Tsutomu Tatekawa Role of donor and
acceptor ions in the dielectric loss tangent of (Zr0.8 Ti0.2)TiO4
dielectric resonator material[ J] .J Am Ceram Soc ,1995, 78(3):
793-796.
关键词:ZST;ZnO;介电陶瓷;性能;研究
1 引言
(Zr1-xSnx)TiO4是由Sn添加到ZrTiO4中形成的固溶体[1],其晶体结构与ZrTiO4相同,掺杂的Sn4+取代了Zr4+的位置。三种阳离子Sn4+、Zr4+和Ti4+随机分布在空间群Pbcn的4c2位置上。由于这三种阳离子半径相差较大(Sn4+、Zr4+、Ti4+半径分别为0.069 nm、0.072 nm、0.061 nm),氧八面体有很大的变形,可以有效地抑制其相转变,从而获得了性能较稳定的结构。同时氧八面体空隙中分布的Ti4+、Zr4+使系统具有了较高的介电常数,而Sn4+的引入可以调整Q值。
介电常数是衡量电介质储存电荷能力的参数。电介质材料在没有外场的作用下,其正负电荷的中心通常是重合的,对外也不呈现出极性,在外场作用下,正负中心离开平衡位置,发生相对位移,电荷中心不再重合,形成感生偶极矩,这个过程称为电介质极化。陶瓷介质在电导和极化过程中伴有能量损耗,一部分电场能化为热能,单位时间消耗的能量称为介质损耗。它对化学组分、相结构、相组成等因素很敏感。引起介电陶瓷的损耗机制包括本征损耗、非本征损耗两种机制。本征损耗是由于电介质材料内部的原子、离子或电子的本身振动所引起的损耗,它与材料内部的分子种类、分子结构有关。非本征损耗主要是由晶体中的缺陷、相界、粒界及成分偏析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调整陶瓷制备工艺降低材料的非本征损耗。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是衡量介电陶瓷主要的两个性能指标,气孔、玻璃相的含量等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掺杂NiO和ZnO,分别考察不同掺杂量对陶瓷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2 实验内容
2.1 (Zr0.8Sn0.2)TiO4陶瓷的制备
(Zr0.8Sn0.2)TiO4陶瓷的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Zr0.8Sn0.2)TiO4陶瓷的制备采用上述工艺流程进行进行试验,并分别在1080 ℃、1180 ℃和1250 ℃下预烧成陶瓷粉体。
2.2 (Zr0.8Sn0.2)TiO4陶瓷的性能表征
本实验采用Y-4型的X射线衍射仪分析试样的晶相;采用JM-64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的微观形貌;利用CJS-Z型的电容器介质损耗测量仪对试样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进行测量。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合成温度对(Zr0.8Sn0.2)TiO4物相的影响
在1080 ℃、1180 ℃、1250 ℃下煅烧,并保温6 h,合成的(Zr0.8Sn0.2)TiO4粉体的XRD图谱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预烧温度为1080 ℃时,主晶相是ZrTiO4 ,还含有游离的ZrO2、SnO2、TiO2晶相。当预烧温度为1180 ℃和1250 ℃时,得到纯ZrTiO4相,满足实验要求。而制备工艺表明:材料合成温度越高,粉料粉碎越困难,耗能越多。因此,在保证合成主晶相的情况下,选择较低的合成温度。因此 ,本文制备(Zr0.8Sn0.2)TiO4粉体的最佳合成为1180 ℃,并保温6 h。
3.2 添加剂对(Zr0.8Sn0.2)TiO4性能的影响
材料的介电常数由其晶相、气孔、玻璃相和杂质等决定,当材料为多晶相时,它是由几种晶相的介电常数共同的作用,在离子晶体中,主要存在电子和离子位移极化,还有少量的松弛极化。而介质损耗除了与晶体固有的晶格的完整性和晶格谐振有关,还与制备工艺有关,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第二相与气孔;二是杂质;三是晶格缺陷。非本征损耗主要表现为主晶相、副相、气孔、低共融物和杂质等的共同影响。
当NiO为0.2wt%时,ZnO的掺杂量对陶瓷介质损耗、介电常数的影响如图3所示,ZnO的掺杂量对陶瓷体积密度的影响如图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当NiO为0.2wt%时,随着ZnO的加入,介电常数是逐步下降的,这是因为基础配方中已经有部分的NiO存在,Ni离子不会扩散进入晶粒,是以低共熔物的形式存在于晶界。而ZnO的加入,也是以低共熔物(液相)[2]的形式存在于晶界,而低共熔物的介电常数较小,随着低共熔物含量增大,材料的介电常数逐渐减小。而体积密度随着ZnO的加入先慢慢降低后急剧下降。
由图3还可以看出,随着ZnO掺杂量的增加,介质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当ZnO的加入量为0.6wt%,介质损耗达到最小,为1.51×10-4。这是因为由于ZnO中的Zn2+不进入晶粒,存在于晶界处,当含量较少时,与NiO一起形成低共熔物,在晶界处富集,玻璃相含量增多,促进晶粒生长,材料的缺陷减少,因此介质损耗减小。而随着ZnO的进一步加入,介质损耗增大,这是因为ZnO含量过多时,其本身属于典型的半导体陶瓷,性能较差,这种低共熔物的增加所带来的缺陷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整个陶瓷的介质损耗增加,使材料性能恶化。
当NiO为0.4wt%时,ZnO的掺杂量对陶瓷介质损耗、介电常数的影响如图5所示,ZnO的掺杂量对陶瓷体积密度的影响如图6所示。 由图5、图6可知,当NiO为0.4wt%时,随着ZnO的加入,介质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当ZnO添加量为0.60wt%,NiO添加量为0.40wt%时,介质损耗最小,为1.50×10-4。它们的变化趋势与NiO为0.2wt%的变化趋势相似。而介电常数与体积密度都随着ZnO的加入不断降低。
3.3 添加剂对(Zr0.8Sn0.2)TiO4结构的影响
NiO和ZnO掺杂量为0.2wt%和0.8w%以及NiO和ZnO掺杂量为0.4wt%和0.6w%时合成(Zr0.8Sn0.2)TiO4的XRD图谱如图7所示。NiO和ZnO掺杂量为0.2wt%和0.8w%以及NiO和ZnO掺杂量为0.4wt%和0.6w%时合成(Zr0.8Sn0.2)TiO4的SEM图如图8所示。
从图2和图7对比可知,随着NiO和ZnO的不断加入,陶瓷中出现第二相TiO2和第三相(Zr, Sn)TiO4,(Zr, Sn)TiO4相的生成促进了陶瓷的致密化,其致密度提高。
从图8可以看出, 当ZnO含量为0.8%与NiO含量为0.2%时,样品表面细小晶粒多, 晶粒相对不规整。而复合添加ZnO含量为0.6%和NiO含量为0.4%时的(下转第20页)样片表面晶粒大而均匀,晶界清晰,致密度高,这说明复合添加剂对改善显微结构有更好的作用。
4 结论
Zn2+和Ni2+离子作为(Zr0.8Sn0.2)TiO4 的复合添加剂,可以使系统获得较好的介电性能。在烧结过程中,Zn2+通过生成液相和固溶扩散,起到了低温促烧作用,而少量Ni2+的加入能抑制Zn2+进入晶格内部,强化添加剂在晶界的偏析,从而可以改善显微结构,提高材料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石勇,靳正国. ZnO-MoO3添加(Zr0.8Sn0.2)TiO4微波陶瓷的介
电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 2004, 27(2), 130-134.
[2] Nobuhiko Michiura, Tsutomu Tatekawa Role of donor and
acceptor ions in the dielectric loss tangent of (Zr0.8 Ti0.2)TiO4
dielectric resonator material[ J] .J Am Ceram Soc ,1995, 78(3):
793-796.